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的街道两旁,行道树是这个城市的市树——槐树。在这个季节,槐树挂满了一串串白色的,略微透着一点淡黄的槐花。
每当这时,我都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们家住的院子,清一色红砖砌成的平房围成一圈,院子中间矗立着五六棵高高的槐树。每当槐花开了的时候,我们几个男孩子就会爬上树去,一串串地摘下来。母亲用少许面粉和了,搅在一起,蒸成麦饭给我们吃。那麦饭,香喷喷的,十分诱人。用不了几分钟,就被我们几兄弟吃光了。
夏天,当我们在树底下纳凉的时候,就听到“知了知了”的蝉鸣。兴致上来,我们又会爬上树去,悄悄地捉几只来玩,用细线拴住,再放开手。这时候,蝉便飞起来,却怎么也飞不远,便又“知了知了”地鸣叫起来。
那时候,爷爷从老家来,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几年。爷爷擅长国画,还会制作非常精美的走马灯灯笼。有一年他制作的亲手绘画着“宝莲灯”人物的走马灯灯笼,还被送到了市灯展会上。那时候,我注意到爷爷脸上微微显露出得意的神情。爷爷最擅长画松树和各种鸟儿。他自己去选购了一些材料,制作了一把把扇子,然后在扇面上画上各种图画。制作完毕,爷爷把行军床支在院子门口,把一把把扇子铺开来,自己搬个凳子坐在旁边。无需吆喝叫卖,很快就吸引了来往的行人。从购买者的神情以及啧啧地赞叹中,我知道他们更多的是欣赏爷爷的绘画。
傍晚时分,爷爷把行军床支在院子里槐树下,叫我们躺在上面,他自己则躺在躺椅上。这功夫,我们哪里闲得住,便缠着爷爷给我们讲故事。那时候,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在我们纳凉的院子里,远远地看得到夕阳映照着南山,煞是好看。爷爷望着那景致,兴致盎然地给我们讲述一个个故事。一直到几十年后,槐树下这一幕始终都是我最美好的记忆。
……
前天,楼下一位邻居的孩子去市郊采摘来许多槐花,问我要不要。“要啊!要啊!真是太好了!”热心的邻居送给我一袋槐花。拿回家来,妻子竟也熟练地做成槐花麦饭。那诱人的香味,竟也和少年时代母亲做的差不多。
哦,槐花开了!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写于2005年4月26日04:08)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