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三十六计[转载] |
寻三十六计———一首诗巧藏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相传为檀公所楫,系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要熟记三十六条妙计,却非易事。有一学子,潜心钻研,终于悟出一法:在三十六计中没计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三个字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4 12:02 |
|
金蝉脱壳. 抛砖引玉, 借刀杀人, 以逸代劳, 擒贼擒王, 趁火打劫, 关门捉贼,, 混水摸鱼, 打草惊蛇, 瞒天过海, 反间计, 笑里长刀, 顺手牵羊, 调虎离山, 李代桃僵, 指桑骂槐, 树上开花 , 暗渡陈沧, 走为上计, 假痴不癫, 欲擒故纵, 釜底抽薪, 空城计, 苦肉计, 远交近攻, 反客为主, 上屋抽梯, 偷梁换柱, 无中生有, 美人计, 借尸还魂, 声东击西, 围魏救赵, 连环计, ,假道伐虢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4 15:13 |
|
第一计————瞒天过海
本记的计名出自一个传说。相传唐贞观17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30万御驾亲征高丽国。这一日,太宗来到海边,对怎样才能渡过大海发起愁来了。前部总管张士贵见状,赶忙与众人商议对策,只有部将薛仁贵情急之中,想出了一个主意,说道:皇上担心大海阻隔,难于征伐高丽,我今有一计,定叫大军平安渡过大海,取得东征的胜利。
几天后,张士贵领着薛仁贵一道拜见唐太宗,奏道:今有一位老人,精通于海之术,能将海水变干,可帮助我军东征成功。太宗听说有此神奇老人,龙颜大喜,立即命张、薛二人带路,前去会见老人。于是君臣三人,在薛仁贵引领下,穿过一条用帷幔遮避的通道,来到一个处所,只见这里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迎候。太宗召见了老人,夸奖了他的法术,并且大张宴席,召集群臣与老人一道饮宴作乐......过了许久,忽闻风声四起,涛声如雷,杯盏倾倒,周围一片摇晃,太宗询问缘由,近臣便揭开帷幕让太宗看,只见大海茫茫,水天一色。太宗问道:这是什么地方?为何如此波涛汹涌?这时张士贵、薛仁贵才从实奏道:这是为臣用的“瞒天过海”计,得一风势,30万大军已渡过大海,就要到达东安了。这就是传说薛仁贵的“瞒天过海”计。可见,这里所说的“天”,本意是指天子,所谓“瞒天过海”,是指哄瞒着天子在不担惊受怕的情况下,平安地渡过大海。
----------------------------------------------
纯真/自然/简单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4 17:15 |
|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大将庞涓带兵攻打赵国,将赵的都城邯郸围的水泄不通,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赵向齐求援,希望齐派兵解围,齐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可孙说: "我是一残废,不可做将,让田忌做大将吧:"于是,齐王拜田为将,孙为军师,发兵救赵.田想直接发兵,可孙说:"现在魏国的精锐部队都在赵国,国内只剩老弱残兵,我们不如直接攻打魏国,,魏一定会放弃邯郸,回兵自救,这样既能替赵解围,又能以逸代劳打败庞涓."
田听从了孙的建议,命令大军向魏国进发,浩浩荡荡的杀去,这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到了庞涓的耳中,他正为久攻不下赵国发愁,听到这事大吃一惊,怕国内有失,急忙回兵.谁知道齐军早在桂陵做好了埋伏,两军在那里展开了激战,结果魏军吃了败仗.
----------------------------------------------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4 17:32 |
|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自已不出面,借别人的手来杀人。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4 20:37 |
|
第三计 ——— 借刀杀人
本计内容在春秋战国的史书中多次可见,而“借刀杀人”一语,则见于明代戏剧《三祝记》“这所谓借刀杀人,又显得恩相以德报怨,此计何如”一语中。这出戏写的是范仲淹的政敌企图让他任军队统帅———环庆路经略招讨使,去平息西夏人赵元昊,企图借西夏人的刀杀害范仲淹的故事。
春秋时期,郑恒公袭击郐国之前,先打听了郐国有哪些良臣勇将,开列名单,宣布打下了郐国,将分别给他们封官爵,被郐国的土地送给他们。并为此在城外设祭坛,把名单埋于坛下,煞有其事地对天盟誓。郐国国君一庭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责怪臣子叛变,把名单上的良臣勇将全部杀了。最后郑国轻而易举地灭了郐国。
----------------------------------------------
纯真/自然/简单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4 20:40 |
|
第四计———以逸待劳
破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有被动变为主动。
本计语出《孙子兵法.军事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虚实篇》也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趣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本计的特点是,强调把握战场的主动权,以引诱敌人,“调动”敌人,疲劳敌人,然后抓住战机,克敌制胜。按“损”卦的说法,就是以静制动,“损刚益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4 20:41 |
|
第五计———趁火打劫
当敌人遇上危难困境之时,就要趁机出击,并获取胜利。
本计出自《孙子兵法》“乱而取之”的思想,计语最早见于《西游记》中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5 14:44 |
|
第六计------------声东击西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与袁绍在官渡一带摆开战场,袁兵多将勇,曹却兵力单薄,战况对曹十分不利,眼看曹的粮草也快没了,连曹本人也想班师回去,就在此时有人建议精兵夜袭乌巢,烧了袁的粮草,形势才有了好转,但袁军依然势力强大,要战胜还需动番脑筋.谋士建议曹用"生东击西"之计,扬言曹军要兵分二路,一路直取邺郡,一路直取黎阳,截断袁的后路使其分心.
