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金姐姐生日在即,问她要什么礼物,好备了庆生。她答:你的随笔。
笑。
倘若索要别的,或许为难之极。幸好是随笔,就胡乱的敲也算是行的吧,只要她喜欢。
一、首先想到的
《新龙门客栈》。张曼玉。让大漠活色生香的风骚老板娘。
金镶玉这三个字,一入眼,一入耳,谁能不联想到她呢?谁能?也许有罢,但我不能。
那个阅人无数爱财如命的妖一样的女人,那个邪得让你双眼发光的猫一样的女人,她的充满诱惑力和刺透力的歌声在大漠中精灵般的飘荡,她就是风情万种独一无二的金镶玉。
她说:凡是不正眼看我金镶玉的,肯定不是男人。
你能说她自大自恋复狂妄么?是这么想的,可是翻来覆去找不到支持的理由。她的形象,根本天生就是为了要理直气壮地说出这句话。
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金镶玉,她居然爱上了周淮安。周淮安好不好,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她爱上了他。为他两面三刀,为他出生入死,还一把火烧掉了自己毕生的骄傲所依托的客栈。
这些我都不介意。我介意的是她最末居然说:找周淮安去!
找周淮安做啥?莫不是要逼周淮安兑现诺言,当真拜堂了给他?活人是不能跟死人争的,哪怕她是金镶玉。就算她争赢了邱莫言,她的泼辣鲜活,她的八面玲珑,她的千娇百媚,她的放肆放纵,与那个世俗的周少奶奶的名份,是否能相看两不厌?
金镶玉是可以爱周淮安的,不管用什么方法来爱都不为过。只不能嫁他。一定不能。嫁了,要么爱得鸡飞狗跳杂事繁生,,要么就得丢弃掉她自己的本质而变得面目全非。前者她会为爱所累,后者她会为爱所伤。总之,都难再是金镶玉了。
而我,宁愿她是永远的金镶玉。
所以,我最期盼的结局是:大漠里重建的客栈,依旧的老板娘。
至于是否有老板,端看她意愿。
二、玉器及工艺
有句话说:有眼不识荆山玉。荆山玉本来典出和氏壁的故事,后不知怎么三传两传的,便口误成了“有眼不识金镶玉”,也有说“有眼不识金香玉”。
关于金香玉,确实一直都有传说。我所知道的,是这样一个版本:传说陕南某地,有老人在山洞里偶拾一块散发香味的石头,便搬了回去。后来,被地质部门认定为稀世珍宝“金香玉”,再去找,已山塌洞灭,无处可寻。后来又有传说这金香玉最后辗转为作家贾平凹所得,却失手打碎,分赠于友。
传说终归是传说,世上是否真有金香玉,尚有待考。只是查遍《辞海》,什么“金香玉”、“金镶玉”俱无,倒是有“金枪鱼”一说。王逸在《离骚序》中说:“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这里倒是有了“金相玉质”,说的却是离骚之经典性,与“香”和“镶”字根本不相干。
而金镶玉确实是有的。只不过是一种镀镶工艺的名称,即在玉器、瓷器、紫砂等工艺品表面镶锡包金的工艺称谓。它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始于明景泰年间,是当时京城御用作坊以镂丝镶嵌为主的重要工艺。历经百年兴衰后,虽然现今不断有精湛的金镶玉工艺品耀眼于世,但由于这门工艺难度极高,目前已濒临失传。
玉器行目前广为流行的金镶玉,无非是不同质地的铂金与玉器之间的简单的镶、包、嵌处理,也有用在玉石裂痕处作装饰和修补的,与原始正宗的金镶玉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行内人莫不感慨万端:有钱难买金镶玉。
但凡女人,莫不喜欢精美饰物,有区别的,无非是眼光与风格各异。女人巡检自己的珠宝饰品,不论项链、戒指、耳坠,鲜少没有金镶玉的。可见这金镶玉,无论你是否相识,都有慰贴在你的身边。
而男人挑选女人,尤如女人挑选饰物,不管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喜好,都是那金镶玉,她在侵占你的生活。
三、有一种竹
“岁寒三友”中的竹,一直是植物界的传奇。
竹具有挺拔秀丽的美,不同于松的冷峻,亦不同于梅的铿锵。它温婉灵秀一如南方佳丽,又因外直中通,虚怀有节,被赋予了正直坚韧的品格。大凡文人墨客,尤喜爱竹,便是豪放不羁如苏东坡,亦不可逃脱钟情于竹的命运,他率先喊响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口号,被爱竹中人镌刻成了精神崇尚的丰碑。
竹的种类很多,出名的亦多。但有一种竹,据说出自连云港的花果山(就是孙猴子称王称霸的那座),长的非常奇妙,却不知为何(揣测过可能是因为孙猴子独爱桃,所以就吸引得大家都忽视了这竹),见著并不多。
此竹极美,竹竿修长,金黄色的竹衣中每隔一节就有一道绿痕,金黄耀眼,青翠欲滴。见者莫不惊叹,遂得名为“金镶玉”。
岳阳君山的湘妃竹,是有一段凄美传说的,据说那竹上的斑点,就是湘妃洒下的清泪。而金镶玉缘何为这黄衣绿痕,却不知其所。或者,也是有传说的,只是我孤陋寡闻,不知道罢了。
