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行 |
塔 山 行
谷
塔山,一个人们非常熟悉但又各有所指的山(地)名,山东有自然风光秀丽的烟台塔山;浙江有凝望湖面,俯视群岛的杭州塔山;此外还有坐落在广东汕头、浙江绍兴及内蒙古的塔山,众多的塔山皆因山顶有塔而得名。唯出过英雄的塔山虽最驰名,但并非因塔因山,却是缘自六十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而名垂青史。那是发生在锦州和锦西之间一个叫塔山的村庄里的战斗故事。
如今,又有一座新的塔山闯入我们的视野——同煤塔山—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正在这里蓬勃崛起。
在大同市西南方约30 公里的洪涛山群峰中,的确也有一山因其山巅有辽代古塔而得名。但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只有山脚下几个村庄的村民们那样称呼它。如今之所以名声大震,全靠同煤集团把它命名为企业名称。实属因企而扬名。随着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知名度的提高,“塔山” 也跟着风光起来啦。居然排序在英雄塔山之列。
能去塔山作一次采访和调研是我渴望已久的,总想亲眼目睹那块令人心驰神往的土地。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前不久,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那是一个十分晴朗的夏日,我随专家组的另外两名成员共赴塔山生态工业园区进行调研,早晨从驻地搭车出发,沿着那条平坦而又整洁的专用线飞速南行,穿过一片片绿色的田野,告别一座座跳跃着的山梁。当车从一座桥下驶出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右前方山脚下出现了兰白相间的一个大型建筑群。领队告诉我们,那是塔山煤矿所在地。左侧是铁路专用线,再往前便是在建中的坑口电厂。从布局上看,它们相依相拥,从经济关系上讲,它们情同手足。眼前这粗略的一瞥让我顿时浮想联翩。两个当今叫得十分热烈而又频率很高的词汇“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再次在我的脑海中翻腾,象有一股热流在奔涌。在遐想的倾刻之间,车子已驶入煤矿的工业广场。车门打开,踏足这块土地后的第一印象是“美”。三位同行者异口同声地重复着一个字“美”, 的确“美” ! 此时的我生平第一次感到什么叫‘两只眼睛不够用’。远眺,几座青山峰连峰,在几片纯洁的象棉絮一样的白云下边,朦胧地望到那尊千年古塔,心想若能抽空儿与它作一次长时间的对话该多好啊!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啦,以同煤大唐塔山煤矿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海棠及总经理武望国为首的一行早已列队恭迎,握手寒暄之后,带我们沿广场漫步一周。贾海棠先生开始如数家珍似地向我们介绍储煤仓、洗煤厂、储煤罐、办公楼等建筑和设施,接着便进入了调研程序。
一部大约十五分钟长的电视片把我们带入了这座现代化煤矿的历史陈列馆。片中优美的解说词象引领我们朗诵了一首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动人诗篇。从贾董的介绍和其它相关资料中了解到,整个园区规划总投资约168 亿元。先期拟在16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成“一矿、八厂、和一条铁路”。其中包括年产原煤1500 万吨的煤矿;年入选1500 万吨煤炭的选煤厂;年产5 万吨的高岭岩深加工厂;4x5 万千瓦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2x60 万千瓦的坑口电厂;年产300 万吨的水泥厂;2 x 20 万立方米的砌体材料厂;总投资28 亿元的甲醇厂;日处理4000 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等,长达20.65公里的铁路专用线。目前已有六个项目建成并投产运营,其余有的在建,有的正在积极筹备中。这些散落在绿色原野怀抱中的园区矿、厂象一个个幸运儿,在撒娇中高速成长。多数上游企业为下游产业之母,不停地为其提供奶水和营养,逐层下延,往复循环,在煤矿生产的传统观念者看来这简直是一个不可琢磨的神话,而如今却变成了现实。难怪有那么多人被它折服,为其感慨,并心甘情愿地为它唱起赞歌。