曹就让大小三军四边处扬言,,袁军听到这消息,就向袁绍报告:"曹军兵分二路,一路直取邺郡,一路直取黎阳."袁听后大吃一惊,就让长子袁谭领五万人马去救邺郡,大将辛明再领五万人马去救黎阳. 曹得知袁已将兵力分散,便将大队人马分八路一起出动,杀向袁的大营,这是袁军已无斗志,一见曹军杀来便四散逃跑,随即全军便土崩瓦解.袁万万没想到曹主力还在官渡,会将他的大营发起进攻,仓促之中来不及披甲,只穿件单衣上马就跑,曹军杀了袁军近八万多人,缴获大量的紧银财宝,从此,袁绍一蹶不振,很快就去世了.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5 14:47 |
|
第七计----------------无中生有
唐玄宗当政时,发生了"安史之乱",三镇节度使安碌山从渔阳发兵,直奔长安,叛军声势浩大,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地,攻占了许多地方,当时有不少的地方官吏纷纷向安投降,就连唐玄宗也不得不从长安向四川逃跑,叛将令弧潮率四万士兵将今河南附近的雍丘城围的水泄不通,城中守将张巡忠于唐朝,决心死守孤城,与版军决一死战,他虽然取得了几次出城偷袭的小胜,可是,城中只有三千士兵,箭支也越来越少.情势十分危急.
这时,张想起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且从中得到了启发,就命士兵扎了千余个稻草人,在天黑之时,用绳子拉着慢慢往城下放,叛军以为张又要出城偷袭,就万箭齐发,箭支如急风暴雨般落在了稻草人身上,就这样,张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万余之箭,直到天亮,令方知中计,但为时已晚,第二天晚上,张又从把稻草人往城下放,叛军见了哈哈大笑,: "今天可不上你的当了."张见时机已到,就趁机放下五百勇士,在夜幕的掩护下潜入敌营,,打得叛军措手不及,张也从城中杀出,杀得叛军大败而逃,从而解了雍丘之急.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5 14:50 |
|
第八计———暗渡陈仓
故意暴露我方正面进攻的行动,利用敌人在此固守的时机,分兵迂回敌后发动突然袭击,出奇制胜。
本计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资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末农民起义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首先攻入咸阳,自立为关中王。项羽军事力量强大,刘邦把关中和咸阳让给了项羽,自己到了汉中。与刘邦的守地汉中相邻的是章邯。刘邦为了迷惑项羽,防止章邯入侵,把出入汉中的栈道烧毁了。后来,刘邦逐渐强大起来,命韩信为大将,出兵与项羽一决雌雄。为了迷惑敌人,韩信派了一万多人马去修复烧毁的栈道。栈道修复工程艰巨,进展缓慢。章邯料定栈道修复决非易事,毫无戒备,殊不知韩信的主力已抄小路向陈仓进军,很快攻下咸阳,占领关中,韩信采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的计谋,取得了夺取关中的重大胜利。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5 14:53 |
|
第九计———隔岸观火
在敌方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时,我应静待其形势继续恶化。敌人横暴凶残,相互仇杀,势必自取灭亡。这就是按照《易经.豫》卦的原理,采取顺应敌情发展,坐收渔人之利的策略。
本计名最早见于唐代僧人乾康的诗:“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全其思想,则早见于《战国策.燕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蚌张开壳晒太阳时,长嘴鸟去啄它的肉,被蚌夹住了嘴,互相争持不下,被渔翁一起捉住了。
此计的特点是:以静观变,随便而动,使敌人内部自相残杀,自相削弱。当两股敌对势力相争时,既不援助,也不鲁莽干涉,静观其变化,知道事情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行动,及时出击,坐收渔利。
----------------------------------------------
纯真/自然/简单
2005-6-4 23:50:07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5 14:56 |
|
第十计———笑里藏刀
本计语出白居易诗《天可度》:“笑中有刀潜杀人”,,是白居易对唐高宗宠臣李义府为人的评价。《旧糖书》载:“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拊几,如忤意者,则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本计特点:以表面上的友好、善良和美丽的言词、举止作为假象,掩盖阴险毒辣的用心和企图。在军事谋略上,一般是指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欺骗麻痹对方,以掩盖其突然的或重大的军事行动。
|
|
回复人: |
漫步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6 10:19 |
|
呵呵.在哪复的?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6 18:53 |
|
有人写的啊。还是位女子呢!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6 22:32 |
|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原意是指李树代替桃树受虫蛀,用来比喻兄弟见的友爱互助。后泛指相互代替、代人受过等行为。
