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 |
人性的本源于千百年来早已产生过无数次的讨论争斗,不管是性善说还是性恶说,其讨论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的。如果真要探讨本源,那就得让时光倒流,在一个人的历程中还没有形成受精卵的那一刻就开始研究他的本性问题,或许,这种讨论的起点可以更提前。唯有如此,才可以说到人性的本源。等到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脱离母体而独自存在的时候,再说人性善、恶云云无疑是可笑的。而这种善、恶之说不过是在讨论人性的外在表现罢了。毕竟,让时光倒流或是确定一个研究人的本性的真正起点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否认人性的本源是可以研究,我们假设人性的本源是可以被探讨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它用描述、概括、分类等等的一系列以往人为的表现一个抽象的物质或具体的物质的手法那样得到一个清晰的图像来呢?我认为不能!即便是有人声称可以,那也是及其困难的事情,而且所描述、概括出来的人性的本源能让所有人达到共识为人们所接受吗?就像宗教里的神或是上帝或是真主。他们其实就是一种本源,是无法具体的表述出来的本源。然而他们却被人描述出来了,可是谁也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神或是上帝或是真主。可以这么说,既然在这个世间有神、上帝和真主存在已经说明世界的本源的认识没有达到一致,本身就代表本源的不可确定性和不可讨论性。他们之所以有诸如像人一样的受苦、磨难的历程和一切关于他的表述,无谓呼是本源的难以表述转化为人为的表象,形成外在的表现而被人所感知、遵从、研究。基督教里说“上帝无处不在!”,这种说法其实在佛教与伊斯兰教中都有这样的表述。这种“无处不在”,就说明他的不可捉摸,这种“无处不在”也意味着“随处不在”。人的本性也是如此,没有人可以对人的本性有个确切的把握。不管是世间的何种事物,要想自身将自身了解透彻,即便是借助外界的一切力量,那也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将除自身以外的所有事物都研究透彻,唯独对自身的研究,永远是不可能了解透彻的。
人性却是由诸如坚强、善良、忠诚、仁义、和睦、礼信、贪婪、惟利是图、背信弃义、虚妄、无度、堕落等等一系列的表现所组成,我们通常将它定义为善与恶两个方面。我们把人性中表达积极向上能让人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可以让人们幸福快乐的表现称之为善,而把人性中表达堕落向下使人们的生活充满黑暗让人们感觉痛苦的表现称之为恶。自从人们开始有意识的讨论研究人性,就犯了个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将人性和人的本性混为一谈。我们所熟识的《三字经》明确说到“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将人性和人的本性混淆的典型,将人性的善、恶说成是人的本性的善、恶。不管是“性善说”和“性恶说”它们都是说的人的本性,殊不知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所探讨的人的本性是不可能被探讨的,他们所探讨的“性善说”和“性恶说”在本质上都是说的是人性的问题,不是人的本性的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否认人的本性的可探讨性,不过不能否认人性的可探讨性。人性的表现和由表现而产生的效果却是完全可以进行讨论的,然而不得不承认,由于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确定性使得对它的探讨和研究确实是很困难的事。我们仅仅可以就其中的一两点做出自己的一点见解,而这,对人性来说仅是沧海一粟。或许会有人将人性研究透彻,不过借助“世间万物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理论来说,这种透彻也仅适应用于一时一地吧。
过多的讨论已经被讨论过的论题无疑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不管这个论题是否有确切的答案或是永远没有答案,对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社会的前进有无前进性的推动力,都是残忍的。可是现实的我们却是依旧在讨论,依旧重复着这种残忍,这也是所谓的人性的一个具体表现。
人的一切思想、行为、动作、情感都是人性的外在表现;人性的善、恶,坚强、脆弱,好奇,欢喜悲愁等等也都是人性的外在表现。而在这些表现里,人性的坚强与脆弱和人性的持恒与善变是极为让人玩味的人性表现。而这却是一个人作为个体在社会中所存在的价值的判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尺度。
一个人,我们不能简单的说他是坚强的或是脆弱的。因为坚强与脆弱只是人性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外在的表现为坚强,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临危不惧,能够勇于承担得起一切加载在他身上的苦难,可这种坚强的表现下又有谁知道他那脆弱的灵魂与人性?在真正触及他真正内心深处的灵魂、触及他人性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在外在的坚强下的脆弱的悲哀。众所周知关云长刮骨疗伤的事情。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在没有打麻药的情况下他竟然就可以直接进行刮骨,而且还一边看书一边疗伤,坚强吧?可是他的人性依旧是脆弱的。他终其一身,以“义”为先,这是他人性的最光辉点也是他人性的脆弱点,如果他不“义”而将曹操在华容道将其擒获,中国当时的情形怕又是另一番景象吧?而那些平时慷慨激昂、表现的坚强无比的人,在危难时刻却总是暴露出他们人性的脆弱来。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尤其是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这些有着外在坚强表现的人性往往极其为让世人所欣赏。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自己是脆弱的,是没有坚强的力量来将他支撑的。由此,对于有着坚强外在表现的人性有着一种膜拜心里,看不到他的脆弱;而对自己存着卑贱之心,忽视自己的坚强。
有时我们称一个人的个性为“外刚内柔”或是“外柔内刚”,却也从中反映了人性和人性的外在表现的不一致性。在这里借用一下,将人性的坚强看作“刚”,将人性的脆弱看作是“柔”。那么一个人的人性就会有四种组合,即为:A、外刚内刚 B、外刚内柔 C、外柔内刚 D、外柔内柔。其中“外刚内刚”型与“内柔内刚”型的人性基本与我们的生活中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是片刻就消亡或是升华。因为刚,刚到及至,就会夭折;柔,柔到及至,就会消亡。由于人性的不可确切的研究性,借助世间的万物都是一个彼此制约的矛盾体的理念,可以推断出不存在全是“刚”的人性,也不存在全是“柔”的人性。也由此,人性和人性的外在表现并不存在一致性,体现的是不一致性,这样就是刚中含柔,柔中含刚的两种类型了。所以说我们不能断下结论说一个人的人性是坚强的或是脆弱的。那些最普通的人民大众,尤其于中国的农民就是个显然的例子。几千年以来他们始终以脆弱的面孔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是弱者,是“柔”性的人。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却是人世间展现的最坚强、最“刚”的人性。不管遇见怎么的天灾人祸,他们总能在那贫瘠的土地上任劳任怨的劳作,而且是一代接着一代,世世代代竟然走过了几千年。在这个时候,你还人为他们的人性是脆弱的,是弱者是经受不起任何苦难的人吗?
