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诗也有意境 |
朗诵诗也有意境
——杨克《春天漂流书》赏析
我历来不大喜欢朗诵诗,感觉朗诵诗平白如水,没有意境,没有回味,有的甚至是长篇排列的口号。朗诵诗是现代文学中的口头传唱文学,它不用文字就可以通过朗诵让读者在第一时间接受作者的思想,读者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在现场和朗诵者同样疯狂地感受诗的灵魂,因而表现的是流畅、易懂和激动,少的当然是一份蕴藉和含蓄。今读杨克的《春天漂流书》,耳目为之一新,原来朗诵诗也可以写出意境。
图书漂流活动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欧洲。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园长凳等公共场所,无偿地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取之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2005年,为庆祝第十个“世界读书日”而举行的大型阅读推广公益活动——“春天漂流节”活动,由湖南卫视倡导,借助电视传媒的特殊优势对图书漂流加以改良和提升,一方面通过事先调查摸清书友的阅读取向,另一方面通过名人学者重点推荐,科学确定漂流书目,使得图书漂流组织更为严密。中,现场群众在国家图书馆前,集体朗诵了著名诗人杨克为活动主题而创作的朗诵诗《春天漂流书》。
《春天漂流书》同样有着流畅、明快的旋律和清新、向上的语言,但他不同于口号诗的苍白和生硬,而是通过意境向听众展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书与河流的画卷。诗的起首两句:“每一本书都是一只宝瓶/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漂”。瓶子漂流,千古流传,没有什么希奇,而这两句输给听者脑海的是一条春水荡漾的河流中,漂浮着一只闪烁光芒的宝瓶或者是一本色彩斑斓的宝书在清澈如水的大眼睛中流动,充满着明亮、深远的意境,把人引向了一个轻松、愉快、流畅的世界。
瓶子是书本,也是知识、文化,它漂流在春的河流;河流是历史,是文化的传播和对知识的追求。“她跑着,跳跃着,从春天出发/源自/心的泉眼,/沿着五指的小溪,手臂的河流/从上游的你,漂到中游的他,下游的我/她可以比春风更慢/也可以比春雨更快/从步行街、公交车站、建筑工地/到婚姻登记处门口/从轰然起飞的客机/到流通四海的地铁/河流过处,尽是年轻的面孔”。很明确地指出图书漂流的特点。同时也象征知识的生命,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对书本的阅读,对知识的渴求,无论是步行街、公交车站、建筑工地,还是婚姻登记处、客机、地铁,都无时无刻不在阅读书本、不在流传知识、不在展示文化。朝闻道,夕死可以,学习者,永远有着年轻的心态和心境,永远不老。
诗的第三段是对历史文化传播过程的功效的总结。“一本书在漂流途中/一路把古老的汉字打捞/甲骨、钟鼎、汉简、活字印刷/不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心情/甚至不一样的马路的颜色/从内心出发 回到内心/从春天出发 回到春天”描绘的是文字及书本的变迁,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永无止境,学习知识的人,永远保持年轻的心理,永远是从春天出发,回到春天。第四至第七段是对知识的力量和学习态度的赞美。“每一页文字就是一枚/渐次打开的干净草叶/连着春天姹紫嫣红的原野”。意境明朗、清畅,让听者或朗诵者在诗歌的描述中,把书本与春天结合在一起,回应了世界读书日的主题语——知识因传播而美丽。下身残疾的人,因知识而高大;聋哑人,因知识而有号召力;孩童因知识而成长;智者因知识而深沉;狂妄者因知识而自知;盲人,因知识而看清了自己。知识,能使“凋谢的人获得重生”。
第七段是对前面三段的总结:“生命的热情让沉默的雪山/在呼喊中轰然崩溃/书的力量 比所有的军队更强”。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这无不是书本的力量,知识的力量。近读《两汉朝野演义》知道,有个小王爷就是因为习读了一部《尚书》,才被皇帝立储。当代也有愿用一个师换一个科学家的传说,不就是证明知识的重要吗?其实,杨克已经在诗歌中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我所以这样饶舌,就是想说此诗的特点不比一般的朗诵诗,它有着深远的意境让读者、朗诵者和听众在沉醉意境的静态中突然抬起头,放眼千里,望着深邃的蓝天,感受春天的活力,凝聚书本的力量和召唤。
“走吧,别告诉我你只是一滴水/别告诉我你只是/浩瀚河流下的一只瓶子/流水叮咚的手指过处/生命细小的红绳/织出一个鲜红亮丽的中国结/向远方,向智慧之河/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不停地漂”。杨克是一个中国诗人,他诗中的书本和知识,指的是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民有着好学向上的精神。一个中国结,就是我们文明的结晶和象征。滴水、瓶子、手指、春水、红绳、黑眼睛,构筑了色彩鲜艳、明媚的图画,创造了清新、快乐、悠长的情境,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书本的快活和力量,让我们沉醉在智慧之河,不停地漂流,像知识一样。
2005年10月29日星期六
|
|
|
![](./bian.gif) |
|
回帖 |
![](jian.gif) |
|
回复人: |
雪克 |
Re:朗诵诗也有意境 |
回复时间: |
2005.11.01 11:31 |
|
提上好文!
