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的日子里 |
在特殊的日子里
——记我院发热门诊
随着“非典”疫情的有效控制,“非典”渐渐的远离了我们,院长通知我们发热门诊从今天开始取消值班,听了院长的话,我心里好象有许多话要说,却也很不是滋味,一个多月来的点点滴滴重又浮现在眼前……
非典肆虐,我们被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 作为高校,人口密集,学生流动性强,从疫区返校的学生,实习归来的学生……在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疫情和引起疫情的爆发流行,我们校医院义无返顾地站在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5月6日院长根据上级精神通知我们成立“发热门诊”,就在我们积极筹建中,疫情就来了,有位从广东返校的学生发热、咳嗽、血象不高,连续两天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疫情是不会等待我们“万事具备”后才如约而至的,当时上级要求就地隔离,治疗,疫情就是命令,滕瑛珏大夫和刘传荣护士作为发热门诊的第一班医护人员首先走进了隔离区,她们没有怨言,没有害怕,没有退缩,也没有豪言壮语,默默的穿上了防护服,戴上了防护眼镜,穿上长筒胶靴,象战士一样冲在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我很感动,我看到的是我的同事们那平凡的外表所掩盖不住的那颗高尚的心,她们有着良好的素质,有着高度的责任感。自觉遵守和履行着一个医生和护士的职业道德,那天晚上7点半钟本该我和小陈接班,可滕大夫和小刘她们从对讲机里传话给我们:“先不要进来,目前这个病人还没有排除,体温还高,我们还能坚持,你们最好先不要接触,如有情况需要隔离的话,也就是我们两个人”。我们深深的被感动着……当时两个院长、夏萍护士、郭莉大夫也都在现场等待着,就象大战前的静默,只等着21点钟这个同学的体温情况,如果降下来,我们继续观察治疗,如果降不下来就报“疑似病人”,寇院长又亲自检查了病人,反复详细的询问了病史,经过严密观察、会诊,调整了治疗方案,病人的体温在逐渐下降,21点时体温终于降了下来,我们悬着的心也暂时放松下来。在这期间我们承担着千斤的重任。如果我们学院首先出现了“疑似病人”将面临着封校,必将引起校内外的恐慌,如果漏报,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我们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感,默默的履行着我们的职责。
简陋的房间,简单的诊断桌,简单的设备,发热门诊在非常时期建成了。穿上了防护服就感到了神圣的职责,就感到了肩上的重任,全院一万多师生的健康和安全就在我们肩上扛着,那份信任,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我们感到了从没有过的坚强。三层防护服,二十多层口罩,再带上防护镜,穿上长筒胶靴,不动都感到闷气和呼吸困难,而我们还要穿着这身行头工作8~10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期间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去厕所,不能呼吸新鲜空气……我们在透支着生命、透支着自己的健康。我们在用生理的极限和生命挑战着可恶的SARS病毒,用透支的生命和健康为全院师生筑起了生命的第一道防线。汗水浸透了衣服却没有动摇我们的责任心,超负荷的运转考验着我们的决心和毅力,在天灾和困难面前我们选择了承担,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勇敢,在荣誉、鲜花和掌声面前我们选择了默默奉献……
记得有天夜里,来了一位发热病人,体温高达40。5℃,病人高度紧张、恐慌和害怕,各种药物均不见效,高热不退,当班的刘大夫、护士小蒋她们一遍一遍的为病人做着酒精擦浴……一遍一遍的安慰着病人,一遍一遍的给病人喂水……体温渐渐的降了下来,天也渐渐的亮了,同学们陆陆续续的出着早操,接班的同事也来了……她们如此近距离的密切接触发热病人,不是她们不珍惜生命,而是她们已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发热门诊每天都在发生着。没有豪言壮语,她们却在用生命为学院的荣誉和安危而默默的奋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同时也在谱写着一曲美丽而动人的生命之歌。
忘不了大家忙碌的身影,忘不了小陈每次上班都放在口袋里的速效救心丸。忘不了由于超负荷运转生病本该休息却仍然坚持值班的大夫,她们只有一句话:“我倒下了,其他人更累,我还能坚持。”忘不了同事的一声充满关爱的话语:“你快下班吧,孩子还等着呢,这个病人我来处理。”“你把衣服放到那里,洗好了我来晾。”忘不了深夜两点将年过半百的放射科陈大夫叫来,他还给我们开着玩笑,忘不了年轻的化验员王楠随叫随到却毫无怨言,忘不了学生那焦虑和渴求的眼光:“大夫,我是不是非典?”“我的症状和非典很像……”以及得到诊断:“不要紧,别害怕,你只是普通发烧。”“你只是扁桃腺发炎,没关系的。”之后如释重负而豁然开朗的表情……忘不了我们的寇院长,他24小时在岗位上,随时处理着紧急情况,一个多月没有回过一次家,尽管他的家离学院很近。
也忘不了年迈的父母在牵挂着我们,爱人在理解和支持着我们,孩子也在慢慢懂事,他知道妈妈很忙……“如果我被隔离,你要照顾好孩子和自己……”亲情面前的感动和愧疚让我眼中溢满泪水……
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我们这个临时的“发热门诊”做了大量的工作,共接诊发热病人300余人,对每一位发热病人我们都要详细询问病史和流行病学资料,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并逐一登记、书写病历。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比较科学的诊断,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治疗病人、安慰病人,尽快的让病人康复。在此期间我院没有发生过一例“疑似病人”,接诊的300余例发热病人全部治愈出院。为学院节省了大量医疗费开支,并保证了学院稳定有序的教学工作如常进行。
在这段时间内为返校师生体检上千人次,为一个个学生解除了心理上的恐慌,教育他们正确对待非典,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对突发事件,我们的努力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任,圆满的完成了学院交给我们的任务。
临时发热门诊是特殊时期的一个临时集体,短短的一个月却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2003.6.15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指染尘埃 |
Re:在特殊的日子里 |
回复时间: |
2003.08.27 19:09 |
|
经历一次非典,让人重酝酿生命的意义:)
生命中伟大在于奉献中的真诚
有此就够了
|
|
回复人: |
欧阳丑宇 |
Re:在特殊的日子里 |
回复时间: |
2004.03.17 08:56 |
|
一次难忘的非典,真是叫人感觉到了生命的伟大。
|
|
回复人: |
弯月亮——c |
Re:在特殊的日子里 |
回复时间: |
2004.03.18 07:18 |
|
谢谢,文章发出去这么长时间了,您还能耐心的读,并给我留言鼓励,心里真的很感动。
其实,这只是我的一份总结,当时我作为发热门诊的负责人,那份责任感真的很重,看到同事之间的那份关爱,那份像战友一样的友情,特别感动……写了这篇报道,当时发在学校网站和校报上,还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
|
回复人: |
人生何处相逢 |
Re:在特殊的日子里 |
回复时间: |
2006.08.18 13:17 |
|
读着《在特殊的日子里》
想起.那段难忘的非典时期.....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