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 席 |
“坐席”这是我家乡人祝寿、办红白喜事等聚会的一种方式,与各地聚会宴请有相同之处。每逢亲戚朋友、街房邻居有祝寿、办红白喜事等事,熟悉的人就会大声喊叫:“走哦!坐席了!”然后传来的就是回应声,这个叔伯说:“等一下!”那个姑姑说:“快点儿,我们等你!”还有的大爷说:“我去准备一下,时间还早!”那时候,全队几十户人家每家每户都去一个人坐席,有小孩子的带去也不防,大家送的礼品不外乎是两升谷子、一升小麦或包谷,情深一点儿的送上五元钱的红包或是更多,再亲一点儿的就送上被面(被罩)或棉被及其它礼品加上二十元以上的红包等,这些礼品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亲戚关系及自己家庭情况来定。如果晚辈是前辈最亲的人在祝寿、办红白喜事等时还请上一个团队的吹手(乡人称乐队的别称),并在大街上去包几部或更多的录像、甚至是电影。这就是我们那里前些年坐席送礼的情况,而现在所有不同了,但基本礼节还是没有变,人心却变了。
儿时的我,和大家一样,都喜欢坐席。要知道当时坐席会有好吃的、好喝的,并且场面热闹非凡,大家都沉浸在喜悦或是一种共同的氛围之中。坐席时大家最愿吃的菜就是重庆话讲的烧白,家里人说是扣肉,它是席中的主菜之一。这可是猪身上最精的肥肉,主要是大腿上或是正肋骨上的。一般都是将其肥肉用酱油或是热化的白糖进行上色,然后将肉放进滚烫的菜油中炸成黄红色,等到冷却后师傅们将其切成长约为10厘米左右,宽约为0.3到0.8之间大的肉片,将其并放在土碗(泥土烧制的碗)中,上面盖上自家制的干咸菜或是红薯、芋头等做的粉蒸丝,不加其它调味料(调味料已在咸菜中)就放至蒸笼中蒸上四五个小时,出笼时再用相同的碗将其翻过来就可以出席了。这样做出来的烧白,肥而不腻,不咸不淡,入口就化,且色泽鲜红(注酱油做的冷却后再蒸皮就成黑色,白糖做了不会变色)才算上品。我小时候吃的烧白感觉都很好,现在有七八年未吃到那样的美味了,记得当时,各家坐席这份肉是一抢而光,就连咸菜也会剩不了多少,那时的我嘴也特馋,每逢与父亲或母亲坐席时他们都将那一份让给我吃,而我通常还觉得吃不够,旁边的叔叔、伯伯们也会心痛我这爱馋的晚辈。当席中另一盘菜就是粉蒸排骨,这做法一般是将米面与排骨混合,再加入花椒、辣椒、胡椒、食盐、味精等用土碗同烧白同蒸出来的二道主菜,其味道不比现在用蒸肉粉做出来的差,第三道主菜是蹄子汤,就是用猪蹄做的蒸肉汤,其做法极简单,只需将猪肉切成1.5厘米左右的方块,放入土碗中加入将近满碗的水,放上食盐及汤味料,然后同烧白等一同蒸煮,好后再上味精葱花等调料。最后出笼蹄子汤也是肥而腻,味鲜而滋补。其实还有一道菜,叫做油麦粑。通常有水熟青菜油麦粑、猪肉粑等,坐席上菜时大多是青菜油麦粑。做油麦粑时只需将小麦面加水和适量苏打粉混合成手能捏成团就行,好的加一些精瘦猪肉,再将菜油烧滚烫后将小麦面团放入油炸熟即可。做青菜油麦粑时就是将猪油烧热,加水待水开后加入油麦粑,放入菠菜或是白菜,再加上味精、食盐等调料就行。这道菜吃来清淡可口、味鲜而香。这是我坐席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三道主菜,其它的可根据家庭情况来做菜,好的可以多加一些素菜,或是加上一些肉制品如熟牛肉、猪肉烧腊、烧鸡等。这便是我对孩提时代坐席主菜的记忆,现在仍铭记于心。
家乡坐席,还要讲礼节,要分长幼有序,还要懂得坐席对吃讲分寸的,总之,坐席的礼数还是较多的。坐席时一般都是“八仙桌”,两人一方。入席时靠主人家的堂屋的正上方的位置要留给长辈的人座,坐上方时可以爷孙同座上方,表示有老有幼,如果是两位长辈,辈份或年龄大的坐左边,较小的坐右边。如果同桌的全是同辈的就按年长顺序入座,年龄最大的两个坐正上方,其他人依秩序按先两边后下方入座。坐席时,大家都各自谈着自己的看法,聊聊天南海北的事情,然后再谈谈主人家的一些情况,到中途可能遇到主人家过来进酒,大家都应注意回应,大意是祝福恭敬的话语。当然,坐席时还注意醉酒吵架、打架的事情,这些都是人们特别禁忌的问题,如果是那家有这些就说明来年生活就不会顺畅。还有的就是说话一定不能乱说,以防得罪了主人家或是使大家的扫兴。记忆里童年时坐席很少有人吵架、打架的事情,可到了少年及以后在家的日子里,每逢坐席就会遇到吵架或是打架的事情,闹得整个坐席场面都难于接受这样的气氛,到最后多数人只能在回家说那些吵架或打架人的不是了。