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湖南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婉君 收藏:0 回复:4 点击:5035 发表时间: 2006.06.18 20:17:45

请管理员删除


   《新闻社区》里说的一则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主要情节是一位十五岁的女中学生因与家人关系紧张而离家出走,幸好有几名好心的大学生收留了她,后经记者苦心劝说终于同其父母见面,没想到又以一场争吵而告终,双方不欢而散。值得欣慰的是,这个故事有一个完满的结局。通过这次事件,女孩与其父母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也都对方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父母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并想办法去与女儿多交流与弥补,最终也使女儿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对她的关爱以及养家的辛苦,脸上又重新绽放久违了的笑容并发自肺腑的说了一句“爸爸,我爱你。”
   我想,这样一则故事或许每天都在不同的家庭里上演。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个值得人类永恒去探索的课题。从众多的故事或者说案例中,我们都可以得出同一个结论,那就是,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而造成所有矛盾与分歧的原因却只有一个,即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而导致误解甚至是不可收拾的后果。受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家庭等级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国人认为,子女就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就是子女的权威,当然也就可以安排他的一切,并且随意处置。当然并不是说中国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恰恰相反,这一切都是源于爱,深切的爱。父母并不认为从子女的利益出发 ,处处为子女着想而给他们作出的任何安排或者做处的行为有何过错。更令他们想不明白的是,普天下的子女竟然对他们的这番良苦用心非但不能理解和接受,往往还表现为激烈的对抗甚至是仇视的态度,这不能不让他们伤透了心。想比较之下,西方的父母在爱的表达及所得到的结果方面普遍更令人满意。西方的文化价值系统向来比较重视“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到后来革命浪潮使之深入人心,西方人早已将之化入骨子里成为虔诚的信仰甚至视为一种宗教。在他们的眼里,子女与他们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所以他们首先去尊重子女的独立性,然后才去给予适度的关爱。孩子们很小就可以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以示民主。父母会给予他们的孩子充分的自由,尊重他们的选择,只给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供参考,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好朋友一般。“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说法在西方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如果哪个西方父母以棍棒来教育子女的话,他马上就会被送到监狱,罪名是虐待儿童。东西方在爱的表达方式上还有一个显著的差异,即东方式的表白往往含蓄内敛,而西方则直接露骨。中国父母极少用言语表达其对子女的爱,肢体语言也随着子女的长大成人而省略或者说忽略。总体而言,中国父母在情感表达方面是羞涩而腼腆的。西方父母却大大不同,“I love you ”是人们生活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子,拥抱和亲吻更是贯常的爱的表达方式。正是这些最原始的感官方式给彼此建立了一根传递爱的信息的纽带。子女充分感受到被爱,“Love makes the world move”所有的矛盾迎刃而解,父母与子女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就不足为怪了。
   最后我建议,如果有可能的话,父母和子女不妨做一个角色置换的游戏,体验一下对方所扮演角色的酸甜苦辣。相信游戏过后,定会大有收获。


原创[胡杨论剑]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方林 Re:想说爱你不容易 回复时间: 2006.06.19 17:20

    其实沟通真的很重要的!

回    复    

回复人: 雨默_rainmo Re:想说爱你不容易 回复时间: 2006.06.26 14:53

    爱在口难开

回    复    

回复人: 悲伤如水 Re:想说爱你不容易 回复时间: 2006.07.14 23:56

    支持楼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漫漫就好了

回    复    

回复人: 心灵地图 Re:想说爱你不容易 回复时间: 2006.07.24 16:52

    中国的教育 哎!一言难尽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