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如何把后进生的学习提上来,是一个最为头疼的问题。在这些学生当中,有些有智力障碍,有些有学习上的障碍……如何正确地引导这类学生,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难题。而作为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遇到这样的学生,更是不知所措,我就遇到这样的一个学生:
Y同学,预备班的一名后进生,学习成绩一直在倒数徘徊,接受能力差,动手能力差,学习效率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温习功课,父母又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家庭教育远远脱节,加之缺乏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又有不讲卫生的坏毛病,几乎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玩耍,所以形成了他孤独自闭的性格,又不敢向老师请教,所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让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头疼的孩子。
在我接了这个班的语文之后,他就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我一直在试图用各种方法来转变他的这种状态,但是无论如何努力,收效都甚微就在我打算放弃他的时候,一件事给了我内心很大的触动:那是十二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学校组织预备班、初一的学生去石化海滩进行“沙排”活动,而作为一个从没有看过海的人,我也和他们一起去了沙滩,和同学在沙滩上踢了一个小时足球之后,坐在海边休息,这时Y同学也在旁边,我忽然心血来潮,对身边的几个学生说:“下面大家来堆一个沙丘,看谁堆得又快又好,堆好后还要给你的作品起个好听的名字,谁的好就给谁一个棒棒糖吃!”一声令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堆了起来,其间也有Y同学,不到半个小时,各种风格不同的沙丘拔地而起,有“如来神掌”、“众星拱月”、“糖果山”……我一一看过去,到了Y同学的沙丘下,看见他一脸的笑容,对着自己的“杰作”高兴不已,这时同学们一拥而上,都争着抢棒棒糖,而他的“杰作”也很快成了大家的脚下之“鬼”,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只有他在护着自己的“作品”,而其他的都已经化为“灰烬”,我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每个堆沙丘的同学都获得了一个棒棒糖,当然也给了Y同学一根,我看他一手拿着棒棒糖,一边看着自己的“杰作”,脸上露出一片灿烂的笑容……
转眼就到了期末,在紧张的复习当中,发棒棒糖的事渐渐在脑海中淡忘了,在一次期末的写作训练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的老师》的作文,在收上来的作文当中,我看到了Y同学的作文(要知道,平时他几乎是什么作业也不交的):
他,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二(两)只灵敏的耳朵,他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有时还笑眯眯的;他关心我,鼓励我,使我有了信心;他给了我许多需要的知识;他就是我的语文老师——田老师。
记得前天,老师带领我们到石化沙滩上去玩,田老师出了一个主意,对几个同学笑嘻嘻地说:“你们先堆个小山,动作要快,形壮(状)好看,名字取得好听,就给一根棒棒糖吃。”同学们一听就迫不及待地堆了起来,我也堆了起来……
之后我看到了他的转变:平时不交的作业也渐渐地补上了,平时古诗的默写几乎是空白,现在也能写出一两首完整的篇目,平时上课睡觉的频率也少了,也能和同学一起和睦相处了,不讲卫生习惯也逐渐改变,我还在课堂上对他的这种变化给予肯定。这让我又对他有了信心。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教育名言:“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究竟忽略了多少应该注意却不去注意的东西?在社会的压力下,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是举步维艰,在过度重视成绩的情况下,很多像这样的学生就被我们打入了“冷宫”。我觉得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给学生一个微笑,给学生一句表扬,给学生一句肯定的话语,这并不损害你的形象,可这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两个词语,给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很多学生在后来经常回忆起给表扬自己、肯定自己的老师,而我们却忽视了这个最最重要的环节,而很多这样的学生就背着一个“笨蛋”的包袱走上了社会。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的教育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 一条在城市角落流浪的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