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
一件小事使我忆起母亲。母亲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是我嫁为他人妇后随丈夫称呼,直到她去世,叫了三年妈妈的我婆婆。
为了儿子以后能上离家近的中学,要把家里的户口从一个片区转到另一个片区。想着在不同的居委会之间来回的转,没有上班的我心里早早的有了烦,不由顺口对儿子说:如果你奶奶在的话,就好了。儿子对所指向的奶奶一片空白,有的是他会写的两个汉字。其他如每年两次的烧纸对着镜框里的黑白照片磕头,山上坟头的放鞭炮。他说只要磕头的时候就有虾吃。有关于三年妈妈的纪念在他的脑子里却和奶奶扯不上一点的关系。
他回嘴:如果奶奶在的话会怎么样嘛?如果你奶奶在的话这样的事情一点不要人操心。
那个青石砌的坟头,早已隔断了生与死的空间,母亲的爱穿透青石牵扯着还活着的人的心。哪怕是生活里极随便的一个转身,都能碰触到心里永远失落的空白,牵扯出对母亲游丝般绵长的思念。
初次见到母亲,是我和现在的我家爸爸那天在街上窜了几个来回,还找不到吃的,时间也过了吃饭的时候。他说到我家吃吧,不管什么时候到我家都吃得到饭。就这样不是刻意的为见面而见面,在我叫她阿姨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母亲。我家爸爸的话把母亲对家的爱和付出,那样轻轻地就说了出来,不管什么时候到我家都有饭吃。只是那时没有很深的体会,现在想来母亲的爱恰是润泽家而无声的水。
母亲靠墙坐在炉边,那样瘦小的一个女人,比一米五五的我还低了半个头。她用锅炒了冷饭,热了些剩菜,然后在炉上放锅煮白菜。剩的,现成的,吃饱。认识我家爸爸以前有一次相亲,那个阿姨是恨不得把桌上摆满鸡鸭鱼肉,还要让人吃成大肚弥勒,最后最好在拎走一大包。这是强加的债,谁愿意欠着人呢。母亲瘦小的身体无声地移动,摆了炉盘上简单的饭菜。那一顿饭离家两年多的我吃得异常的舒服,母亲她是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吧。只是母亲脸上没有笑容,心里大约也是没有笑意的。我家的爸爸送我回寝室,我说你妈妈好象不大欢迎我?他百分两百的诧异,怎么会?我妈妈,不会的。
后来母亲的家就成了我的食堂。我和我家的爸爸下班后爬上半坡的石梯子,跨进那水泥铺的篮球场,抬眼看对面的顶楼上,母亲瘦小的身影一定伏在阳台上。看见我们她就转身往屋里走,我家爸爸说妈开始摆筷子,舀饭了。一天天我感受了母亲仿佛很淡然却又细密的母爱:桌上那颗又大又红留给我的草莓,不是街上几元一斤买来的,是楼顶花坛结的仅有的四五个里面最大又最红的一颗。饭桌上的素萝卜素白菜蘸酱豆汁,又辣又香滑滑的凉粉,我没有在她身边长大,她怎么知道这些都是我最喜欢吃的?原来几天前随口的一句话,母亲就那样记住了。
母亲依然少笑,总觉她有些寂寞。只是那时享受母亲给予的和风细雨样母爱的时候,把母亲的不快,为什么不快陶陶然地就忘记了。
母亲节俭,不,应该是极节俭。在家里她的衣服就是一件现在大约十元钱就能买到的外衣。我从叫她阿姨到改口妈妈,一直看她穿了三年。那样的衣料,穿着不舒服,洗也总是洗不坏。如果是遇到有婚伤寿诞的亲戚朋友请客,母亲就穿上她的青色毛呢外套,一身整洁又体面。那时的母亲不在是静静的,脸上也不在少笑。又瘦又小的女人和人说话声音却洪亮。只是看着她就可以让人平添不低于人的志气。在家过日子母亲又是另一番景象。曾和她去过菜市,为了几分到一角的价格,母亲可以从菜市的这一头逛到那一头。当时也不耐,这老太太你到是有的是时间;后来才懂得母亲一直以来肩上担的生活的担子,还有她的母爱缘着我们日子的继续,即使在她已经不在了的时候同样在延续。哎,母亲。
一岁多离开父母,后来又在稍懂世事的年纪回到他们身边,又离开。眼见他们长年累月的争吵,每周一次的短兵相接,到后来的离婚。三年妈妈对家庭的付出和她无时无刻的母爱在我眼里心里就越加的珍贵和温暖。
结婚的时候身无分文,也对我家爸爸说过,他答我有钱呀。在母亲身边也没有听到她一句冷言,看到她一次冷眼。母亲的少笑是为了别的。要结婚了,我和母亲翻出了柜顶屋角的落满灰尘的大包袱小纸盒,母亲要我从两套里面选,看我喜欢什么花色。有:枕套、被套、饭碗、汤钵、炒菜的铲子、套锅、洗菜的套瓷盆还有洗衣机。屋里只有我和母亲,除了碰触物品的声音,房里很安静。我问你怎么准备这么多东西?母亲说话还是那样静静的:还有老二没有结婚,过日子的东西都要准备好。翻了半天,母亲想起筷子在另一个柜子里。母亲,怎是母爱无边能够概括得了的?