|
|
回复人: |
雅茹 |
Re:朗诵诗也有意境 |
回复时间: |
2005.11.01 13:00 |
|
明天我也去买杨克的《春天漂流》朗读.好诗,你理解的意境也好,喜欢!
|
|
回复人: |
午月禾 |
Re:朗诵诗也有意境 |
回复时间: |
2005.11.01 14:20 |
|
冒昧附上原诗:
春天漂流书
“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世界读书日主题语
杨克
每一本书都是一只宝瓶
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漂
她跑着,跳跃着,从春天出发
源自
心的泉眼,
沿着五指的小溪,手臂的河流
从上游的你,漂到中游的他,下游的我
她可以比春风更慢
也可以比春雨更快
从步行街、公交车站、建筑工地
到婚姻登记处门口
从轰然起飞的客机
到连通四季的地铁
河流过处,尽是年轻的面孔
一本书在漂流途中
一路把古老的汉字打捞
甲骨、钟鼎、汉简、活字印刷
不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心情
甚至不一样的马路的颜色
从内心出发 回到内心
从春天出发 回到春天
不一样的动作,姿势
不一样的面对
每一页文字就是一枚
渐次打开的干净草叶
连着春天姹紫嫣红的原野
捧着书本,面朝春天
那轮椅上的残疾人
站立在大地上
比一座高山站得更高
聋哑人
听见,说出,内心的声音
比一条河水流传更广
蒙昧的孩童
从此行走比云朵更轻
智慧的长者
思考比岩石更沉
木头说话,石头开花
狂妄的人低下头颅
凋谢的人获得重生
盲人在清澈的河面照见自己
生命的热情让沉默的雪山
在呼喊中轰然崩塌
书的力量 比所有的军队更强
走吧,别告诉我你只是一滴水
别告诉我你只是
浩瀚河流下的一只瓶子
流水叮咚的手指过处
生命细小的红绳
织出一个鲜红亮丽的中国结
向远方,向智慧之河
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不停地漂
作者简介:
杨克,中国“第三代”实力派诗人,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作品》文学月刊编审、副主编,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新诗年鉴》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在《人民文学》、《诗刊》、《作家》、《大家》、《上海文学》、《山花》、《天涯》、《花城》、《当代》、《诗探索》、《南方文坛》、《社会科学》《一行》、《他们》、《非非》等发表了大量诗歌以及散文、评论、小说等作品,另有近百首诗发在海外报刊。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等出版了《太阳鸟》、《图腾的困惑》、《向日葵和夏时制》、《陌生的十字路口》、《笨拙的手指》、《杨克短诗选(中英文对照)》等6本诗集及散文集《叙述的城市》,诗文合集《杨克卷》等。主编的《〈他们〉十年诗选》、1998至今各年度《中国新诗年鉴》、《九十年代实力诗人诗选》等,在世纪之交的中国诗坛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自朦胧诗以来最大规模的诗学论争。此外,其讲授的“现代诗写作与鉴赏”是中国大学里目前鲜有教师开设的课程。有诗歌、评论、随笔、小说入选《中华诗歌百年精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新诗三百首》、《中国当代诗歌经典》、《〈人民文学〉五十年精品文丛》、《百年百首经典诗歌》、〈现代诗经〉、〈被遗忘的经典〉《新中国五十年诗选》、《诗是什么?二十世纪中国诗人如是说》、《中国当代先锋诗人随笔选》、《中国当代作家精品》、《感动中学生的100首诗歌》等150种以上文选。
曾分别获中国大陆和台湾文学奖多项。个人曾应邀到日本、澳大利亚、台湾、德国等地参加诗歌节或进行文学交流。
|
|
回复人: |
午月禾 |
Re:朗诵诗也有意境 |
回复时间: |
2005.11.01 14:22 |
|
为了这么好的诗评,顶一下:)
|
|
回复人: |
容冰季节 |
Re:朗诵诗也有意境 |
回复时间: |
2005.11.02 09:49 |
|
好评!欣赏了!