通过调研了解到,塔山园区的规划建设,具有鲜明的循环和生态经济特点。它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利用煤炭及其伴生资源和各种生产废弃物进行深加工。将传统的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单项直线式经济发展模式,变为由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再到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发展模式。即以煤矿为龙头,集选煤厂、电厂、高岭岩深加工厂、水泥厂、砌体材料厂为一体,一个生产单位所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另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原材料,从而延长产业链,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换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听罢介绍,感慨万千。多么美好的构思,多么伟大的实践!七十万同煤人梦寐以求的现代化愿望如今在塔山见到了曙光,在园区看到了蓝图和一个活生生的样板。能不令人振奋!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才几年呀,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复地的变化,太超乎想象啦。
作为一个老同煤人,历史的记忆是很难忘却的。就说我吧,在岗时期因工作需要曾不遗余力地为发展煤炭多种经营而奔忙了十六年,其中参与过多个涉及循环经济项目的调研和考察。90年代曾随公司老总两下陕西的蒲白了解高岭岩生产工艺:三下江南考察过苏南地区多个乡镇企业的低热值火力发电厂:去年又随战略发展研究院带领的专家组赴阳煤集团参观过矿井废气回收利用、坑口电站及与之相临所建成的电解铝厂、电石厂等. 还在淮南煤炭集团公司听取了关于“退矿还农”恢复生态的宝贵经验……每次考察都要产生诸多激动,归来,或挥笔疾书调研报告,谋求引‘他山之石’ 攻家乡之“玉”;或伏案吟诗作文以吐满腹快感,抒情寓志。然而,今朝回首,俱往矣。轻拂满头白发,空落得许多惭愧。
的确,我们曾无数次和循环经济相遇,也有过多次一见钟情,但终因缘份未到,均不无遗憾地与之含情脉脉地擦肩而过。今天,这个沉积了二十多年的宿愿终于由新一代同煤人实现了,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件啊!我怎能不发自内心地为之欢呼,发自肺腑地为它歌唱呢?
在塔山调研过程中,另一个让我惊喜的是亲眼目睹了一次超一流的现代化矿井那庄重、高贵、洒脱、漂亮的容颜。当那位谈笑风生的贾董把我们带到井口副平峒前时,一个奇迹出现了:几辆汽车轰隆隆地从峒中鱼贯驶出,接着又有一台大型运料车快速驶入。站在峒口望去,高大而又宽阔的井峒象某高速公路穿越高山峻岭所通过的隧道一样,灯火通明,干净整洁。贾董说,这就是人员和物料进出矿井的通道。
煤矿的副井我见得多啦,竖井不必说,单平峒和斜井所见至少也有几十个。那些黑呼呼的峒口里一边跑着脏兮兮的煤车,一边的沟渠里流淌着墨一样的臭水,狭窄的人行道坑坑洼洼,常让通行者提心吊胆。而今天所见完全是另一重天呀。难怪在这里工作的人员所穿工作服皆为雪白的衬衫。而且几乎一尘不染。这时我忽然又想起,哦,在矿上活动己有大半天啦,居然未发现一粒煤,院落里也未见到在老矿上常见的以煤粉为主的滚滚烟尘及其沉积现象。偌大个场院是那样干净,周边是翠绿的农田和青青的山峦倾情呵护,广场的角角落落是人工栽培的鲜花、草地、青松、翠柳。环视这一切,我和同行者们再次由衷地赞叹:美啊,塔山;好啊,园区!
离开副平峒,不远处便是主井,贾董带我们沿着不锈钢制作的栏杆踏上天桥,那桥原本是为作业人员过往而设计的,常规下只可供单人通行。如今它的作用似乎升华了许多,随着参观者的接踵而至,那天桥变成了观礼台和检阅台。中央领导贾庆林主席上去过,省市部委领导张宝顺、于幼军、赵铁锤、王显政、郭良孝、丰立祥上去过。在那里观看煤的长河飞流直泻;在那里检阅新一代矿工的英姿和豪迈。
今天我也有幸踏上这座具有历史见证意义的看似平凡而实属伟大的桥。因皮带机巨大的轰鸣声我没有完全听清贾董的现场介绍,两只眼睛只顾盯着那条奔腾不息的煤河。直看得眼角发酸、发湿、发涩,心跳也似乎骤然加快,周身沸腾的热血仿佛与那条奔涌的煤河汇聚在一起,猛烈地撞击着我的躯体和灵魂。此时的我象接受了一次崇高的精神洗礼一样,完全沉浸在幸福和安祥之中。
我记忆里所见到过的井口出煤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原始的人拉、背驼、肩扛式;有牲畜(牛、骡、马、驴)驼运式,后来大型矿井发展到罐轮提升式、黑牛车翻斗式……而今天在这里见到的却是大型宽体胶带负载的河流式,在这里矿井出煤如同三峡大坝开闸放水,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身临其境直面如此景观哪个老同煤人能不觉得新奇?
