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读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云轩主 收藏:0 回复:1 点击:4001 发表时间: 2006.03.01 07:17:09

纪年八大山人诞辰三百八十周年·之四


  新见八大山人的款识和一封信札
  
  
  近见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一品堂•八大山人《花卉册》,内有“石癖”一款(图一),是为第一次所见之款识。又有近日翻拣有关八大山人资料,尚有一封国内不见任何报刊登载的信札,故在此一并介绍。
  
  一
  
  广西美术出版社•一品堂•八大山人《花卉册》共计十开,质地为纸本、水墨、尺寸为每幅高21.4厘米×高32厘米,是上海博物馆的藏品。该《花卉册》除仅有《藤月图》见载于它处外,其余各页均未见过。从该册页的风格来看,花卉所有水墨设色渲染、没骨写意手法;线条用侧锋,当为八大山人早期作品。在全部的十开页中,八大山人先后钤盖有“萧疏澹远”、“刃庵”、“净土人”、“法崛”、“释传綮印”。这些印章,亦在八大山人其它作品, 见有钤盖,鸿鸣在拙著《八大山人印款说》中,均都予以了详细介绍。整个册页款识,除最后一幅《藤月图》中署有“传綮”外,其余各幅仅有印章而没有款识。唯第四幅《怪石》中署有“石癖”二字。“石癖”款识是为该册页中首见,不见其它地方有载。从“石癖”二字的书体来看,隶书的结体笔法贺中带拙,全然是八大山人早期书法风格的一派。署有“石癖”款识的面内,所绘制的怪石,其构图简练,石形奇拙、古朴。用笔侧锋拖抹,所写苔点有角而呈三角形。所皴笔法均用乱锋点擦,与八大山人三十四岁时所绘《传綮写生册》中第十二幅所绘的《玲珑石》(图二)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除了那不知所云的奇石造型外,其怪石的下半部皴擦亦与《玲珑石》手法完全一致,当为八大山人同一时期的作品。所不同的是:《传綮写生册》在下半部分题有一首“击碎须弥腰,折却楞伽尾,浑无斧凿痕,不是惊神鬼”诗。而在该幅作品中,“石癖”二字和“刃庵”印章,均都签钤在这块怪石的中心(图三)。由此可知“石癖”款识,当为八大山人这一阶段内在作品所题的款识。
  有关八大山人嗜好石头的记载未见任何史料,但八大山人一生好画怪石,则是见于多传当中,如邵长衡《八大山人传》说:“山人工书法……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龙科宝《八大山人画记》也说:“山人初为高僧……最佳者松、莲、石三种,有时满幅止画一石,……且少莲而多石,石固佳也。……下有巨石不嵌空而奇怪……。”此幅怪石,满纸占全,全然与龙科宝所作叙述别无二样。
  在中国士大夫的心目中,石是崇尚自然,“以大观水”审美需要的对象和磊落昂藏,刚直不阿的情操品节的征符。文人士大夫通过这种“移情”的观照,石头便转化为士大夫的人格和灵魂的结晶。苏东坡画枯木怪石,论者以为“枝干虬曲无端,石皴亦老硬,怪怪奇奇,如其胸中盘郁”。赵孟罨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木水 Re:纪年八大山人诞辰三百八十周年·之四 回复时间: 2006.03.01 19:01

    石趣断性格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