两军对垒时,政治舞台上,商业竞争中,想绝对的得益往往不现实,很多时候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此时原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顾大局,看长远,保大利。
此计中“李”指做出牺牲的一方,“桃”指受保护方。“桃”“李”必能相互替代,而“桃”比“李”更具重要性。
----------------------------------------------
纯真/自然/简单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6 22:33 |
|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此计原出《草庐经略.游失》:“伺敌之隙,乘间取胜。”发现敌方微小的漏洞,必须乘机利用;发现我方微小的利益,必须力争获得。变敌方的小失误为我方的小胜利。
“顺手牵羊”的“羊”,指防御有间隙、有薄弱环节的地区。在不影响进攻主要目别、完成主要任务的前提下,利用时机,出动小股部队,神出鬼没地发动攻击获得意外的、原先未料到的战果,就叫“顺手牵羊”。
----------------------------------------------
纯真/自然/简单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6 22:36 |
|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此计语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南唐当涂县令王鲁,贪赃枉法,搜刮民财。一天,百姓联名投状告发其主簿贪污受贿。王鲁见了状子十分惊恐,害怕自己的贪污行径被揭露,竟然不由自主地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后来人们把它简化为“打草惊蛇”。这个成语,原意是打击甲,却惊动了乙。比喻做事不密,反而引起对手警惕。用在军事上一发现暗藏敌人的一种谋略。
----------------------------------------------
纯真/自然/简单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6 22:37 |
|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可能源于“八仙”之一铁拐李得道成仙的传说。相传铁拐李原名李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一次,其魂魄离开躯体,飘飘然游玩于三山五岳之间。临行前,曾嘱咐徒弟看好遗体,但李玄魂魄四处游山玩水,流连忘返。徒弟们等待久了,见师傅的遗体老一僵在那里,总也活不过来,便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将其火化了。待李玄神游归来时,已不见了自己的躯体,魂魄无所归依。恰好当时路旁有一饿死的乞丐,刚刚断气不久,尸体还算新鲜,李玄于慌忙之中,便将自己的灵魂附在了这具乞丐尸体之上。借尸还魂后的李玄,与原来的李玄已面目全非,蓬头垢面,袒胸露腹,并跛一足。为支撑身体行走,李玄对着原乞丐用的一根竹杖喷了一口仙水,竹杖立即变为铁拐,借尸还魂后的李玄也因此被成为铁拐李,而原来的名字全被人们忘记了。
后来被人们比喻某些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的现象;有时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些新的事物或新生力量借助某种旧的事物或旧的形式求得发展的现象。
----------------------------------------------
纯真/自然/简单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6 22:40 |
|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意思是设法引诱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使之无所凭依,难施雄威,以利捕获。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趁机行事。
古书云:下政攻城。《孙子兵法》说,不考虑条件地去攻城池是下等策略,是会失败的。敌人既然占据了有利地势,又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就不能去与他争地。应巧妙地利用小利去引诱敌人,把敌人诱离坚固的防地,引诱到对我军有利的战区,我方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之条件,一定可以击败敌人。
|
|
回复人: |
黄沙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6 22:49 |
|
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战胜计包括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包括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7 17:01 |
|
黄沙:你对三十六计很熟?
|
|
回复人: |
黄沙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9 11:21 |
|
深红:
你好!最近好吗?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9 15:24 |
|
谢谢!我很好啊,你呢?
|
|
回复人: |
黔农皇地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9 21:29 |
|
精神可嘉!
|
|
回复人: |
深红 |
Re:寻三十六计[转载] |
回复时间: |
2005.06.09 21:34 |
|
这是什么精神?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