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佛同行 |
我曾经问过学佛的人,你对佛的理解。回答是:觉悟的人。我很难说这个答案对与否,至少在我的理解。我不是圣者,我不能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佛。我的个人经历在此之前决定了不信神,不信鬼,不信佛。在我读第一本佛学方面的书之前,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佛,多半是寺庙里被烟雾缭绕瓜果供品围绕的偶像。不知道现在释迦牟尼佛看到后作何感想?
人从小生长的环境和以后的个人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器质(注意是器),无论你选择何种职业,你的气质是无法改变的。很多人也许会有一种挣脱不开命运的感觉。这种感觉我也曾有过。你也许会抗争,但很多人选择了屈服。直到今天,我不能确切的知道到底是应该选择抗争,还是屈服?
在当今,更多的人做了折衷,那就是屈服,但在屈服的基础之上尽量地去享受生活。即在有限的个人能力情况下,做最大的欲望享受者,六欲皆包括。七情似乎淡了许多,也许七情更累一些,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更加得累。
对于佛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你对佛的行为方式。更多的是赶场般的烧香拜佛,有的听说一炷香竟然卖到了近十万的天价。这种行为不知该做何理解?我想更多是一种乞求。佛住世时说过:自性自度。佛不会度你,真正度你得还是你自己。听一位佛教徒的朋友说:他的一位女性朋友,烧香拜佛几乎虔诚到了极点,每逢初一十五必去,礼节也是面面俱到。但这位女性朋友穷困潦倒了一辈子。
佛教讲自性自度,因果轮回。做一个最简单的比喻:你将一个乒乓球扔到对面的墙壁上,乒乓球会反弹回来,反弹的力度取决于你扔乒乓球时的力度大小。烧香的人多,但真正静下心来将佛书好好读一读的人少只又少,也许读书太累,烧香会轻松的多,又可以凑热闹。
我算不上一个佛教徒,佛教徒至少要皈依和受戒,对于其中的很多戒律,我自己认为做不到,所以抛开了许多人的建议,没有去皈依,当然也就谈不上受戒了。自己默默的看书,吸取里面的东西,自己默默地去感悟。
你没有得到什么有形的东西,但其中的那种很微妙的感受,我无法用语言来给你作描述。另外就是个人的境界拓宽了,思路变的广阔起了。
我每年去一次青海塔尔寺,除了寻求一份宁静以外。还有就是我第二年兵在西宁,那里的确给了我许多的东西,包括非常美好的或非常不美好的东西。也许我不太想很快的淡忘一些东西。
佛教的另一个分支是藏传佛教,我对藏传佛教知道得不多,不敢妄加评论。但藏民信佛与汉民不同的是,那就是更加得含有体力上的成分,据说很多的藏民在距离布达拉宫很远的地方就一步一磕头的跪拜了过去,据说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效果。看到过一个画家画的一幅油画,一个虔诚的藏民佛教徒,在一片茫茫的雪地里,一步一磕头的向前方移动前行,前方隐隐约约地看到一所寺庙-------他们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们心目中的圣地在何方?在到达我们心目中圣地的路上,我们会一步一磕头的很虔诚的前进吗?
|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