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甘肃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一花一世界 收藏:0 回复:9 点击:5176 发表时间: 2005.01.07 21:43:29

从人道援救想起的二三事(上)


  海风咆哮了,海边感受了,房屋倒塌了,而人类,则开始失踪了.
  事发后没几天收到表哥的信,说因此而开始了对生命的反思.对此我没有以往的认同,到不是说我不同情或者说不愿意表达我的同情给那些灾民.只是在想到哥哥的言论的时候不由的想到这块贫瘠的土地,这块养育了我养育了他却还在悲哀中贫瘠的土地.
  我所居住的城市在西北算一个不大不小的中型城市,和发达城市比较这里的落后无法想象;和贫瘠的土地相映衬,这里还是充满着都市的糜烂和小资的气味的.然而在跳离时空和空间之后的观看中,这里,是悲哀的!
  这是我在2003年和友人聊天时交谈的内容,如下:我所居住的城市有280万固定人口,有80万流动人口.而生活在底保线(这里的底保地线为172元,在2003年)以下的就有80万人口.试想:每个月的生活收入在172元以下的概念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是个在困顿中长大的孩子,虽然没有当过家,也不知道柴米油盐的价格,但我想再便宜的消费也不至于到172元能食宿皆足的地步吧!其实这里的每个看官都可以设想一下,给你每个月172元人民币的时候你怎样才能活下来?我以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表哥是人才,20或者21的时候就留学了,23或者24的时候就定居在音乐的故乡------德国------以他钢琴老师的身份.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加入WTO,还没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经济理事的地位,而这块土地,也比现在更加贫瘠.
  中国毕竟是泱泱大国,EDP(人均)虽然不高,但GDP却是年年政府报告的重头戏.这点(GDP的强悍)在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出了,香港在经受袭击之后的安然无恙和中国所受的负面影响之小,大约和我们的外汇储备是密不可分的.由此我对政府的高强制管理又多了一些认同,毕竟人多力量大.
  要从金融危机开始到联合国会费直至今天的捐款,或者说从哥哥留学开始到定居再到告诉我应该对生命开始反思,其间的时间跨度之大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所以一想到这里,我的兴奋和紧张就不由的升级."我必须仔细啊",我认真的告诉自己!
  忙着生活,忙着思索,忙着学习,所以海啸开始的时候我毫不知情.及至于对待同情和悲哀的时候我也是麻木的.是不是源于同情是我向来鄙夷的一个词,或者人世的艰难和困苦形成了自己的性格我说不上,但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是存在着的我是确定的,虽然自己总是不屈与坚强,但复杂的世界,我往往是无力的,所以我的眼光总是看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包括影子!
  直到救援运动的开始和哥哥的提问声传来时我才开始思索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在98年中国救灾中,国际的援助和关于在中国救济金的丑闻,想到国际救济委员会对中国政府的资金运用的质疑声.然后我也开始质疑,这质疑是因为人类是有共性的,腐败不可能是只属于中国的专利产品,所以我的悲哀又升级了,但这升级的悲哀并不是绝望的,我想监督的力度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成为正比的.
  97年的香港是属于中国的,这属于好象一个孩子,从出生就被别人抱走了,直到养成了白白胖胖的小子,然后还给中国.而所罗斯的悲哀在于卑劣的欲望没有在力量面前清醒的自制力.所以他------所罗斯------把吸血的针头指向了香港,当然结果是显然的,中国政府的经济干预让他的针头从此弯曲,起码是数年内无法再吸血了,这期间我认为受益的不只是香港和中国,从普遍都是处在成长期的的东南亚国家来说我认为都是受益者.比如说讨厌的把文化垃圾当成贵重物品到处馈赠的韩国就在内.
  当我生活的城市居民开始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的接受政府的倾向去给灾区捐款的时候.我的做法是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但我的思想是很有些不以为然的.这不以为然是从自己身边的大多数的人的生活质量开始的,这不以为然是从中国国民的整体状况结束的.怎么说,温饱都已经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了.而那些受灾的难民们,毕竟不能和没有受灾的比较.就像我的力量无法和泰森比较一样.然而我还是有升级的悲哀的,如果中国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受到政府同等此的重视和如此力度的关怀和帮助,会不会让中国不再踏上印度精英教育的覆辙呢?会不会在中国体现到整体平均发展的道路呢?或者长远的说会不会让中国的下一代可以尽早的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呢?这,是我的悲哀!
  香港回归的时候英国政府是卑鄙的,在没有得到中国政府同意香港继续租用的答案后.英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关于资产外移的条件去鼓励香港资产外流.当然李嘉诚的资产没有外流我从不怀疑他是自愿的.就像那句经典的电影台词:五星级大酒店也是五星红旗领导下的大酒店!而至于其后中国政府强有力的经济管制使国际的攻击声逐渐小了下来的时候.中国,终于完成了自己第一个对于自身的认知.那就是:有些事情既然是历史形成的,那么自己的力量就是有限的,所以改变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外来的压力,所以当中国人普遍听到WTO这个词的时候,中国入世了.
  当我在给我的悲哀升级以前,我的悲哀是平淡的.这平淡的悲哀源于中国给联合国的按时的交纳的关于理事国的会费.而这,我是有异见的.在我参加工作的伊始之初:我把黑兰州(十六元钱)出门以后使用,我在家抽精海洋(五元一包);在没有多久以后,我出门最多带七元一包的烟,而所有贵一点的烟,我从不带出门去.关于这个小市民的态度也许是会让大家鄙视的,然而说这话的时候的自己是真实的,所以我想你们也不会怀疑我对联合国的会费的怀疑吧?霸道的位居第一的美国在拖欠的东西我们在清白着,我不怀疑中国政府的举动的失误性,只是我觉得这个做法的必要性和准时性有待商椎!众所周知的是美国的外债已经到了再过若干年也无法还清的地步了,然而就像盛唐时期的中国一样,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依然是可怕的.在我看来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其实是一种自救,一种经济自救,源于战争之后的经济增长的自救方式.这方式是卑劣的,谁能挽回经济四大时期的衰退期?谁能想象给强弩之末再续力?

