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宁夏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风中的眼睛 收藏:0 回复:5 点击:3151 发表时间: 2005.03.16 12:32:19

。。。。。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的国度,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我的祖国自豪,我深爱着自己的祖国。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有着很多优点的泱泱大国却不止一次地遭受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蹂躏,为什么?
   每当想起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日军南京大屠杀以及很多很多的令祖国蒙羞的事实,我的心中就有遏制不住的冲动和愤慨,如果我是生在那个年代,我一定会不惜一切地为祖国为人民奋斗,我一定会用自己的最后一点力气最后一滴血和侵略者周旋到底。恨哪!!!恨我迟生了几十年,恨不能亲口咬下敌人的一只耳朵,恨!恨!恨——————
   可是,我现在是生活在21世纪,一切的现实已不容许我用那样血腥的方式反击敌人,我只能很无奈地把心中的愤慨深埋在心底,埋在心底——————
   纵然恨死了他们,与国与自己又有什么助益呢?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们新一代只能用现在的方法维护祖国的利益。请记住,现在是经济社会。
   古有明训:择其善者而从之。我很喜欢这句话。中国之所以会不止一次的遭受磨难,就是因为封建统治者的自以为是所造成的,别的不说,只清代乾隆皇帝的“闭关政策”就是一个很现实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古已有前例。难道我们现在还要因为几十年前的仇恨而不顾祖国的发展了吗?
   日本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那就要看他有没有那样的实力,如果他们确实有了那样的实力,我个人是不会反对的,这并不是说我忘了仇恨。应当承认,日本在很多的方面都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就日本现在而言,虽说还经常做一些越轨的事,,我们只要能从他们那里学到需要的东西,又何必紧紧地抓住那些问题不放呢?
   人的伟大在于人的宽容心,况且,过去只是一种经历,而不是一种负担。我们这一代人只要记住仇恨和经验教训就行了,何必一定要为了以前的仇恨而抵制他们的优点呢?
   如果日本作为安理事常任国而对世界对人类有所贡献的话,那对我们乃至整个人类未尝不是一种福气呢?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希望能得到各位朋友的真心指教。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jjssqqpp Re:对‘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见 回复时间: 2005.03.16 13:42

    反正不太喜欢那种情绪化的爱国主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月下听风 Re:对‘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见 回复时间: 2005.03.19 11:14

    “如果日本作为安理事常任国而对世界对人类有所贡献的话,那对我们乃至整个人类未尝不是一种福气呢?”
  
   请用事实来举证他们能对世界和人类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等你答复!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风中的眼睛 Re:对‘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见 回复时间: 2005.03.21 11:25

    我很欣赏你的爱国心,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曾经的错误就恨他们一辈子,我们也不能因为以后他们‘可能’‘要’犯错误而反对他们。你又怎么能肯定他们不会做好事呢?就因为你心中的偏见吗?名我也签了,但那只代表我的爱国心,并不是因为我反对,你明白吗?

回    复    

回复人: 因为我爱了 Re:对‘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见 回复时间: 2005.03.22 21:13

    小日本出来就没有安稳过,他的加入只会起到不良的结果。坚决反对他的加入!
  而且把“福气”和小日本联系起来只是天荒之谈啊!有句话:狗改不了吃屎。他不会安什么好心的。

回    复    

回复人: 天狼 Re:对‘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见 回复时间: 2005.03.26 01:50

    几百年结下的仇,说放就放?
  我不懂什么叫全人类的幸福,我也没有那么伟大的情操。
  我只自私地认为,对我们有利的便做,对我们没利的便不做
  我只知道,钓鱼岛还在小日本的高脚屋下哭泣着
  对于南京大屠杀,他们还不承认,甚至对于当年对我国的侵略,他们也不叫入侵,说是“进入”。
  想一想,为什么日本鬼子会向韩国人认错,而于我们却一直是冷眼相对?就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宽容(呵呵是这个词吧)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