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菜农和菜贩子 |
我工作的单位在一片小山坡上。我不清楚当时为什么要把厂址选在这个地方,偏僻不说,光是沿途崎岖的山路就让人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我的母亲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流泪了,嘴里嘟哝着说怎么是这么个地方呢?
不过走过了最为难行的路,来到我们的单位,就会有了一种平静整洁的感觉。在这里住的久了,就能体会出一种改天换地、创造世界的豪迈来,三十几年的光景,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虽没有城市里一般的繁华热闹,倒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是些闲话,我想说的是住宅区旁边的那个小菜市场以及由菜市场联想到的菜农和菜贩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菜市场呢?原先,它不在现在这个地方,是后来才从不远的一条小街上搬来的。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它就在那里了。逢年过节的时候菜市就会又搬回原来的那条小街,等正月过了,单位的同事们要正常上班了,又会搬回去。大家习惯了这样的方式,菜市场也就年复一年的这么搬来搬去。
我总觉得严格的来讲,现在菜市场上卖菜的已经不是菜农了。他们最多只能被称为是菜贩子而已。比如说:这个菜市场的工商管理部门是形同虚设的,根本件不到有人来执法。这些卖菜的小贩就会联合起来规定一个价格,无论你问哪一家,得到的回答都是相同的,是全国统一价(当然这个无可厚非,也是人家一种保证收入的措施)。我辛劳的同事们多数也不愿意五分一角的去讲价(也可能是不屑于讲价),一般都是他们说多少就多少,称了之后随便的扫一眼称就付钱走人。一来二去,这些个人也就摸透了我们的脾气,一方面强硬的保卫着坚挺的价格,一方面待人也是越来越不客气。有人如果要说:“不能便宜些嘛?”。他肯定对你讲:“再不能便宜了!”,要么就是“你们一个月发多少工资啊,我们才挣着几个钱?”,说的理直气壮、不卑不亢的。轮到发工资发奖金的那几天,菜价还会随行就市的往上调一调。但凡遇到稍微能占到便宜的事,这些人还会乘机的敲诈你一把。
我就曾经亲眼见到这样的一幕:一个同事去买芹菜,到市场口第一家的那个尖嘴猴腮的女人摊前,就问:
“这芹菜嫩嘛?”
“嫩啊,不信你掐掐看”,她边说边用一种不耐烦的口气回答着那个同事。
那个同事就顺手掐了一下,菜倒是真的嫩,手里那一小枝立即成了两截儿。
同事不知道为什么有点犹豫,想买不想买的样子。可这女人立马跳将起来,扯着嗓子从摊位后边到了前边,愣要我那同事买了这芹菜去。我那同事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形有点蒙,缓过神来看到那么多的人在看他,又觉得脸上实在不好看。心里有点不服气,想走。但那女人拉住了他的自行车,就不让他走。僵持了几分钟以后,我那同事最终还是买了那根芹菜,而且没有过称,是那女人随口说的价格。
我总想起这个场景来,由这个场景我就总是联想起故乡的那些卖菜的菜农来。
故乡是有着塞上江南之称的小城市,据说李白也曾欣然题诗“若非祁连山头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小城天空碧蓝、物产丰富,蔬菜瓜果遍地都是,有吃也吃不完的感觉。印象里每到收获的季节,就有菜农拉着满满或红的发黑的辣椒或模样象炮弹一样的西瓜、长的很大的番瓜、结结实实小巧玲珑的红枣的一辆又一辆“架子车”(又叫板车),来往穿梭在大街小巷叫卖。他们叫卖的很少,偶尔才能听到一两句。人们想买的就会主动的迎上去,讨价还价,而且这个过程也不会很长,十有八九都是成交了的。而且,故乡的菜农是极朴实的,往往你买了菜,还可以跟他讲价的。如果两斤六两,你说就两斤得了,人家也往往都是行啊行啊,让你能清楚的感到他心疼的绝不是钱,是自己用汗水浇灌的劳动成果。
我记得有这么一回:
母亲想晒一些干辣椒冬天吃,就要父亲去买一些。正巧那天下午门外有人叫卖新鲜的大辣椒,父亲拉了我一块出去。门外站着一个拉着满满一架子车大辣椒的老农。他见我们出来了,就问:
“要大辣子嘛?”,那口气有点有气无力。
“多少钱一斤?”,父亲问。
“你看着给吧,街上要着也就几分钱”。
“我这一车都要呢?你要多少钱?”,父亲接着就问。
“你看着给吧!”,他还是这一句,看得出来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给辣子找个好人家。
父亲有些为难,不知道他这一架子车有多少斤。估摸了半天底气不足的问:
“五块钱行嘛?”边说还边看着老农的反映。
“行啊!”,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又问:“是自己吃嘛?自己吃的话可以再少一些,我的辣子可好了,肉头厚,晒干了,冬天温水一泡,就又跟新鲜的一样了”。
父亲笑了,说是自己吃的。就忙着往院子里搬辣子。老农一边帮忙一边说自己的辣子是自己到城里拉农家肥种的,不像别人家的用化肥,用化肥的不好吃,还一边交代着晒干的辣子一定要用温水泡,才能和新鲜的一样......
搬完以后,父亲给了他崭新的五块钱,他一边接钱还一边看已经易主的辣子。父亲以为他嫌少,想再给他一块钱的时候,他摆摆手,拉起空空的架子车走了。那样子,象刚刚嫁女儿的父亲一样失落,......
这件事情时不时的也会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尤其是在现在那个菜市场看到同事的那一幕之后,两个场面交织在一起,就越发的觉得那市场里卖菜的断不是菜农而都是菜贩子了。因为在他们身上你已经看不到一点农民们质朴的本质,看不到那种对自己辛劳换来的产品的发自内心的“疼爱”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现在有多少人是真正那么珍惜自己的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呢?......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日月潭[一支笔] |
Re:菜市场、菜农和菜贩子 |
回复时间: |
2005.11.27 16:02 |
|
|
|
回复人: |
杯子里的海 |
Re:菜市场、菜农和菜贩子 |
回复时间: |
2005.11.28 01:25 |
|
这事.....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