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梧桐书屋 收藏:0 回复:5 点击:1532 发表时间: 2007.08.03 22:24:41

我不是诗人——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后记


  我不是诗人
  ——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后记
  
  从小就喜欢读诗,美妙的诗章常给我心灵的启迪。有时候,心血来潮班门弄斧试着写上几句,然后自己默默陶醉一番。可是我知道,我不是诗人。
  
  后来长大了,老了,退休了,还是喜欢读诗,喜欢从中感悟生命、生活以及自然万物的真谛。几十年风雨沧桑,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偶尔也会情不自禁写点儿诗词。然而这些随兴而发的诗词,既无韵律之雅,又无意蕴之美,不过是聊发一时之慨,略抒一己之情而已。因为,我不是诗人。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要说有点儿文化的人,谁都能够写点儿诗词什么来,就是没有学历,文化程度很低的人,也常会吟出几句美妙的诗歌。就是说,写诗的人并不一定就是诗人。或者反过来说,诗并不一定只有诗人来写。所以,我和许许多多爱好者一样,不仅喜欢读诗,兴致上来,也喜欢自己写几句诗。尽管,我不是诗人。
  
  我对于诗人一向充满着由衷的敬意。当然,并不是那些写了多少诗,或者发表了多少诗就自诩为诗人的所谓诗人。许多朋友不是诗人,但是我也很欣赏他们的诗作。在我看来,真正称得上诗人的真可谓凤毛麟角。那是从成千上万个喜欢写诗却不是诗人的人群里脱颖而出,而自己却并非以诗人自居,他们才是真正的诗人。
  
  2004年12月,凯迪网络原创基地组织了一次很有趣的活动,每两位一组,相互以对方的ID名写一首诗。我的搭档是绿窗竹帘,她以我的ID名“梧桐书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读了之后,当时就激发起一种冲动,要写一首童话叙事诗。记得当时我回帖说了这样一段话:“绿窗竹帘的诗令我浮想联翩,不禁回忆起一段往事。也许是凑巧吧,那故事中恰好有一位‘绿窗仙子’——但这只是当时我这样称呼她的,至于她的真实性名,至今我也无从知道。我不由得想把这段往事写成叙事诗,奉献给原创这位绿窗竹帘。但愿你能喜欢!不过,请稍等些时间,也许明天,最迟后天,好吗?”可是当我写了二十多行之后却再也没有写下去,便急忙把那段回帖删除了。今年六月中旬,一股思绪涌来,重又动笔续写。虽然每天写得不多,却也不再中断。说是叙事诗,究竟要叙什么事,写的时候自己也没有明确的概念,全然没有预定好的构思。至于长诗有多长,也不知道,心想写到哪儿算哪儿吧。其间,曾有几次迷惘,几乎难以为继,后终于突破困扰。现在,历时四十多天,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第一稿终于写出来了,总计36节,1188行,一万三千字。当我写完最后一行的时候,心里竟也激动起来。是啊,我写出来了,虽然,我不是诗人。
  
  有朋友说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可以看作是长篇小说《静静的胡杨林》的姊妹篇,还说从中看出我浓郁的胡杨林情结。这话不假。年轻时曾在胡杨林旁的军垦农场生活了十多年,其间曾在胡杨林腹地住过半个多月,亲眼目睹了黄羊、野鹿、塔里木兔等野生动物,也亲历过黑沙暴的袭击。所以,胡杨林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胡杨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我的个性发展。至今,我还在想象着胡杨林里无穷无尽的秘密。
  
  然而,把它写出来容易,写得好就不容易了。尤其是这样长篇幅的叙事诗,更是第一次尝试。虽然在长篇小说《静静的胡杨林》中贯穿着长诗《新胡笳十八拍》,但它虽然也是叙事诗,篇幅却短得多,而且,它还有小说故事为背景,诗中的故事情节相对简略。所以,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究竟会写成什么样子,写作过程中着实心中无底。当我写完之后重新浏览一遍,自己就觉得还存在许多欠缺,还需要反复斟酌修改。也许这压根儿算不上什么诗,也不管了,反正把脑子里想到的东西就这么写出来了。毕竟,我不是诗人。
  
  女儿对我的创作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她对我说:“不管别人说什么,创作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的确如此,创作的过程伴随着烦恼和快乐,都是莫大的享受,那可是局外人无法体味的。一个退休赋闲之人,用创作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尽管是班门弄斧,不也是其乐融融吗?
  