据贾董介绍,同煤大唐塔山煤矿和它所在的园区,所有建设项目都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实践。他说,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了先进的科技,谁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从设计到开工建设,缔造者们就把坐标定在“创造一流”上,即要建成装备、技术和管理一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一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流的现代化样板园区。龙头项目——同煤大唐塔山煤矿的建设目标就是锁定在这样的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和国内一流、世界领先上的样板,决心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建成最现代化的煤矿。这既是领导者们的誓言,也是塔山人的决心。
2003年2月6日矿井开工建设。那是在一片布满砂砾和土坎,草木难生长,鸟雀不留踪的荒地上拉开序幕的。在三年多的施工中,各方严把质量关,克服地质构造复杂、顶板难以控制、施工难度偏大、天气变化多端等诸多困难,才走到今天。贾董说,创业是艰辛的,但到达彼岸后的心情是无比愉悦的。
按照装备和技术一流的目标,塔山矿荟萃了国内外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针对特厚煤层顶板管理困难、开采难度大的特点,矿井巷道采用投资少、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的锚网喷浆支护技术;首采工作面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放顶煤开采技术,设备采用德国艾柯夫公司产的SL500A 采煤机及DBT德国有限公司产的前刮板运输机、输送能力达到每小时3000吨;支护系统采用国内先进的ZFIO00O/25/ 38放顶煤液压支架。为工作面的安全运行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回收率提供了可靠保证。准备系统引进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系统,可以直接运送生产人员和材料到工作面,极大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主运煤系统采用每小时6000 吨的大功率胶带运输机集中运煤,矿井生产不受运输环节制约;监控中心配备了现代化监测监控系统,对井下和地面生产、环节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瓦斯、通风、电源、火险等方面的三级联控。充分利用现有工业井筒,解决通风和安全避灾问题,使矿井形成集中生产煤炭,集中运输设备、材料,分区通风的全新格局,实现了井下开拓、开采及地面生产系统相互关联、和谐协调的最优化。说到这里,贾董的几位随行都低声而又热烈地附合着,可见他们对煤矿系统的布局满意度是很高的。
选煤厂是采用重介浅槽分选、重介旋流器分选末煤,煤泥分选机回收煤泥的联合洗选工艺,每小时处理能力为3000吨。主要生产洗块煤、洗混煤和中煤三种产品,。洗选的产率分别为:洗块煤8.9%,洗混煤50.67 %,中煤10.27%。洗选质量指标分别为:洗块煤灰分16.89 %,洗混煤灰分15.29%,中煤灰分32.52%,三种产品硫分均小于0.8%。所洗选的产品质量指标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听了这些扣人心弦的数据的介绍,好象看到一部大型交响乐中的节拍和音符。有的铿锵激昂,有的婉转悠扬,在园区这个大舞台上共同演奏出动人的乐章。
贾董的介绍把我们带入一个充满神奇和色彩斑斓的人间迷宫,从调度室监控屏幕上看到了井下综采工作面,远程观察到产品的生产过程;看到了运输大巷;看到了煤在洗选;看到了运煤列车启航……现代啊,真现代。几块屏幕使观摩者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让指挥者帷幄之中运筹全局。
从调度室出来,已是烈日当空,连续奔走微感疲惫,但兴致却越来越浓。在对联合楼的参观过程中,我和同行者们都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共鸣和情感冲动:塔山生态园区的诞生告诉了我们什么?
