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走进秋色,这是我许久的愿望。
正苦于在红叶飘飞的日子里没有同行者,便接到了作协的电话。
带上那份盼望已久的激情,轻装出发。去领悟大自然付与我们的纯真与挑战。
位于吉林蛟河的红叶谷以它独特的风姿吸引了全国的游客,也深深的吸引着我。当秋风伸出凉爽的手用晶莹的霜液将色彩漫山遍野涂抹的时候,天空更演显着那旷淡的蓝,再用这蓝去映衬着那如火的枫叶,那枫叶便尽情的展示着自身的激情去染红了山,去染红了水,再染红了小路,更染红了每个赏叶采风人的心。秋便用你最大的薄爱拥抱着,欢迎着每一位前来观赏的客人。他们的每一声惊赞都让你得到了一种欣然。秋风尽情的扭动腰肢摇曳着;那飘飘荡荡、纷纷坠落的红叶啊便象一只只翻飞于山谷间的红蝶。那漫山遍野红叶便成了一幅最真最美的图画那景致格外使我们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对大自然挚爱,尽情的吸吮着山中林木与泥土所释放的清香,饮一口山间那凉爽清澈的泓泉,甜的似蜜。踏在弯延漫长的石阶上,倾听着导游津津乐道的道出——拉法山的渊源和宝安睡佛的神秘、道人洞的奇观、殉情崖的传说。用我的联想把那每一个传说演变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和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画面,再续写着后面的故事。攀登时喘息的愉跃、险境时友爱的搀扶,离别时相互的愁畅,言谈中真诚的鼓励。
当秋天凉爽的风儿吹来,我不再去惋惜崔护笔下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娇美,也没有流水落花春已去的黯然神伤,更没有黛玉眼中秋窗秋雨愁不尽的凄凉。
也许在文人骚客的笔下秋注定了背负离别愁绪的无奈,便有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夜雨风飕飕。”东坡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杜甫的“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白居易的“ 凉冷三秋夜,霜叶满阶红”。李白的“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清照的“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是呀,秋天那如水的月光流泻在人们眼中,心中时,却只有对远去故人的思念与惆怅了。
而流进我眼里的秋,确是灿烂朝花落霞。
还依稀记得瀑布直泻的壮观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胜景,还记得对红叶谷中风吹红蝶漫天飞的迷恋。还记得文友们白桦林中的畅然一笑,还记得漫长的石阶路、拉法山上的相扶相携,还记得山体汇聚成卧佛的浩然和开阔,还记得站在山巅之上体会俯瞰九峰八盘,观太真道人仙洞,攀锁链过七步险峰时的勇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醉心于红橙与苍青交接的地平线,醉心于绵长的等待。
走进秋色,看到了我所希望见到的山间的薄雾,隐隐绰绰的树。同时感受着林间萧萧的风声。好想设法在自然中找寻地一点点本真,去看那片远处的苍山,像望着一幕屏障,一块巨石,一张阴霾的天幕。仿佛注定无法去揭示像乞丐的瑟索。那是一种绝望。绝望于色泽,绝望于遥远的距离,绝望于内在,绝望于心境。
而原本是清秋的一幕。
儿时的秋,犹如彩虹绚烂。菊的姿态与桂的芬芳,点缀着那个被喻为“寂寞仙子”的季节。还有心灵的一隅对于从未认识的红枫期待与眷顾。心灵的明净与多彩生发了种种梦幻,缔造了几多童真的感知。
像在走过这座山而求索于更远的那座山外的山。那种心灵的距离,造就了一种色彩,那是一种心境的底色。
黑白的底片洗不出鲜亮七彩的印迹。而童心的明澈却疏远了对清秋的苍凉之感。
一日日的期盼走进自然。走进远山是在走进一种灵魂的归附,是走进一种张望,一种张望山外的张望。
我如此期待。直至自已的回归之日。
我走进那山,重新踮起脚尖的时候,只感到远山的天空一片慰蓝,我的种种情丝随山间清风飘舞,随山谷清流流淌。有真实的碧绿鲜红,有清爽怡然。这是一种心灵的宽释。
而处在不惑之年华,那种对秋的理解更加深了一层,不再是迷惘,更是丰收与积淀,一种对自然的沉思。
这种思维的变迁伴随着我的现在,伴随着我的今后,这种渐渐的或全面的领悟则无疑是成长之中的幸福,如山涧的欣喜,如秋风的低吟。
呵,心境,远山,清秋。。。。。。。
呵,我所寻求的一种生命的姿态。。。。。。
我亲历思维的变换,我见证快乐幸福。
------------------------ 如果我的爱是一种伤害,我会放弃你,而让你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