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过芦苇,只是隐约知晓,京剧中有个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我爱的那木船,那朴素的船夫,清的水...
沙发来一张照片,说这便是沙家浜的芦苇荡。难以想象此刻扶橹摇桨,咿呀清越的宁静安稳的清碧水道,曾浸晕过英雄与敌人的鲜红血液。芦苇丛中隐约起伏的枪口,正义与邪恶,怒火中燃起的滚滚硝烟,与事业未完而死去的战士们不舍不甘的眼,不散的魂灵。还有春来茶馆的阿庆嫂...一切的一切,刹那间涌上心头,便觉血液澎湃。
恨,恨自己没能生在那样的大时代,与敌人短刀相搏,与我们的英雄们生死与共,血路相伴。可是那些人们终究还是走远了,昂首凛冽的无憾的走了,因为他们无愧祖国与子子孙孙,这胜利的一代,不仅仅是形式上,且是精神上强大的胜者。她们是自我心灵的王。
远了,照片都白了,蒙了尘。留给我们的是渭城的柳,长安的花,同里的小桥流水。没有枪与撕杀声与泪水。更没有水上的并肩陈尸。而我们却失去了活着的信仰,这是最大的悲哀。
不同时代造就的人格结构必定有所不同,与那些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人们比起来,过于安逸的我们,灵魂归于一种冷,明明灭灭的虚空,常常会迷失方向。
或许在这样喧嚣繁华的时代中,悲凉寂寞已成为生命行走的隐匿状态。只是繁华转瞬既落,我们再也无回头盛宴。
都说芦苇是中空的东西,仔细看那丛生的绿碧墙,或是因了血的浸润,竟是风骨依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