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余秋雨的《道士塔》,是在读高二。那时的感受是当时国人的无耻与无奈。前者是指那些自栩风雅实是败类的文官,后者是那为讨生活的无知道士。另外那些外国人你能说什么呢?先人之所为,后代的有识之士又能如何?
再读《道士塔》,是在大二。随着知识的增加,感受也发生了变化;只是觉得《道士塔》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中的几个层级:穷苦卑微的王道士为了生活而将先人的文化结晶分批出售,代表了芸芸众生的无知与无奈;高官的礼品与故做高雅的玩赏并不代表着他对文化艺术的重视,讲好听的是“附庸风雅”,说难听的却是以这些东西做为“升官发财”与“加官晋爵”的老本。至于外国人随着列强的入侵而发现此一宝藏,利用了中国人的贫困与无知轻易的大量的将这些无价的艺术宝藏运回其所在的国家加以研究,进而赞叹中华文化的伟大;而这些宝藏或许也意外的获得妥善的保存,不至于成为高官们的玩物而至于‘飞灰湮灭’。所以这种结果可说是中华民族的不幸,但也可说是中华民族以致于全世界的幸运,让这批无价的宝藏能够为世人所认识与保存。当那些与会却哑口无言的后世中国学者,参加这场国际性的研讨会而主题却是本属自己土地上的东西,再面对外国人赞叹伟大,其内心的感受是多么得复杂,酸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