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陕西蔷薇馨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紫薇花 收藏:0 回复:0 点击:4386 发表时间: 2006.04.17 20:44:08

新鲜出"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恐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间来。”
  三天的庐山之旅已经结束了,而端坐在电脑前,一张一张地细看将近二百多张的照片,我知道那庐山的云雾在我脑际心底依旧缭绕。我的思绪与眼前局促的空间、生硬的书柜、机械的电脑相隔甚远,而这实实在在的肉身又提醒着此刻的现实。那山间的微笑,水流里的如梦如幻,瀑布下的轻盈如烟,是我吗?不是我吗?那云雾里的飘飘然,山风中的翩翩然,阳光中的灿灿然,不是我吗?是我吗?此刻,窗外是马达的喧哗,都市的阳光灼热而赤裸,我把窗户和窗帘关上,努力让纷乱的思绪捻成一条。
  在庐山面前,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到了语言的平面和苍白。盘山公路宛如白色长带,蜿蜒而上。车在磅礴的群山中成为一个弱小的点,我,我们是这点之中无法看见的点。美丽绚烂的山花、清脆摇曳的小草从坚硬的石缝里盎然伸出,繁茂的生物将山群庞大的身躯点缀得五颜六色,令人惊叹,也令人心生畏惧。惊的是自然的雄奇壮美,叹的是造化的鬼斧神工,畏惧的,是自身无法企及的强大生命。不敢做想,倘若将区区血肉之身抛弃在这深山丛林,将怎样生存,更不用说从石缝里开出花来?自以为是的人类智慧,或许可以设计出一条条盘山公路,却只是简单而肤浅地绕行在山的外围,那巨大身躯里心脏,是你我永远无法进入的禁区。走马观花的一瞥,远不能分辨五色斑斓的一切。
  庐山的景观分为自然与人文两条线。自然的以“五老峰”、“含鄱口”、“三叠泉”为最,人文的以“美庐”、“庐山会议旧址”为代表。相形之下,奔着自然来的多,奔着人文来的少。几百年以前是没有这些近代的人文的,但庐山从来就没有寂寞,一波一波的文人骚客慕名而来,意犹未尽,不惜浓墨重彩为庐山写诗作画。庐山不言不语,却把所有的词汇比得羞愧。
  我们去的第一站,是三叠泉。“不到三叠泉,枉做庐山客。”三叠泉成了庐山的一个悬念,一个惊叹,吸引着我的脚步。出发的时候还是清晨,夜刚刚走,山懒洋洋地打着呵欠,呼出白色的云烟。一路上溪流涓涓,鸟鸣阵阵,时不时有云起云灭,现出一片青山,又遮住一片流水。早起的兴致很高,我和同行的女孩在如画般的美景里照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生怕眼睛不够用,看不够这绝美的风光;记忆不够好,留不住这每一刻的精新。路上人还很少,有事一愣神,觉得好似在幻想或梦境里。
  自然造物的时候,一定是小心翼翼的,从不肯将最美的风景轻易展示给人看。去三叠泉的路并不好走,一千多个陡峭的石阶,忽上忽下,其间又鲜有平路,令人心跳加速,面红腿痛。下行的台阶一层一层,深不可测,把我们直引到惊叹中,拔不出来。
  太美了,三叠泉。张九龄说,“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那是平铺直叙的描述,远远没把那气势,那气流,那气氛描绘出来。亲眼所见,看那山高万仞,水流千尺,才知道万丈有多高,迢迢有多远;亲耳所闻,听流水如碎玉清脆,人声如开水般鼎沸,才感知这景色之惊人,气流之热烈;亲身所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欢呼,用心感叹,才会真的明白“空水共氤氲”的真意。
  三叠泉下的照片,也是格外的美。目光如流水般清新,皮肤如水面般晶莹,笑容如水花绽开,意犹未尽。原来人的面容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相由心生,眼前有这样的清水,心自然也变得干净。
  三叠泉游罢,已是正午。腿有些酸,爬五老峰的决心有些微微的动摇。而身体的疲惫并没有拖累精神,我们终于还是没有经得住美景的诱惑。
  五老峰以五峰酷似五位老人得名。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疑心就是对庐山说的。因为庐山绝不算高的,比不上华山的险峻艰辛,比不上泰山的高大雄奇,似乎只是半个多小时的功夫,我们就爬到了五老峰的第一峰。说是第一峰,却并不见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据说有一处酷似伟人下巴的石头,左右看却觉得有些牵强。不觉有些失望了。
  及至第二峰,有一处酷似鳄鱼嘴的巨石,游人不厌其烦地爬上留影,我们也不免其俗,争先恐后。第二峰的峰顶有一条单独的石阶通往。许多有人在鳄鱼嘴照了照片,便继续前行了,生怕与第一峰一样没有什么景色可看。我们稍加犹豫,还是登了上去。幸好登了上去啊。只是几分钟的路程,却展示给我们迥然不同的一片天地。原来此处是观其他山峰的绝好场所,可以看见远近高低不同的各处山峦,云气云落,景现景没都十分清晰。且因游人甚少,视野无限开阔,观赏起来十分尽兴。我们不由感叹,真是一步之遥,两种境界。
  三峰、四峰地势较高,恰恰应证了“无限风光在顶峰”的判断。这两个相连的山峰,正是环顾四周,纵观天下的绝妙角度。所有的山峰都容纳在视野之下,云海中缥缈,此起彼伏,宛若蓬莱仙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千古流传的名句,给我们的观赏了一个鉴别的标准。从小便熟知这首古诗的我们,一遍一遍地重复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句子,吟一遍就多一分认可,吟一遍就多一分感慨。
  站在四峰的石边,可以遥望五峰,由于路程遥远,我们带着些许遗憾结束了五老峰的旅行。夕阳西下,山风开始潮冷,在拥挤的小镇饭店里吃着干锅牛肉,回想辛苦而充实的一天,我们不由地感慨平日里千篇一律的生活,流逝是那么简单而遗憾。夜晚,带着庐山脚下的湿气睡去,在美丽的梦境里觉到了温暖,露出了笑意。
  
  


原创[文.在路上]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