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吉林娱乐.时尚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借借 收藏:1 回复:12 点击:818 发表时间: 2006.02.19 23:31:17

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1938年,萧红在《鲁迅先生记》的结尾说:“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里的。”她的预见一直被实现着,鲁迅在他去后从来就没有被人忘记过:不管是恶意或者善意的惦记。而她,萧红,去后的岁月,还有几度荒草被人记忆着呢?
  
  
  旧照片上的萧红,鸭蛋脸,大眼睛从容淡定,静静的看着红尘中的交错,却始终没能看穿她与萧军的那场情感纠葛的宿命结果。30年代的中国的文坛,两萧的爱情让多少人“只羡鸳鸯不羡仙”。萧军东北汉子的豪放洒脱,萧红明丽清雅中的温婉脱俗,两个人一样的单纯,一样的倔强,且一样的才华横溢。萧红当时是鲁迅先生最欣赏的文学青年之一,鲁迅在她身上寄寓了很大的希望。在鲁迅生前与进步文学青年合拍的一些照片中,萧红的一个侧影似一朵开放在月光下的青莲,阴丹士林布旗袍下的轮廓,在旧照片模糊暗淡的背景里滟出些微的艳。
  
  
  《呼兰河传》、《八月的乡村》、《小城三月》,等等一系列反映当时中国各个层次人群生存状态的作品相继从萧红的笔端流淌。简约清丽的文字里,绝无“鸳鸯蝴蝶派”的无病呻吟,也从不花费笔墨在梁实秋、林语堂们所谓的“消闲四品”上,她仅凭一枝笔反映着当时中国真实的社会,不粉饰,亦无颓丧。
  
  长篇小说,被称为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以朴实细腻的笔调回忆她的童年和故乡,从侧面勾勒出封建制度统治下旧中国农村生活的一角.萧红用诗歌般的语言描述着故乡凝重的人与物,祖父,有二伯,老厨子,小团圆媳妇,王大姐,冯歪嘴子,这些人物在萧红的笔下只淡淡几段,性格与特点便跃然纸上.小说中很多处用了小女孩幼稚的目光观察周围发生的事,行文作风类似作画时的白描.比如在写小萧红发现有二伯有偷东西的习惯后,在某次想跟有二伯进公园看把戏,而有二伯说没有钱时,小萧红冲口说:"没有钱你不会偷?"小孩子心里藏不住事与模糊的是非观念在这个细节上尽展.小说中似这样贴近生活的片段还有很多.难得的是萧红舒缓的笔调,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让读者一口气看下去,即使早已经明了这是篇没有跌跎曲折的自传体小说.被这部小说吸引的,是萧红文字上的魅力.最简单的汉字,一经萧红的笔端,似乎便被赋予了灵气.在小说的结尾,她写道:"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一匹狗来,那么变着.""这一些不能想象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坛,白话文还不是很推广,萧红的这些文字拿到现在,也是散发着清香的露珠.反而是一些所谓美女作家营造的文字华丽,内容空洞的文章倒散发出一股腐败的气味来.萧红的文字,有评论称之为:永远不老的文字.重读她的重要作品,感觉这样的评论不算言过其实.
  
  《生死场》是萧红另外一部代表作.鲁迅在为这部书作序时写道:"描绘出一幅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的图画."萧红曾在散文里叙述她对故乡的感觉:"家乡这个概念,在我本不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就是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下的东北为大背景,真实地反映了东北人民在封建压迫与日军铁蹄下的极端贫困和顽强的抗争精神.那片土地上,有愚昧,有悲凉,有凄厉,却也有血性,有希望.李青山,老赵三,平儿,他们是中国农民老中青的代表,在家乡遭到侵略蹂躏的现实面前,他们渐渐觉醒,站起来,走出去.萧红在那个特殊时代,用一枝女子柔弱的笔,写出了中国当时面临的生死场.
  