可每次吵架或打架后,下次遇到坐席还是如此,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在那个时候吵架或是打架,平常的日子里是很少听到乡人们吵架的,除了那少数的一两家人外,别的人家好像都没有吵多少。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最后,还是在母亲满四十岁的生日中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当时心里想来很来气,为什么这些人会如此呢?原来大家都是看着别人家的好,农村人嫉妒心里很重的,只要看到哪家能坐席办上喜事而自己比不上,那有一点儿就是使坏,要别人在痛苦的生活中时,他们才乐开了怀,一句话当“笑看客”是他们最辣手好戏,如果叫他们联合起来做点儿事情,那是没门儿的。我还记得一件事,我们寒家弯修公路的事情可以看出,寒家弯修路本来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说起的,可到现在还没有修通,为啥大家不齐心,你争我斗再加一个不情愿。本来修公路是好事,可到最后闹得大家人都不是了。到现在为了几棵柚树和一个不足二十个平方的小的水塘,这条路还没有修通,只修了一半都没有声音了。原来,这坐席与修路的道理是同样的道理,路难修,席难坐。本来坐席要懂礼节的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时候,就不懂礼节了。
如果是祝寿一般只有逢十祝寿,结婚办喜事,弄璋弄瓦、丧事等都会坐席的。丧事坐席时间分晚上或是第二天下葬的中午,晚上坐席后还要哀悼,通常是坐夜(守夜)当晚由阴阳先生朗读悼词并唱一些去逝的人的平生简介及生活的一些功德事情等,主人们都长跪于地,每当阴阳先生念到去逝的人最苦最累的时候,跪地之人就会大声痛哭。坐席的饭都生硬难于下咽,并且坐席的菜也变得清淡谁多,同事悲伤的气氛凝重,有一种让人难于吃饭的感觉。坐席的地方多摆着花圈,其门口也用白纸写着节哀的对联,主人家都是哭伤着脸,带着孝布出来给人添饭,并讲述着逝去的人的心酸事,泪水稍多的人都会陪主人流下泪水或是大声痛苦不已。不过我看到的哭法,有点儿好笑,那位叔叔因失去父亲,他哭的同时嘴角还挂着笑意,好像不是在哭而是在笑,他的母亲用斑竹枝制成的竹大扫把追着打他。弄璋弄瓦之喜的坐席主要是在中午,在中午坐席前还要吃汤圆过午(午饭之前吃点象征吉祥的东西),表示团团圆圆之意,吃后一个小时左右或稍长一点时间就坐席。坐席时分男方人家和女方人家,以女方人家先入席为主,席间男主人抱着出生的小孩,女的端着一个大筛子走在中间,表示让娘家人先睹为快,并为其说一些吉祥的话语,还拿出一个红包放到筛子里,有时娘家的人还敬主人的酒。女方家人吃完后再由男方的亲戚入席同样如此,有一点儿就是男人不得入出生孩子的房间,否则会被人赶出来,说个三不像,让进屋者不好受。结婚坐席与生日坐席不同的是在席间长辈的人要丢“压箱钱”,也就是说主婚者财源滚滚来的意思,其它与生日坐席一样没有变化,还有一点儿就是结婚时不能杀生,特别是主婚者两人。听母亲说,一对结婚的人,在结婚途中女的用小石头扔死一只麻雀,结婚后没多久这两位结婚者都逝去。我没有亲眼看到过,只听母亲和其他妇女说过,不能证实了,不过有一点儿我相信的是,她们所讲的就是女的在那天要表现得贤淑,男的要显得气派或体现男人本色,不能耍小孩子性子。
在主席者的人家中一般都要杀猪、杀鸡鸭、买鱼到邻家借桌子板凳和一些席用器具。如果家里没有猪就得买够办席的肉,或鸡鸭等,并买一些家常菜。借用器具可热闹了,主席家在头一天中午或办席的前一顿饭时就会请邻居家为帮工,为其借桌子、板凳、厨房用具类的碗、筷、蒸笼、水桶、锅、盆等。请邻居们吃饭时每人一盒三五毛角的香烟,一条表示喜庆的毛巾,帮工是不收工费的,大家都是自愿的,这次你办席我来帮忙,下次我办席时,上次办席的人家就不请自来,只是办席的人家还是说一些客套话。其实借办席的机会,街房邻居还拉拉家常,说说生活中的一些如意和不如意的事情,开明的会劝导不开明的要习惯于生活,不明白事理的在此时似乎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平时的一些吵架、赌气的邻居在此时也显得格外的亲热,显出一副曾经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然后,大家高高兴兴的帮着干活,杀鸡的、剖鱼的,洗青菜的,洗碗洗盆的该做的工作大家都齐心协力的做起来。做事的过程中不相互说着笑话,谈谈最近街头小巷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者是谈谈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变化,有人感叹、有人微笑,还有的就是捧腹大笑等等。
