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辽宁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千秋浪客 收藏:0 回复:2 点击:5294 发表时间: 2006.02.25 02:02:59

赏读《亮剑》,浅谈亮剑精神


   看电视剧和都梁的小说《亮剑》,深深为作品的历史深度所折服。
   《亮剑》一书,时间场景上跨越了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国共战争时期、建国初台海军事对峙时期、文革时期,作品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也是近年来的很多军事题材的小说所无法比及的。
   我看《亮剑》,从小说到电视剧,中央台、江西台、沈阳台的几乎一集不拉的看到底,我喜欢剧中人物对白的通俗、诙谐和睿智,我喜欢李云龙、赵刚、楚云飞这几个把军人和男人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的英雄形象。
   我看《亮剑》,更看中主人公李云龙多次提到的亮剑精神。
   李云龙、赵刚是性格明显对立的两个军人形象,但他们为了共同的目的,通过战争意识的多层面多方位的反复磨合,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奇妙完美的组合到一起,我为他们连命运和生死都分不开的战友情怀深深感叹。
   同样是敢于冲锋陷阵的军人,亮剑精神却截然不同。赵刚是一个注重军事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将军,他能从历史的高度思考和把握战争与人生,他的言语和行动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而李云龙却是一个现实主义思想浓厚的军人,他讲究怨怨现报,他对待战争的态度是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在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他的实用主义造就了他军人的奇迹,他是一个适合于战争年代的军事天才。
   我们透彻分析了这两个人的思想性格,似乎可以找到和明了一些战争中的决胜因素,那就是,军事指挥首脑的个人性格因素与与战争总体胜败规律相互制约和相互关联。我们同样也可以回到一个古老的历史而哲学的问题: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还是历史创造了英雄?
   《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生活原型,历史上也确有其人。关于抢占军需品和敢打无命令之仗的历史原型是我军少将钟伟;关于在解放军野战医院与护士发生复杂感情纠葛和伏击日军士官团的历史主角是我军中将王近山将军。该剧导演张前说:这里有历史的影子,“这个人物是虚构的,没有原型。这是一部戏,不是纪录片……我只能说,这里面有历史的影子,作者还原的未必是某个人,而是整个大环境。”我个人也倾向于这样的认同,李云龙的形象,可能是钟伟和王近山两个人的缩影,也有可能是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但他身上所体现的军人气质和精神是真实和感人的。
   我们看《亮剑》这本书,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见证了中国军人的亮剑精神。而亮剑精神是什么?主人公李云龙在多个情节中都提到:“古代的剑士之间过招,明知不敌对方,也要敢于亮剑。”“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所谓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
   一个军人需要亮剑精神,一个民族需要亮剑精神,一个国家同样需要亮剑精神,而在今天的和平环境,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官僚和腐败,又有多少人敢于拿出亮剑精神?
   而所谓亮剑精神,更在于我们不要等到快要成为亡国奴的时候才去亮剑杀敌保家卫国,而要在和平环境里更高更快的加强民族素质教育和提高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让别人(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不敢向我们亮剑.《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不战而屈人之兵。”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也结合了一些网友评议的观点,请大家参考。
  
   亮剑精神,天下无敌。!!!
  
  

------------------------
说天地沧桑,抒人生豪迈.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甜玉米 Re:赏读《亮剑》,浅谈亮剑精神 回复时间: 2006.02.25 13:03

    现在好象为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亮剑的多,为国家民族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亮剑的少。
  因此,呼唤真正的“亮剑”精神,不但必要而且紧迫。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叛逆 Re:赏读《亮剑》,浅谈亮剑精神 回复时间: 2006.02.25 17:11

    作者的联想非常丰富,看本书所谓的"精神"就出来了,在下佩服.我看了这电视剧几集,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演这部电影的人没事做.现在是什么年代?我告诉你,这是和平年代.没有从抗战时代过来的人,你怎么想"精神"都不深入.你这样就好比是富人论穷,谈不到深刻之处!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是火首,谁敢当前.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