  一个优秀的作家,作品最大的光辉是他所经营的文字世界是否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是否具有积极的意义向上.萧红的无疑是一部闪着光辉的作品.
  
  萧红,将一个作家最可贵的品质体现了出来:用心灵写作。她是才女,也是有德行,具内涵的作家。她的容貌也是美丽的,但她绝非现在某些网络中无聊者所说的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
  
  
  萧红的感情生活应该说是失败的。萧军身上的浪子习性与萧红极端坚强、极端自尊外表下女子那颗柔弱、敏感的心灵之间必然产生的冲突,是两萧爱情走向幻灭的毒瘤。萧军在致萧红的书信中写道:“你是这世界上真正认识我和真正爱我的人。也正为了这样,也是我自己痛苦的源泉,也是你的痛苦源泉。可是,我们不能够允许痛苦永久地啮咬我们,所以要寻求各种解决的法子。”情到深处,相互成为彼此的负累,即使如此有才华的一对文坛佳侣一样避免不了陷入爱情的误区。萧军也许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却不能算是个优秀的爱人。
  
  
  与萧军分手后,萧红在1940年远走香港,生活逐渐困苦,肺病日重。1942年,萧红逝世,年仅31岁。在最后的弥留时刻,她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我们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萧红,一个深情的女人,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薄命的才女,当千帆过尽,还有谁记忆着她墓上的荒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总还是有些记忆不会湮灭的,关于生命,关于爱情,关于伤害,关于希望,或者其他。用萧红自己文章里的话说,希望总存在着的,只要你肯去发现.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了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一朵花已经凋谢大半个世纪,红销了,暗香犹在---萧红.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音语石 Re: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回复时间: 2006.02.20 00:36

    文章虽然好,但一生并不快乐,记得中曾有个乌龟的故事,如果我能快乐,我甘愿不再拿起那沉重的笔

回    复    

回复人: 徐博达 Re: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回复时间: 2006.02.27 11:23

    从文中标点全、半角的切换,文字的疏密与留白,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即兴之作。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依然写出了这样出色的文字,借借的才华可见一斑。

回    复    

回复人: 女人香 Re: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回复时间: 2006.02.28 12:28

    以前只是听过这号人物,想借来她的作品一读却是寻不着。听朋友大略讲过其生平,那英年早逝的遗憾,那爱情的震憾,还有那用字的神奇。
  现在看过后很是想谢谢。

回    复    

回复人: 环佩叮当 Re: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回复时间: 2006.03.01 23:43

    看到萧红的名字进来看看,果然是知萧甚深了.问好,明天再来看你其它文章.

回    复    

回复人: 老松树 Re: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回复时间: 2006.03.02 17:26

    很久以前读过萧红的文章,有点儿记不大清了,当时感觉很悲愤的。
  萧红的人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回    复    

回复人: 等待明年 Re: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回复时间: 2006.03.08 10:52

    可以把你的文章拷贝在我们学校图书馆的网站上吗?
  我也应该去看看萧红的作品,我只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萧红的名字。

回    复    

回复人: 火火 Re: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回复时间: 2006.03.11 23:16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
   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回    复    

回复人: 千年舞蝶 Re: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回复时间: 2006.05.08 21:46

    “真正的作家,是稀有的。在本世纪,萧红算一个。”这是我国当代女诗人王小妮在她倾注心血的新作〈人鸟低飞---萧红流离的一生〉后记中以凝重的笔墨写下的一句。萧红小说全集扉页上的题字是“向着人类的愚昧开战”的人。做为那个动荡年代的进步女性,她是非凡的。做为有着细腻情感的女人,她是不幸的。

回    复    

回复人: 一切皆有规则 Re: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回复时间: 2006.05.18 22:01

