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雪同行 |
几天的气象预报,烟台都是大雪,不由而然回想起故乡,那里一定是漫山大雪的银色世界了。
当年回乡,在队里上工,一夜的大雪,并没有放假,那天是上山砍柞条,我是第一次干,拿上杠子、绳子,砍刀,走出村去。
啊!一片都是白色,河床,象一匹展开的丝卷,洁白无瑕。群山都穿上厚厚白毛大袄,显的更加苍老,只有松树挣扎着露出一点深绿色,但、经过雪姑娘一夜的打扮;高一些的树上象落了一群群白鹤;矮一些的小树又象一只只黑嘴的羔羊。
进山的路都被埋掉了,凭着猜记,我们走出了第一道脚印。翻过了一个山梁,我们来到山阴面,一股强风,卷着散雪呛的喘不过气来,不留心一个人滑倒,撞上旁人,一连几个都倒了下来。一阵大笑后,还要看看有谁摔着没有;还好,只是一场嘘惊。走进玉龙夼,我们来到猫儿石,那石,活灵活现的象只大猫蹲在那里,只是身上也变成白毛罢了。
到了队里的柞条地,大家都着忙干起来,一切酷冷都被赶的无影无踪了。当我觉的砍的差不多时,急忙捆扎好两捆,抬头一看,一望无际的雪原上,就剩我一个黑点,别人都各自打好挑走了。心一下沉了许多。并非恐惧,因为,大山里的一草一木,都象我的朋友,都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只是有一个困难,做为十四岁的我来说很难克服。我们山里挑材是用杠子,捆成两捆先插上一头,要举起来去插另一头;我的臂力还举不动那捆柞条。但,我努力了几次,都失败了。坐在柞条上休息。我一下感到人的个体渺小。在这广垠无尽的大自然里,个体生存是那样软弱无力。人类由猿自远古走来,靠的是相互依存,相互帮扶,经过那一次次在灾难,积累经验成文化,才走向智人的。我打定主意,下次再来一定要团结工友,共同进退。后来就是这样才度过雪里挑薪的季节。
我怎插上这第一次的呢?休息以后,道理也想明白了。起来再插,一头的汗洒在雪里,正摇摇晃晃插不上时,山凹里跑过一个人来,帮了我一把。插上,扶我挑好,那人又消失在那茫茫雪原里了。至此以后,每当想起这事,都十分感谢这位大叔。要知道,一个小坎过不去,都有可能改变人生的明天。曾听褓母奶奶讲过,大雪里,一位老人回到村边,有户乡亲见天太冷,让他进门喝碗热汤再回家,他没停脚,可在一个小坡上,几次都没力上去。天冷雪大,没人出来,他竞然永远留在那过不去的小坎下了。我走过这个坎,才有能力去迎接更大的风浪。
雪里进山,常常唱起:“穿林海跨雪源,气冲宵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特别是那句“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唱到此时,浑身的热血都在沸腾。是啊!雪是春的使者,看到了雪,就畅想到春天的美丽。雪,给我们带来多少诗的情感,多少美好的憧景和回忆。
为此,每年都盼着下雪,与雪共舞,与雪同行。在雪里陶冶诗的语言,画里的情感。
2005-12-16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杯子里的海 |
Re:与雪同行 |
回复时间: |
2005.12.16 17:19 |
|
与雪同行 很美 很美:_)
|
|
回复人: |
佩玉鸣暖 |
Re:与雪同行 |
回复时间: |
2005.12.17 21:53 |
|
喜欢雪,因为它有灵性
|
|
回复人: |
许遥 |
Re:与雪同行 |
回复时间: |
2005.12.19 21:08 |
|
雪,我喜欢!
何时下的雪,我怎么见不到!
不过,我知道,快了!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