|
|
回复人: |
海魂 |
Re:朗诵诗也有意境 |
回复时间: |
2005.11.02 10:43 |
|
春天漂流书
“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世界读书日主题语
杨克
每一本书都是一只宝瓶
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漂
她跑着,跳跃着,从春天出发
源自
心的泉眼,
沿着五指的小溪,手臂的河流
从上游的你,漂到中游的他,下游的我
她可以比春风更慢
也可以比春雨更快
从步行街、公交车站、建筑工地
到婚姻登记处门口
从轰然起飞的客机
到连通四季的地铁
河流过处,尽是年轻的面孔
一本书在漂流途中
一路把古老的汉字打捞
甲骨、钟鼎、汉简、活字印刷
不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心情
甚至不一样的马路的颜色
从内心出发 回到内心
从春天出发 回到春天
不一样的动作,姿势
不一样的面对
每一页文字就是一枚
渐次打开的干净草叶
连着春天姹紫嫣红的原野
捧着书本,面朝春天
那轮椅上的残疾人
站立在大地上
比一座高山站得更高
聋哑人
听见,说出,内心的声音
比一条河水流传更广
蒙昧的孩童
从此行走比云朵更轻
智慧的长者
思考比岩石更沉
木头说话,石头开花
狂妄的人低下头颅
凋谢的人获得重生
盲人在清澈的河面照见自己
生命的热情让沉默的雪山
在呼喊中轰然崩塌
书的力量 比所有的军队更强
走吧,别告诉我你只是一滴水
别告诉我你只是
浩瀚河流下的一只瓶子
流水叮咚的手指过处
生命细小的红绳
织出一个鲜红亮丽的中国结
向远方,向智慧之河
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不停地漂
|
|
回复人: |
海魂 |
Re:朗诵诗也有意境 |
回复时间: |
2005.11.04 09:51 |
|
春天漂流书
杨克
每一本书都是一只宝瓶
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漂
她跑着,跳跃着,从春天出发
源自
心的泉眼,
沿着五指的小溪,手臂的河流
从上游的你,漂到中游的他,下游的我
她可以比春风更慢
也可以比春雨更快
从步行街、公交车站、建筑工地
到婚姻登记处门口
从轰然起飞的客机
到连通四季的地铁
河流过处,尽是年轻的面孔
一本书在漂流途中
一路把古老的汉字打捞
甲骨、钟鼎、汉简、活字印刷
不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心情
甚至不一样的马路的颜色
从内心出发 回到内心
从春天出发 回到春天
不一样的动作,姿势
不一样的面对
每一页文字就是一枚
渐次打开的干净草叶
连着春天姹紫嫣红的原野
捧着书本,面朝春天
那轮椅上的残疾人
站立在大地上
比一座高山站得更高 聋哑人
听见,说出,内心的声音
比一条河水流传更广
蒙昧的孩童
从此行走比云朵更轻
智慧的长者
思考比石头更沉
木头说话,石头开花
狂妄的人低下头颅
凋谢的人获得重生
盲人在清澈的河面照见自己
生命的热情让沉默的雪山
在呼喊中轰然崩塌
书的力量 比所有的军队更强
走吧,别告诉我你只是一滴水
别告诉我你只是
浩瀚河流下的一只瓶子
流水叮咚的手指过处
生命细小的红绳
织出一个鲜红亮丽的中国结
向远方,向智慧之河
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不停地漂
|
|
回复人: |
海魂 |
Re:朗诵诗也有意境 |
回复时间: |
2005.11.04 09:52 |
|
朗诵诗,也可以是有艺术含金量的作品
——《春天漂流诗》创作谈