------------------------
镜空而无我相,故照物不爽分亮.若有一丝痕,照人面上便有一丝;若有一点瘢,照人面上便有一点,差不在人面也.心体不虚,而应物亦然.故禅家教人空诸有,而吾儒惟有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故有发而中节之和.

热点.胡杨论剑收录 原创[时事关注]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长空飞雁 Re:从人道援救想起的二三事(上) 回复时间: 2005.01.08 09:35

    矛盾是发展的动力,无论内外都有矛盾,只要妥善解决就行。
  从抵制日货到贫富分化,一外一内,也许你是对的;然而中日矛盾似乎不像你我想得如此简单。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江月 Re:从人道援救想起的二三事(上) 回复时间: 2005.01.09 19:51

    此文标点符号极不规范。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优伶草 Re:从人道援救想起的二三事(上) 回复时间: 2005.01.10 13:35

    刚打开一看前边的话,着实叫人吃惊不小,人类消失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是不是天地又变的混沌了?这现任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斥着一种贫穷与富裕,文明与落后,进步与退化的矛盾,因为只有这样它才可以存在,才可以去谈发展!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微笑拈花 Re:从人道援救想起的二三事(上) 回复时间: 2005.01.11 15:20

    如果中国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受到政府同等此的重视和如此力度的关怀和帮助,会不会让中国不再踏上印度精英教育的覆辙呢?会不会在中国体现到整体平均发展的道路呢?或者长远的说会不会让中国的下一代可以尽早的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呢?
  
  这句话我相当赞同,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太过注重于面光!当然我不是否定中国人此次海啸捐款事件,相反,这举措我非常认可和赞同,只是,在这捐款的背后,有多少人,有多少孩子,还在和饥饿寒冷困斗。中国人民中国政府难道一点都不该反思一下么?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shuizhong Re:从人道援救想起的二三事(上) 回复时间: 2005.01.12 20:19

    我们的面子呀,,,哈哈哈哈哈哈,太重要,压的我们抬不起高傲的脑袋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沁儿 Re:从人道援救想起的二三事(上) 回复时间: 2005.01.13 10:58

    想得好!表象背后应该是深层次的问题.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悠然心会 Re:从人道援救想起的二三事(上) 回复时间: 2005.01.14 19:32

    贫穷让人麻木了.
  富裕也让人麻木了.
  政治在政治家的眼里成了自己成就的砝码.
  生活在平民的眼中转化成追求舒意的向往.
  贫穷是可耻的,因为它贫穷.
  富裕是可耻的.因为它富裕.
  可耻的关键不是物质上的,可耻的是心理上的麻木.
  穷一人物质之贫,唤天下精神之富,苏格拉底是这样的.我们有吗?
  也许这回复词不达意,却是这样猛然想起.
  
  

回    复    

回复人: cnetsff Re:从人道援救想起的二三事(上) 回复时间: 2005.02.06 17:24

    我在思考,唐山大地震,世界给了我们多少援助?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les Re:从人道援救想起的二三事(上) 回复时间: 2005.06.04 07:17

    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国所受的负面影响小,更多的原因是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对外开放,货币不能自由对换。
  很多事的发生是必然的并不是偶然的。
  弱者应当自强,而不是报怨来自强者的威慑!

------------------------
LESLIE CHAN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