  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一边写一边就发贴在网络上,得到了许多网友热情地关注和支持。有一件事特别令我感动。远在东南沿海某城市的一位朋友对我说:“那天,我在读您的连载,朋友来电,于是,我读了几段给他听。他都听上瘾了。我说把帖子发过去,他居然不要,非要听我的朗颂。瞧,您的诗让我多了一个任务。仿佛回到少年学子时光,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
  
  不管怎么说,听到表扬总是令人愉快的事情。不过我却不会像小时候那样陶醉其中了。我对这位朋友说:“我其实连诗人也算不上。上次小说写完后我写了一篇后记叫做我不是一个作家,这次写完后也打算写一篇,题目是:我不是诗人。这都不是谦虚,而是事实。因为我始终只是业余写作者。”
  
  我为什么总是喋喋不休地说“我不是诗人”呢?除了强调事实之外,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朋友们,虽然我们不是诗人,却也同样可以写诗。只要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要有写作的冲动和欲望,那就写吧!真正的诗人不就是这样从我们之中脱颖而出的吗?真正的诗篇,不正是这样从我们的激情之中诞生的吗?这可以算作是我对青年朋友们的一种祝福吧。
  
  最后,尽管迟了两年七个月,尽管诗中没有了“绿窗仙子”,我还是想把这部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奉献给凯迪原创的绿窗竹帘,但愿她能喜欢,并祝愿她健康、快乐、幸福!
  
  一次创作的完成,带来的是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为此,特以此文记之。
  
  (2007年8月3日3:26:14)
  
  
  附1: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
  链接:http://www.my510.com/forum/adecoler.php?articleid=1392305&userid=35346
  
  附2:绿窗竹帘:《致梧桐书屋》
  
  你是我的梦,
  一个关于童话的梦,
  雪地上红顶小房子里透出神灯黄色的光,
  房间里铺着神奇的会飞的地毯,
  还摆放着七个小矮人的小木床。
  屋后的梧桐树上挂满五光十色的彩灯,
  和空中的星星交相辉映,
  圣诞老人的马车铃声一点点近了,
  哦,我可爱的梧桐书屋。
  
  你是我的梦,
  一个关于爱情的梦,
  壁炉里的柴火烧得正旺,
  一个满面皱纹的老妇人坐在摇椅里,
  膝盖上摊开一本书,上面写着“当你老了……”
  窗前的梧桐树静穆成黑色的剪影,
  想起绿色的苹果花间,
  鸟儿的啁啾,青春的欢畅,
  哦,我忧伤的梧桐书屋。
  
  你是我的梦,
  一个关于天地的梦,
  瓦尔登湖边静谧的小木屋,
  过滤掉一切的喧哗和思想,
  只有如镜的水面反射着午后温暖的阳光。
  梧桐树林绵延成长阔的深色背景,
  看太阳终古常新,
  见证着世间所有的沧桑。
  哦,我沉默的梧桐书屋。
  
  你是我的梦,
  一个关于神话的梦,
  当夜莺的歌声响起,
  你的书屋里亮起了柔和的灯光,
  你坐在桌前掩卷沉思。
  梧桐树上飞来了浴火后的凤凰,
  告诉我,是否有一个叫绿窗的仙女款步走来,
  为你红袖添香。
  哦,我亲爱的梧桐书屋。
  
  (2004-12-17 17:25:00)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热点.鸟过留声收录 原创[文.心路心语]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十毒散人 Re:我不是诗人——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后记 回复时间: 2007.08.04 00:15

    梧桐,小鸟感觉这篇文字应该是对你作品的一个介绍,所以推荐到热点应该会好一点。
  请谅解。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露棱 Re:我不是诗人——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后记 回复时间: 2007.08.04 08:19

    虽然没有看的长诗,但是从这篇文章来看,我觉得你很真诚,交个朋友先!呵呵!

回    复    

回复人: 残文 Re:我不是诗人——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后记 回复时间: 2007.08.04 10:26

    什么是诗人?谁是诗人?我的理解:用真实的感情、纯洁的灵魂、写出多数人喜欢读的诗的人,就是诗人!从这种理解着眼,我说:你就是诗人!
  
   长诗陆续地读过几章,觉得还是基本成功的。当然,没有哪个诗人,一口气就吹出一个长篇叙事诗!能写出来,本身就成功了八成。
  
   祝贺你!
  
   向你学习!

回    复    

回复人: 无坚不摧 Re:我不是诗人——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后记 回复时间: 2007.08.06 10:47

    此后记写得很棒。

回    复    

回复人: 断弦与谁听 Re:我不是诗人——叙事长诗《童话胡杨林》后记 回复时间: 2007.08.12 11:04

    觉得绿窗竹帘的《致梧桐书屋》很适合当歌唱,而且是儿歌。
  您在且版发的《童话胡杨林》确实别有一翻风格,这让断弦耳目一新,虽然还未全部看完,但从陆续的几首中可以看出整篇的风格,谢谢您!

------------------------
微笑的容颜下掩埋了多少感伤,是对是错,总该有个了断。黑色不是寂寞,是我等你等得心痛!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