当然,知道的事也有一桩。据说康熙老爷微服出游(他倒是常干这事儿,大家伙儿都知道),偶得见之,甚喜,回京后久不相忘,便令人移植于潭柘寺行宫处,好时时兴起探望,并亲自题名金镶玉,交由寺里照顾。又因这竹金黄外衣,富贵逼人,又中含绿意,象征蓬勃生机,被喻为皇室之竹,自此后历代皇室皆爱前往潭柘寺观赏。
这自是一段佳话。惜竹本为山野之物,一登富贵路,竟似失了灵气,弱了喜爱之意。只盼着花果山的金镶玉,自由天空下的那簇,她一定要葱葱翠翠,不枝不蔓,才不至于负了这天杰地灵的造物传奇。
四、传说中的名菜
一说名菜,世人多半想到满汉全席、佛跳墙之类,却大都不知道,有一道名菜,就叫金镶玉。
这道菜,出自武宁县巾口镇郊外茶山上的一个平凡的农家女。因茶商前来洽购茶叶,家中无所招待,茶女无奈,只好将仅有的几条泥鳅和豆腐,凑和着烧出了这道怪异的菜。没曾想茶商品尝后赞口不绝,这倒激发出了茶女的热情,再三试验,才最终成全了这道菜肴:将泥鳅清水漂养数日,排尽肠肚里的污秽,漂去泥土腥味,又去水干养数日。然后倒入小磨麻油,鳅鱼又饿又渴,争食麻油。隔几天再将鸡蛋花倒入,鳅鱼满肚尽是油、蛋,捞起放入锅中,加水小火慢慢烧热,再放入刚从冷水中取出的豆腐。鳅鱼热不可耐,争相钻入豆腐,此时猛烧大火,鳅鱼闷死在豆腐里,再以小火细焖,配上佐料,如此方算大功告成。
烧菜最讲究的就是火候功夫,要不怎么有厨师与名厨之分。这道菜难就难在鳅鱼要活着钻入豆腐,并立刻焖死在里面,不然鳅鱼在豆腐里舍命挣扎,那还不煮成一锅豆腐花。
茶女的这道菜,当时叫“鳅鱼钻豆腐”(这名就透着乡土气息,跟茶女的身份很是相宜,用作名菜,却是有些难了),已经具备了名菜的品质,也在当地渐渐地有了口碑。但天下可口出奇的菜式多不胜数,而要成为名菜,不致流落成民间特色小吃,却还有一个机缘的道理在里面,那就是必须得到权威人士的认可。
成全这道名菜的权威人士,就是明朝的正德皇帝。这位皇帝,不知道什么原因,偶然来到巾口镇,见一家酒楼门柱上挂着一副不文不俗的希奇对联:“鳅鱼钻豆腐,山中土菜;黄金镶白玉,席上珍肴。”一时好奇,便进去了,这一进去,就吃出了金镶玉。
几百年过去了,金镶玉也如其他名菜一样,因为传承渐多渐泛,渐渐地失去了原汁原味。偶有正宗的派流,能烧出真正的金镶玉来,那可当真是举箸者口福,弥足珍贵。
现今桌面上流行的金镶玉,无非是一块一块的大豆腐,掏空心后填上各式口味的肉馅,下锅用油酥得金黄,配上调料,再摆个美美的造型,就足以唬得食者口水滴达。
而这样敷衍了事的菜肴尚能哄骗得金镶玉的名菜声誉经久不坠,可见当初茶女的功夫有多么了得,可见这道名菜的底蕴有多么深厚。
亦可见,豆腐的确是个好东西,怪不得人人都爱吃。
五、关于金姐姐
以上乱敲的,似乎都是题外话,都跟这个金镶玉无关。
关于金镶玉,已经在《红盾的那些金钗太保们》一文中,敲过一篇。似乎该说的,都已经在那时就说完了。
而那时没有说出来的,现在也并没有再说的理由。
实在是金镶玉这个人,跟我有太多的相似。年龄,经历,个性,原则,等等。某些日子,某些心情,某些不经意的瞬间,会在感受自己的同时亦想起她。想她是不是和我一样,在怀念某些人,怀念某些时光,想她是不是和我一样,有相似的心境和感受。
其实还有一种金镶玉,先前没有提及,是想留到这里再说给金姐姐听。
在书籍管理中,有一个名词,叫金镶玉。由于书页受损,修补时,在书页后面衬上一张天头地脚超出原书几分宽的白纸,因衬纸洁白似玉,而原书页年代久远泛黄如金,故美其名曰“金镶玉”。
用平和整洁来包容破损,沉淀出来的就是珍贵的财富。相对于弃之不顾或者干脆毁灭来说,这是一种相当优雅和高明的修补手段。
金姐姐,如果我们也学会这招,用来包容和沉淀过往,是不是也算是金镶玉呢?
刚刚看到一个贴子,内容是查查自己在古代叫什么名字。依了金姐姐的生日去查,农历的名字叫甜湘,公历的名字叫羡倪。甜湘是不是湘妃竹从此只洒欢喜的泪?羡倪是不是期翼一种不近得相互刺痛也不远得独自悲伤的,合适的距离?
我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希望的。
我始终坚持人与人之间,是讲求缘份的。而我认识了金姐姐,与之相交,相知,相惜,相爱。这份缘,不知道是不是已经耗尽了我前世的修行。前途很遥远,我们会不会在某个未知的路口走散。
其实这些不要紧。
要紧的都深深的,稳妥的珍藏在心里。在那个空间里,一层祝福,一层依恋,一层欢喜,一层回忆,紧紧地包裹着这个名字:金镶玉。
这就足够了,不是么?
六、只想说一句话
为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敲了那么多,虚拟的人物,工艺,竹,名菜,等等。要对金姐姐说的,其实就一句:
金相其外,玉洁其中。
谨此贺金镶玉姐姐芳辰。
------------------------ 弹指笑风云,持剑闯人生,一入江湖几人回。刀剑舔血,快意恩仇,挥洒英雄豪情。太多的用心,空了生命,却砍不断命中注定。不能把你忘记,只好牢记。带着对你的记忆,一路风雨,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