办席的人家中,来的亲戚朋友中,可能有隔上三五年没有见面的,也有三四代人没有走过家门的,还有的就是老朋友突然的来临,或是从很远的地方打工回来的亲戚或朋友。隔三五年没见面的亲戚一般都是比较疏远的,或是什么表房亲、堂舅亲、姨娘亲、姑孙亲等,这是都是隔了三五代人,而亲戚的面孔都很生疏,有的甚至是不相识了,只是办席家的长者或许知道一二,其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有时候在一次办席后,往往是在席中见过的人是自己平常交往还不知道是咱家亲戚的也大有人在,也有曾经在哪儿见过,而又在席中见过的,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曾记得我读小学时,曾和自己的长辈一起读书,开始我还不知道,后来还是二爷生日时,那同学走到我家里时,二爷提起,他是我曾祖父的二弟的曾孙,现家住在“农珠村”。还有一次是母亲满四十岁时,我们家来了两个陌生的妇女,后来听父亲说,那是母亲在肖家河沟曾定亲的嫂子,母亲曾与她结为了姐妹,这次母亲生日她们特来探望祝寿。当然在席中还有的就是可能认识一些你更意想不到的事情,我曾听父亲说,在我读初三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乞丐,他说自己是河南人,家里发生火灾,希望得到大家的支助。而父亲当时就在场,父亲一眼就认出来,这个人是我奶奶家的一个远房亲戚,曾在奶奶家坐席时还同坐在一张桌子上呢?父亲不好识破,他也没有点明还是让母亲弄了一碗大米放到了乞丐的蛇皮袋中。只是从那以后,父亲就再也不相信什么乞丐了,他每次都说这些都是骗钱财的人,不值得同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镇上的十多层的高楼也自然而然地兴起了,农家的房子也从土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土砖、土瓦及稻草房变成了二层楼的小洋房或是几层以上的平方。乡人的穿的、吃的、用的也发生的变化。坐席还是一种传统的习惯,只是规模越大,礼节有所简化,而送礼的贵重变化却不同了。死人坐席也明显比以前气派多了,那样子不像是死人而是在比富,以前是节哀顺便,现在是摆阔了,看谁家死人了最能办白喜事,以前是八个人抬着土葬,现在是成群结队的小轿车加上一辆棂车的护送火葬,次一点儿的就是棂车送葬,三轮车成群结队送人,再次一点的就是包上一辆大客车把全部的亲人装上车跟在棂车后面。我记得同族刘姓人家的一位在县城当银行行长的人物的父亲去逝的场面那才是让人提及起来就称好的。我当时在想,死人的人家还叫好,看来人们的思想真的变化快。的确不错,变化最快的是人们的思想的转变,就连五六十岁的人也知道当今社会的“二奶”、妓女、按摩院的流行了,可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它的知识他们就会拿出一个铁证的意识:“我们是粗人,没读书的文盲不要跟我们谈这些就够了,社会流行什么我们还是跟得上。出门在外几年后,去年回家,听父母亲说,寒家弯出了几件大事,坐牢的有三个人了,卖淫的也有那么三五人,可是好的事情并没有听到他们说几件。中国人向来只说好不说坏的习惯就被他们所改变了,这就是乡里的变化。我一提到坐席父母亲及叔叔、伯伯们都是怨气,这个骂两句,那个来回忆过去的事情,一切都感到那么凄凉而敢入耳,我只把眼睛睁得更大,却也无用。