母亲有四个儿女,我家的爸爸是老四,还有大姐、二姐、三哥。母亲唤他们时总是用充满母爱的软语:老大啊、老二啊、三儿、四儿。大姐已成家有一个儿子,二姐还没有男朋友,母亲让我选的两套家什就是为她的老二,四儿准备的。她的三儿永远不会结婚,不能结婚。
三哥在十几岁的时候得了脑膜炎。为了治病吃了很多含有激素的药,脑膜炎是治好了,但人的样子说话的声音都变得女性化,又能吃,到开饭的时候如果没有准时就心慌,吃饭用的碗是我们吃面的中碗。体力却下降,走路稍快也会脸红气喘。每天在家看电视、午餐、午睡、又看电视,晚餐。失去程序化的安宁日子,他就会心慌慌离家出走。三哥像个大婴儿,需要人照顾,一直到他老去。
当时曾认为,就是给三哥做饭嘛,保证他的一日三餐,给他安定的生活是件容易的事。后来我生了儿子,把他一点点带大,刚满十岁。养儿才知父母恩,现在才体会到母亲的不易。三哥需要每天的吃饱,心情的安定。他不能旅游,不能打个电话对他说,下午有事不能回家做饭,你自己解决晚餐。带儿子实在是辛苦,随着他慢慢长大,自己也一天比一天轻松。前不久他随教练到贵阳参加比赛,给他二十元零用钱,回家时他带回一个红色的布偶召财进宝猪,一个定规尺,四个蛋黄派。还了我剩下的一元五角钱,推给我两个蛋黄派。妈妈,这是我专门为你买的。儿子还有好成绩,钢琴老师也是对他喜欢得不行。每当自己累得疲倦,总说睡一觉就缓过来了。前面总是希望,再累也值得。母亲的付出却不是这样,她得不到回报,永远的付出,给予,遥远得没有尽头。母亲不出门总是呆在家里,我知道唯一的一次是母亲的母亲病重,她到北京看望。一天一个电话打回家问家里的情况,十多天后她母亲的病情好转,又匆匆回家。大姐说她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都呆不长的。我想如果可以,母亲是不愿死的。她要给她的三儿做饭,直到他老,他先她死去。这当然是异想,不然母亲怎会一分钱掰作两半花。她死后,她的三儿要吃饭呀!
对于我们这些身体健康正常的子女来说,也是日子里有多少细节,母亲的爱就有多细密。身份证到期,你只要去照个相,剩下你要做的就是把新的身份证放进你的皮包,在黄昏就已经黑沉沉的冬日,两大包劈得长短一样的生火材会从家门外进来递到你的手里,你根本不用为找生火材费心,有母亲在,温暖总是不会耽搁。
母亲不在了,生活的琐碎从日子里突显。我把旧的户口本和接收证明一起往博物架上一放,不再和儿子纠缠。不过心里还在想,是呀,如果你奶奶在的话……
一个骄阳融融的下午,崭新的户口本躺倒在写字桌上,烫金的字在阳光下射着光。户口本并不是我换回来的。那第二天早上,旧本子和证明随我家爸爸上班的时候一起出了门。他没有说什么,一直到我看见新的户口本的那天,什么都没有说。一个男人的静默有关于两个女人,对妻子的爱和已故母亲的想念。我静静地坐着,呆呆地往户口本上看。斜斜地挥洒进屋的阳光一如我的心情:一点点的温暖,一点点的哀伤。
又是清明时节,看远山烟雾蒙胧,近处楼与楼之间的间隔细雨纷纷。当一个女人用她的生命存在去书写,去体现母爱的时候,文字之轻是不能祭奠母爱就是生命本身之重的。书写仅是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的想念;是没有发出却在心里低唤了无数次的母亲,母亲,母亲,如暗流终逢着一划石隙得以涓涓流淌的感叹;是对人生命中各尽其职的一种思考。仅此而已。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蓝静 |
Re: 母亲 |
回复时间: |
2008.03.23 20:13 |
|
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4086084
这篇也是你写的么膑儿
|
|
回复人: |
shijinbo |
Re:母亲 |
回复时间: |
2008.04.13 19:03 |
|
母亲是伟大的
|
|
回复人: |
一笛 |
Re:母亲 |
回复时间: |
2008.04.15 10:37 |
|
平淡里蕴含深厚,点滴中深赋真情。实在是一篇值得用心去读的好文字!
|
|
回复人: |
落花风 |
Re:母亲 |
回复时间: |
2008.05.02 20:50 |
|
母亲不是在台上豪言壮语的那一个,是在厨房的灶台间无声地忙碌着的那一个。很感人!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