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上海春暖花开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云飞1954 收藏:0 回复:4 点击:4125 发表时间: 2007.01.06 19:39:38

研究校长


  研究校长
   云飞
  云西中学有一位副校长,叫顾有发,但学校的大多数人背后不叫他顾校长,而是叫他”研究校长”,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句口头禅,就是”研究研究”。若有教职工向他请示或询问什么事,他一般不会立即答复你,总是说:“研究研究”。久而久之,这个名字就在背后叫开了。
  女教师李老师已有五十来岁了,工作一向刻苦认真。有一天,她的父亲病危,娘家人特地赶到学校来报信,李老师听说后非常悲伤,立即跑到校长室去请假,正好顾校长在,她就向顾校长说,自己的父亲病危,要请假赶到娘家去看望。那知顾有法校长听了,沉吟了一会儿,说: “哦-----.,要请假?-----按理说-------,是要回去看看的,这样吧,-----我们研究研究,等会儿给你答复吧”。 “什么----?我父亲病危了,我要回家看看父亲,还要研究研究?,你--- !你----!,你安的什么心!,你就会说研究研究,你还会什么----”!当时,把李老师气得浑身发抖。这时正好老何校长走进校长室,知道了事情的原由,立即说,::“李老师,你快回去吧,我会通知教务处给你安排课务的”。过后,老何校长对顾副校长说:: “你说 “研究研究” 也要看看是什么事情,不能不管什么事都说要研究研究吧.”。 顾副校长却说: “我又没说不同意她请假,要研究研究也错了吗”?---------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了全国,各地的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不断得以改善。苏南的经济发展一向比较快,但当时苏南城镇的人们使用液化气灶还是非常少,大多数人家还是用锅灶和蜂窝煤炉。
  1990年秋,临近云西中学的云阳中学为了改善教职工的生活,给每个教职工发了一个汽化炉。汽化炉是烧煤油的,原理和汽油灯差不多,在使用的时候先用炉上的小打气筒打点气,然后点着使用,据说烧饭煮东西比煤气灶还快,而且还没有煤气中毒的危险,是个即经济又实惠的灶具。云西中学的工会和校行政经过商量决定,也给每个教职工发一个汽化炉。他们也打听了,说是上海出的、价格在120元左右的汽化炉质量最好。于是决定叫上海籍教师于老师去上海办理购买事宜,因为于老师本身是上海人,对上海情况熟悉,此事叫他去办是最好人选。教务主任兼工会主席周老师为于老师安排好课务,并向他交代说:价格不超过120元左右,且款式质量你认为都可以的话,就可以自行决定买下。带着这样的指示,于老师就立即赶往了上海。
  到了上海的当天下午,于老师就找到了专门销售汽化炉的上海汽灯厂门市部经销处。于老师看中的一种款式,经过一番交涉,原零售价每只120元,现厂家同意以批发价每只98元买出。学校要买60只,若按零售价计算,一下就节省了1200多元。厂家将自己的银行帐号告诉了于老师,告诉说,只要将货款汇到他们的帐上,就可以立即提货运走。
  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办妥了事情,于老师自然很高兴。第二天早上,于老师从邮局打电话给学校。接电话的是许老师,他听说于老师这么快就把事情办好,很高兴。立即记录下厂家的银行帐号。刚记好,顾副校长也来到了电话机旁,许老师就把电话交给顾校长接听。于是,于老师又把购买汽化炉的事 对顾校长再说了一遍,并嘱咐尽快汇款,这样就可以尽快将货物运回学校。
  顾副校长听了电话,他说: “哦------,你联系好啦-----好啊 ------,汇款的事嘛,----我们-------研究研究啊------,然后呢--------,我们会通知你的,啊--------”。 “什么?”一听这话,于老师就懵了。 “-还要研究研究------?你们到底决定了没有?如果没决定,你们为什么叫我来上海?------这算怎么回事?” 。 “你急什么嘛!研究研究还是要的嘛-------。汇款的事不是小事嘛,当然要研究研究啊,我们会通知你的--------”
  电话搁下了,于老师干着急也没用,等顾副校长研究研究后的通知吧,也不知道要等几天。再说了,1990年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家庭还没装电话呢,更不用说有手机了。真的要通知,除非学校直接派人来找于老师。思来想去,还是先回学校再说吧。于老师只好赶到火车站,买了车票返回学校。好在上海离学校也就二百来公里路。
  当天下午,于老师回到学校,把事情的经过和缘由对周主任说了。周主任听说后哭笑不得,跑去问顾副校长:“购买汽化炉是学校行政和工会已经决定的事,事情都办好,就等汇款了,为什么还要“研究研究”?这算怎么回事?”顾副校长回答说:“汇款的事又不是我决定的,当然要研究研究啊,难道研究研究也错了吗?”
  “你----!你-----!哎------!”周主任这时也不知说什么好了,只能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转身对于老师说:“对不起啊,于老师,你再辛苦点,马上就赶回上海吧,立即到会计那里,直接带上转帐支票,争取明天把汽化炉运回来。学校的教职工盼望着能早点用上呢。”
  很好的一件事,办得也算顺利。谁会想到,就这么一句“研究研究”,让于老师多跑了一趟上海。要知道,跑上海一个来回,差不多就是四百公里啊!
  
   二000七.年元月五日写于常州武进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一片叶子 Re:研究校长 回复时间: 2007.01.06 20:05

    有意思,也算是讽刺文学吧!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羽商 Re:研究校长 回复时间: 2007.01.07 15:22

    很好的讽刺,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用这类口头禅的也许不止一个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向前 Re:研究校长 回复时间: 2007.01.08 11:25

    这样的人有点找额外内烦昂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海裳依旧 Re:研究校长 回复时间: 2007.02.15 11:41

    呵呵,研究研究----烟酒烟酒--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