    初识萧红,我还幼稚,先是惊诧,惊诧于其才华横溢,还有古式的美丽;后是感伤,感二萧之鸳鸯样的爱情,伤人间著名爱情的宿命。
  惊诧与感伤后,记住了萧萧与鲁迅先生的交谊,记住了特别味的小说名字——生死场,记住了红的美丽故乡——呼兰。
  曾经想深入研究女萧的,准备了一个专题,叫萧红与林黛玉之比较,从出身,从才貌,从感情,从时空的转换......但后来胆怯了,怕玷污了其于我心中的清新形象,罢了手。
  赏借借之美文,我想,我不会可怜那成天愁锁眉头的林妹妹,但我感觉到了女萧的痛,还有悲,都关于其爱情。女萧的痛来自与男萧的著名结合,这是现实的;女萧的悲却来源于自身,柔弱而敏感,才气使然,无此才便无此萧红,有此萧红便有此柔弱与敏感,这是性格的原因。其悲伤的爱情可能不是萧军能左右的,话说回来,不是这萧军,萧红是不会爱的。如此看来,有才的女人注定是多愁的,甚至多悲的。
  有些可怜萧红了,其实是可怜有才的女性,在这区分性别的现实里,就才而言,女性是狭路的。
  没才好?无才而有德?
  谁愿意喜欢傻妞呢......反正我不喜欢。

回    复    

回复人: 默欣 Re: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回复时间: 2006.08.10 08:16

    萧红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但其本人则是受了太多家境,贫穷疾病的困扰,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她的文章也不很成熟,她的散文我有一些研究、比较熟悉。这是她的局限性,但是并不能抹煞她对新文学的贡献。
   

回    复    

回复人: 默欣 Re: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回复时间: 2006.08.10 08:24

    陨落韶华年。花殁在春天,
  贫病漂流客,英魂异乡远。

回    复    

回复人: 一一梅 Re:唯有暗香袭文---萧红 回复时间: 2008.10.09 07:25

    萧红,在我们心中!
   曾有多少作家,多少作品给我的心灵以震撼,使我久久萦绕于怀。然而,也许是我对他们了解太少,也许是我对肖红的作品过于偏爱,总是那样强有力地牵动着我的心。我已无法用语言来尽述对她的作品的感情了,只能道一句:我也深深地挚爱着她的文字呀!
  
   也该是那么久,那么远的事了。我带着她的《呼兰河传》,走进我少女的心灵,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可是她的《呼兰河传》完全迷住了我,书中美丽流畅的文字小溪般从我心间叮咚流过。
  
   从《呼兰河传》序中知道,她的骨灰葬在香港浅水湾,那时我心里就有一丝隐痛:实在太远了。后来有一天,我看报上有一则消息,说她的骨灰已迁移到广州,这样就有机会去拜谒她的墓地了。我当时含泪微笑了,她的作品中不也有许多“含泪的微笑”吗?
  
   肖红,她这明亮的星,只有三十一个春秋就陨落了;但却划出了凄美的光弧;她这纯洁的花,过早地凋谢了,却留下了芬芳。她可知道,她在我们——几十年后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忆念!
  
   看了你的文字,你的笔端也带着情,“萧红,一个深情的女人,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薄命的才女,当千帆过尽,还有谁记忆着她墓上的荒草?”从你心中流出来,溢满了字里行间。读了,便也令我感染,真真切切地再现了肖红,几乎都会同你一样铭心、动情。我想,《肖红,在我们心中》,该是这样凝成的。肖红,作为旧时代的女性,爱情上遭遇的磨难,生活上漂泊、困顿,去世时身边竟无一亲人,她确实人生中的不幸者;肖红,做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天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几百万字,病榻上还拼力写作,她无疑是事业上的强者。她的不幸,曾换来无数人辛酸、同情的泪水。但若只此,那不是肖红的全部。她坚韧、顽强,闪烁着青春的光辉,给同时代人,给后来人带来的精神财富,从“几十年后的一个女孩子”身上已充分体现出。这才是肖红,真实的肖红的精神和力量的所在,也是我们忆念肖红的心意所在。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