哦!这可绝不单单是建了一座煤矿办起几家工厂,也不单单是开通一条专用铁路。它的实质是同煤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啊。
先说塔山矿。年产1500万吨原煤,员工只有600多人;井下只设三个综采队;首产时一个队的日产达到五万吨,月产百万吨,开创了同煤单机综采纪录的新纪元。是生产力、生产条件、生产要素和综合能力的大提升。这无疑是生产领域里的大革命。
参观完区队办公室和职工浴室后我和同行者们一路形成的这种“伟大革命论” 的认识更加坚定。区队办公室完全象一间某中档写字楼中某集团公司的中型会议室。磁砖铺地,白粉涂壁,悬挂着的锦旗、奖状、管理经验、安全教育彩照点缀其间。一排排裹革长凳摆放整齐,干净得让我这老同煤人不敢相信。甚至疑其有造假之嫌。但看过几间后便开始对爱犯疑心病的小“我”进行自责。
真是不得了啊!这里的新景象太诱人了,过去在老矿待过的人谁不了解区队办公室呀。那形象是很难让人忘记的,出入井的工人用胶靴底的煤泥把地踩得又黑又脏,墙壁和井下巷道的颜色相差无几。工人们身上脏兮兮的工作服把几条早已失去光泽的长凳染磨成连专家都难以鉴定其品位的古董。区队长们办公的地方也与之大体相似,有的只是墙壁略干净些罢了。
在这里,在塔山矿,综采队长的办公室气派得让你张口结舌:光一张老板桌就够遐想的啦。设计新潮,造型独特,浪漫中蕴含着庄严,坚定里展现出力量。坐在办公桌后宽大得体的靠背转椅上的主人叫王军,他是同煤大唐塔山煤矿先进人物的典型代表。曾多次被评为矿山标兵、优秀党员,五次获得同煤集团“特级劳模” 和出席“大同市劳动模范” 称号。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贾董说,这可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硬汉子,对于王军的事迹最近《山西工人报》上有一篇专题报道,请大家从那里去了解他吧。从贾董脸上的笑容中看出,他对这篇报道十分满意。
从矿办公室人员手中接过报纸,“盛世楷模” 专版下“煤海扬帆,塔山领航” 的通栏套红标题引人瞩目。文中用大量篇幅报道了综采一队和队长王军的动人事迹,他为煤炭事业的奋斗和拼搏精神的确象塔山矿的又一座塔。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最后一个参观点是员工浴室,所见更是耳目一新。更衣大厅中正有几位出浴者按动吊栏升降钮键,只见一个方方正正的笼状物缓缓下沉,近前细看是矿工衣服专柜。一边是下井时穿的工作服,一边是出井后的生活装。吊栏升起进入烘干室,给在井下作业时受潮湿的衣服烘干脱水。啊呀,想得太周到啦。
进入浴室,汤池、淋浴、桑拿、泳池依次排列,既规范又卫生,完全象大都市里没有按摩服务的洗浴中心。与老矿上的浴室比,落差巨大两重天哟。这难道不是矿山浴室的革命?
半天的调研活动很快就要结束啦,我觉得还有许多地方没看够。顶着炎炎烈日再次来到那五个列队矗立在厂区东边的白色储煤仓前,久久地凝视着、仰望着。雪白色的柱体上勾着天蓝色的边儿,象景德镇某官窑中烧制出的上等陶磁贡品。此时忽然想起有一位网络记者曾在一篇通讯中把它想象成“里边充满了发展机遇” 的说法是多么富有诗意。
下午,离开塔山矿又沿路参观了园区的第一个电厂和砌体材料厂,实地考察了产业链中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状况。归来己是万家灯火。饭后,象往常一样与妻沿同泉路作长寿百步走,这是我们进行语言和情感交流的黄金时段。今天的话题很自然是塔山见闻,我说的动情,她听的入神。比往常多走出好几百米。
|
|
被文坛.在 路 上收录 原创[文.浮生杂记] 收 藏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蓝发卡 |
Re:塔山行 |
回复时间: |
2007.10.15 19:28 |
|
偶就住在烟台塔山脚下 看到名字就进来了
问好!!!
|
|
回复人: |
云冈山人 |
Re:塔山行 |
回复时间: |
2007.10.16 11:36 |
|
巧遇,谢谢,蓝发卡
|
|
回复人: |
海魂 |
Re:塔山行 |
回复时间: |
2007.10.21 21:10 |
|
不是那个塔山英雄团的塔山?
|
|
回复人: |
云冈山人 |
Re:塔山行 |
回复时间: |
2007.10.22 04:57 |
|
细读你就知道啦
|
|
回复人: |
龙首闲人2007 |
Re:塔山行 |
回复时间: |
2007.12.23 07:39 |
|
今次随你塔山一行,于茫茫煤海之中,观赏一枝奇葩。很受震撼啊!希望它能够尽快地取代那些原始的落后的野蛮的,黑心矿主兴办的,浸满矿工血泪的小煤窑。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