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豆花村版主:  借借  纳兰亓儿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寻梦之旅 收藏:0 回复:2 点击:5600 发表时间: 2005.07.03 09:53:59

知了


  又到了蝉鸣的季节了。蝉,我们都称它为“知了”。
  
  一年又一年,昔日少年的两鬓已挂上了白霜,知了依旧在不停的叫着“知了~~~知了~~~”。上学的时候,在教室边上有一棵大槐树。一到夏天,上面就歇上了不少知了整天的叫唤。到了下午那一阵阵有起伏有致的“知了~”声像催眠曲似的,害的我眼皮直往下耷拉。好多回都是这样迷迷瞪瞪的睡着了,歪着个头,嘴里流着口水,直到老师来到身边“温柔”的一拍桌子,才从那九天云里跌了回来。
  
  休息日,捉知了也是一大乐趣。早晨天刚蒙蒙亮,约二三同学,顶着露水到公园去抓“土知了”(蝉尚未脱壳成形的幼虫)。这时公园的许多树上三三,两两的爬着许多“土知了”。一个早晨能抓不少只。“土知了”总是在凌晨从土里钻出来,慢慢的爬上树干。然后脱掉坚实的外壳。成为一个骄傲的“知了”。“知了”在脱壳的那一瞬间是极美丽的。那土黄色的佝偻着身子的“土知了”从背部裂开了一条缝,一个新的生命从里面脱颖而出,碧绿色的身子拖着一对近似透明的翅膀。青翠欲滴。和那土黄的外壳有着强烈的反差。这时的“知了”是很脆弱的,带有粘液的翅膀还是软软的。一不小心弄折起来,就永远不能还原了。它一步步的向树叶深处爬去,壳子上的颜色也逐渐变黑。终于,开始引吭高歌。告诉世人他知道了生命的奥妙。
  
  白天,我们又去抓歇在树叶丛中的“知了”。用父亲钓鱼的鱼杆,在顶端裹上一团面筋或其他有粘性的东西。爬上学校的围墙或大树的树丫。在茂密的树叶中搜寻到“知了”后,那颤巍巍的鱼杆轻轻的一点知了的翅膀,就将它粘上了。本来正在悠闲的叫着的“知了”立刻发出了一阵悲鸣。哀叹自已不幸的命运。
  
  这些不幸的“知了”第二天就成了同学们间馈赠的礼品。课桌抽屉里。铅笔盒里。都能见到“土知了”和“知了”。有一次上课时不知谁碰了一下知了,它突然“吱”的一声叫了起来。老师回过头来望了半天没说话继续讲课,不过下课时他还是说了,以后不许带知了来上课。后来才知道,老师小时候也是抓知了的高手呢,所以对知了叫声很敏感的。
  
  还有一种小的“知了”。身子是金黄色的。比一般“知了”小了好几号,可是叫起来一点也不弱于它。声音高吭,叫起来一阵紧似一阵,在酷热的夏天里给人一种压迫感和烦躁感。我们都叫它“洋知了”。据说是从外国传来的种。
  
  现在随着都市化的建设。城里的大楼越来越多了。树荫越来越少了。知了的声音也低了许多。过去满耳蝉鸣的感觉已很难有了。而且是否由于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了。只觉得那“洋知了”日益多了起来。更令人在夏日中多了几分烦躁。
  
  那悠闲的“知了,知了~~~~”声,那起伏有致的“知了,知了~~~”声。那似催眠曲一样的“知了,知了~~~~”声。
  
  我少年时代的梦。

------------------------
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濯妖 Re:知了 回复时间: 2005.07.03 20:39

    总觉得现在的孩子少了很多乐趣,而却多一份压力,看着那些孩子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童真是一个人最值得的珍藏。

回    复    

回复人: 海蓝宝石 Re:知了 回复时间: 2005.07.03 21:43

    俺小时候也喜欢捉知了~~还捡知了脱下来的壳摆着玩~~小表舅还捉些没脱壳的知了~~给俺炸着吃~~
  汗……想想那会~~挺残忍滴……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