每个人都是一滴水,汇成历史的长河。每本书都是水的精灵,因为流动而使河流生动无比。每颗字都是水的结晶,因为流传而变成珍珠。当我接到.“春天漂流书”组委会电话,要我为世界读书日“知识因传播而美丽”主题写一首朗诵诗时,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义也十分有趣的活动:通过图书的漂流,人们手手相传,心心相牵,搭建人际传播的读书链条,形成一张巨大的“网”,一种喜好读书的社会风气,达至“读书之乐”。从未写过“遵命诗歌”的我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当时是4月17日深夜,碰巧这几天原先就安排好的事情特别多:白天参加《诗刊》社“春天送你一首诗”珠海主会场活动,晚上来到中山市,第二天要参加该市一年一度的艺术顾问会议,第三天也就是19号才能回到广州,当日下午广州电视台还有一个专题片研讨。而20号就要交稿,只有一个晚上的写作时间,有些焦心,担心到时匆忙之间写不好,赶紧先打腹稿。
首先想到需要展开来写的几个关键词:书,漂流,春天。脑海里自然涌现出“漂流瓶”这个古老的事物,因为它跟文字有关,跟人类智慧有关,也跟人的命运有关。而知识不仅因流传而美丽,知识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打开漂流而来的书,就像打开镶满珍珠的宝瓶。诗是为世界读书日的中国读者和参与者写的,便出现了书像一只宝瓶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漂流的意象。
我还联想到我们每个人就是一眼泉水,我们的手指就像小溪,手臂就像河流,书通过一双双手传递,从你的上游,漂流到他的中游,再漂到我的下游,这样的传播过程本身就是美丽的。我还想到要表现书(知识)可以使身体残障的人变得智慧而充实,使身子健全的人变得更有力量,更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书使我们拥有美丽人生。
到19日晚上真正打开电脑写作之前,关于这首诗的想法,就是这些基本的大致的构思。
进入写作,遇到的问题是即要适合朗诵,要有境界和诗意,不能太过于“写实”,又要能表现和传达这次“漂流”活动的过程,不能完全虚化,我先不论虚实先写出了一连串诗句,可如何取舍是难点。反复考虑,最后保留了“从步行街、公交车站、建筑工地/到婚姻登记处门口/从轰然起飞的客机/到连通四季的地铁”;以及“不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心情/甚至不一样的马路的颜色”;“/不一样的动作姿势 / 不一样的面对”这些曾经想删掉的内容,因为它们有现场感,有当下性即时性,显得更真实,朗诵起来也有效果。反而删去了一些虚写的部分,因为觉得保留“河流过处,尽是年轻的面孔”;“从内心出发/回到内心/从春天出发/回到春天”这些诗化的句子足够了。其间还特别通过呈现“书本像渐次打开的草叶,连着春天姹紫嫣红的原野”和“每一个具体的生命就像一条细小的红绳,一个扣,编织出鲜红亮丽的中国结”等一连串意象,尽情渲染和围绕“知识因传播而美丽”的主旨。
捧着书本,面朝春天
那轮椅上的残疾人
站立在大地上
比一座高山站得更高 聋哑人
听见,说出,内心的声音
比一条河水流传更广
蒙昧的孩童
从此行走比云朵更轻
智慧的长者
思考比岩石更沉
木头说话,石头开花
狂妄的人低下头颅
凋谢的人获得重生
盲人在清澈的河面照见自己
这些铿锵优美的诗句,也着力表达了知识传播使人生美丽的意蕴。
我写初稿的夜晚和第二天上午改定时,电脑均处在上网状态,边写边征求那些正好在QQ或MSN上线的诗人朋友的意见,共有十几位,他们对这首诗都持肯定意见,对打开我的思路也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大家认为,这首诗顾及到了朗诵诗的通俗化要求,又守护了诗的艺术性和现代性。打破了过去电视晚会上常见那种把口号和哲理分行押韵就以为是诗歌的谬传,达至了活动实用和诗必须是诗的最大可能性。能为“春天漂流书”活动献上诗人的绵薄之力,也使我欣慰。
|
|
回复人: |
任意随心 |
Re:朗诵诗也有意境 |
回复时间: |
2007.08.25 21:46 |
|
有意境,有内涵,有精神.
|
|
回复 |
![](jian.gif)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