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与丧钟——试评九丹的《乌鸦》 |
美女作家的热浪已逐渐散去,罪恶与身体写作似乎是余波犹存。九丹的《乌鸦》据说反响不错,封面上赫赫印着“我的另类留学生涯”,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中国“小龙女”在新加坡的留学生活。在屈辱中努力去把握最后一丝尊严,在谎言中寻找心理平衡的支点。记者、大学生、“小龙女”、杀人犯,欲望的膨胀使生活不再平静,在无奈中挣扎,在挣扎中无奈,生活就是这样。灰色的笔触是《乌鸦》中的新加坡留学之旅淡离艰辛,却又在淡离中渗满血泪的控诉。
“如果把写作比作脱衣服,那么脱了衣服之后,我不会炫耀自己的乳房有多美,而只是想把我的伤口指给别人看,并且告诉他们,这些伤口首先是我个人的罪恶,其次才是他人的罪恶。”九丹在《乌鸦》的扉页上如是说。而后便登了一篇与友人的谈话录,问和答就在“身体写作”,“美女?还是作家?”,“罪恶”中纠缠着,九丹是别人心中的(尤其是男人评价的),将身体写作解释为用身体的经历去写作。她说中国人(尤其是中国作家)缺少一种基督精神,也就是前不久在文坛上掀起狂风巨浪的“忏悔”。
据说王朔和某著名的评论家都给了九丹的书很高的评价,可读过之后总是感觉差点什么,或者多了点什么。于是只能斗胆将九丹的话在读者中重复:“如果把读书比作看别人脱衣服,那么别人脱了衣服之后,是先去看别人设置的后天的伤口,还是看你先天的美丽的乳房就不得而知了。”当然这中间还涉及到罪恶先给谁的问题,是脱衣服的人,还是看客?
其实像《乌鸦》这样平淡地脱衣服,也让读者这样冷眼地看别人脱衣服,感觉也还是挺不错的。毕竟在我们身边,留学还是一个很敏感很热门的问题,《乌鸦》也不能不说算其中一盆冷水。就像小说开头总让人感觉北京机场的某个地下室里集聚了很多要上工的农民。感觉也就不那么舒服了,就连所谓的学校、政府、移民厅也总显得虚虚缈缈,云里雾里。
不得不说一点的是,在我之前的一位读者在这本《乌鸦》的内容提要下面写下了一串否定的言辞,还包括诸如“如果你是女人,最好不要看”这种与名人评点截然相反的论调,是有点令人费解。不知这位读者是正打算去新加坡留学呢?还是《乌鸦》没能满足这位同学的窥视欲。抑或也就是那无聊的“另类”在作怪吧。
其实我也说不清乌鸦与丧钟究竟有多大的联系,但我宁愿从我的窗外飞起的那种黑色的鸟不是乌鸦。
------------------------ 冷冷的风是我的外衣
我在冬天的街口
看你冷冷地离去
|
|
被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
|
![](./bian.gif) |
|
回帖 |
![](jian.gif) |
|
回复人: |
严双 |
Re:乌鸦与丧钟---试评九丹的《乌鸦》 |
回复时间: |
2003.07.25 15:18 |
|
不知道在哪儿能找到哦!
我想看看!
------------------------ 桥过虎溪,三人三笑语,三教三源流。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
|
回复人: |
古桐彰 |
Re:乌鸦与丧钟---试评九丹的《乌鸦》 |
回复时间: |
2003.07.30 14:32 |
|
是美女并且作家,还是作家并且美女?
|
|
回复人: |
jane |
Re:乌鸦与丧钟---试评九丹的《乌鸦》 |
回复时间: |
2003.08.06 20:01 |
|
个人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她亦喜欢这样做,那是她的事。
|
|
回复人: |
jane |
Re:乌鸦与丧钟---试评九丹的《乌鸦》 |
回复时间: |
2003.08.06 20:01 |
|
个人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她亦喜欢这样做,那是她的事。
|
|
回复人: |
姓胡 |
Re:乌鸦与丧钟---试评九丹的《乌鸦》 |
回复时间: |
2003.08.07 14:48 |
|
我是花了几个钟头在新华书店把这本书翻完的。
我是不喜欢这种书的,大概男的比较喜欢。
当时是因为跟民族扯上了关系,才看下去的,而且以我当时的年龄和理解,我对书中的描述竟非常相信——读完后非常气愤,好像觉着中国女人在新加坡怎么这样......?!
那么你觉得会是真实的吗?
|
|
回复人: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Re:乌鸦与丧钟——试评九丹的《乌鸦》 |
回复时间: |
2004.05.22 21:03 |
|
惺惺作态生活
真真实实作文
|
|
回复人: |
濯妖 |
Re:乌鸦与丧钟——试评九丹的《乌鸦》 |
回复时间: |
2004.10.17 20:43 |
|
看《乌鸦》,从开始到最后都是一种压抑的感觉,一种强烈的想哭的冲动,然而没有眼泪~~
|
|
回复 |
![](jian.gif)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