在外面打工有近五年的时间了,家里坐席还是时常有的事情,每一次父亲都会将坐席的有关问题讲来给我听。在他的记忆里,坐席本应是一件好事,可最近几年他却也改变了想法。主要在于坐席时的礼品不再那么单一了,以前的两升谷,一升小麦或包谷,或是最多不过十元钱的红包就行了,现在不同了坐席少则花过一百来元钱,多则几百上千也不一定。可礼品的变化并没有给亲戚关系的变化带来正比例增长,反而他觉得钱去了情却少了许多,大家办席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热闹一下,让亲朋好友聚一下,而是以一种势利为目的的。现在变得这样一个情况,亲朋好友送礼,两家相好的送得不平衡,就会说三倒四,稍给对方不如意就会变得翻脸不认人,不管是什么亲戚和朋友了反而成了末路人。还有的就是,送礼无所谓,常常是送了还有气受,或是被别人嘲笑一番,弄得如同老鼠爬风箱——两头受气。一是去坐席那家受气,二是回家来可能受老婆或其他人的气,说是自己没有能耐在外面还受别人的气真窝囊等等。
这几年,离开学校后我在务工中经常看报纸或是游离在网络中,我看到多条关于宴席的事情,在重庆某县,曾因坐席的缘故毒倒了数十人,还有许多食客轻度中毒。在此事件后,重庆颁发了有关于宴请而规定的条文,还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补救措施。另外,我也看到了一些非同平常的婚宴及其它的大寿宴请的隆重场合,让人们争论纷纷。我在想,国家三番五次的倡导大家要反对大办红白喜事,反对铺张浪费的不良社会恶习,可结果让人们想到就寒心。这个社会有钱的可以花上几千元吃上一瓶不足一斤的酒,而平民一天的消费还不足五元钱的比比皆是。我在想那些大办酒宴的人是否想到没钱的日子和现在没钱的人呢?他们是否应该为社会的公益做出一点近乎人情的事情呢?可人就是人,今朝有酒今朝醉那管别人无饭吃呢?这是多数人的思想,我们现在能改变么!回过头来想,也许,现在有很多地方还不如我们那里的曾经花上几百元钱办席一次,更不如现在送礼的变化,或许,他们正停留在互助阶段,我还没有发现哪里有,但愿我能去那里找到我过去坐席的情景。很有可能,我在其景中,那种感觉早已不符存在了,我又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今年二爷七十大寿和母亲五十之天命的日子,本来我是应该回家看看为他们办一个贺岁坐席的。我在此前听父亲说,他不想办席,一来家里没有人手,多数劳动力都向外流出打工去了,寒家弯的年轻人走了没有剩下一两个了,没有能力去借那些笨重的用具;二来经济方面有所消耗,再说人家的思想上的使坏让他看穿了别人的真实面目,他不想再看到一个吵闹的场面。他说,如果我有钱就让他过得快乐一点儿就行,买好吃的好用的,能够无忧无虑的过上一段时间,再进入另一个安乐世界就心满意足了,现不求什么奢望。母亲得了精神病后,时而清醒,时而不分什么黑白世界,也不管其彩的人生了,她有着天生的童心在那时表现得无所顾忌,父亲还怕她在大寿之日,闹出更多的笑话来,所以,不敢为其祝寿。我心中的坐席的愿望,和曾经那个坐席的美景就从我们家里消失了,可我想在其他坐席的地方也难找到那种心中的境况了。
坐席。坐席只成了我心中的一种奢望和回忆罢了,而乡人的变化却有些让我心痛,这或许就是“农民”的思想,坐席的变化又是他们思想的延伸。
------------------------ 文刀中间平
|
|
被文坛.百味人生收录 原创[文.百味人生] 收 藏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闲云孤鹤 |
Re:坐 |
回复时间: |
2005.03.10 20:46 |
|
这文章看着亲切。
|
|
回复人: |
闲云孤鹤 |
Re:坐 |
回复时间: |
2005.03.10 20:48 |
|
谁说隔乡不同俗?看来南北方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吃法也有些相同,叫法也有些相似。
|
|
回复人: |
女人香 |
Re:坐 |
回复时间: |
2005.03.11 14:02 |
|
这席坐的!
看来是真特喜欢坐席的.连东西怎么做都会.
长大了,再没有怎么坐过正宗的席的.
只记得小时候坐席时最讨厌和小孩子多的坐一桌,抢不到菜.
大了,却总是看着菜在眼前但没了那股子开心劲了.
|
|
回复人: |
流浪在海角天涯 |
Re:坐 |
回复时间: |
2005.03.23 10:07 |
|
被你说的我想回家了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