其实,正如一个坚强的人在面临苦难的时候不免也会有脆弱的表现一样,一个脆弱的人在面临苦难的时候会有比那些坚强的人更为坚强的人性表现。这等例子破多,每个人的身边或多或少都有这个光辉的形象存在,对于有着一定社会地位、在一定范围内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不用多言,却是能体现人性的广大的底层群众更能完整的真正的表现出人性的“刚”来。不管是在什么朝代,什么时候,底层群众都为绝大多数,他们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的“柔”、“刚”的不一致性却最为典型。他们和自然的搏斗,和社会的上层关系,都体现在“柔”“刚”中。他们隐忍,可以“柔”为水,可以为绕指“柔”;他们不屈,可以“刚”为山,可以为擎天柱。整体而言,他们却是“柔中带刚”,富有同情感恩的爱心,看见别人受苦,可以伤心痛苦到“垂泪欲滴”,却也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刚强无比。如果说将广大底层群众的这种“刚”比作“矛”,而将他们的“柔”比作盾的话,那么就不会有“自相矛盾”这一说。
我们不断的寻找人性的根基,不住的探讨人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人性是极为脆弱的。有人这么说过:“社会是个大熔炉。人们生活在这个熔炉里,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绊绊的磨练,懦弱的人一经炼造,意志的熔点欲低,便是汇入芸芸众生的铁水;坚强的人一经熔炼,意志的熔点愈高,百炼成钢。”的确如此,“铁水”为芸芸众生所组成,“刚”却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来。不过不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刚”也是由“铁水”百炼而来不是吗?而人性,也是如此,人性是脆弱的,但是经过千山万水的爬涉,千锤百炼的磨砺,却也变得坚强无比。
对于人性,最让人琢磨不透却又让人极为感兴趣的是人性的持恒与善变。
人性的持恒最为恰当的举例莫过于关于爱情的坚贞和不渝了。“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等气壮山河的誓言莫不让人动容,天地莫不震撼。人性的持恒有时看起来是可笑且可悲的,有时却也是让天地万物所动容的。为了一个目标,为了情感的归宿,人们可以不屈的抗争,去争斗,去争取,任凭风吹浪打,却不移心中的那份坚持的理念,甚至人们可以抛弃精神和人性的寄托体,寻求人性和精神的永恒。有时他们的坚持变成不可理喻的迂腐,信念却不曾因为外界的风雨所动摇,执着的追求着。人性的这种持恒的追求是促使人们不断前行的源源动力,或许他们的生命是短暂的,然而他们却也是永恒存在的。这种持恒和永恒的存在不但体现在个体的追求上,而且更为让人动容的是体现在人的不断接替,不断的更新前进的过程中。人的生命本体是有限的,通过人类自身的繁殖发展却将这种追求推向了无限。他们一代代的坚持着,隐忍着,爆发着,不管怎么样,他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的步伐,也由此,人类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壮大。
不过,不单单独对爱情来说持恒是一件艰辛的事情,对于其他的人类所持恒坚持着的追求,坚持着对真、美、善的不断探询的过程也是充满艰辛和荆棘。不能否认,在持恒的路途上你不得不忍受着世人的冷眼,承受着无尽的孤寂和内心无助的凄凉。由于人生命的短暂,持恒的路是暂时看不到结果的,或许,终其一生你不过是在坚持,在追求,在为你内心中的真、善、美所开的美丽的花施肥浇水,至于花,你是看不到了。可是,对于有追求,向往美好的人性来说是不会在意这份结果的。其实,持恒的人性告诉你的不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存在着,而是告诉你为什么活着存在着。持恒之所以能够达到永恒,正是因为她告诉你为什么而不是为了什么。
其他的诸如善良、忠诚、仁义、和睦、礼信等等一切我们一直认为美好而且不懈追求的美德、修养都是持恒的人性的追求。没有对这些美好的事物和理念的追求,这些美好的事物和理念也就不复存在,他们的存在是因为人性的持恒的追求的结果。
却也不得不承认,这种追求在人性的持恒中是辛苦万分的。人的生命个体的存在时间是有限的,人性却是因为人的一直存在而存在着。人性的产生和灭亡是追随着人的产生和灭亡而行进的。所以,一个人的个体的消逝,只是他个体的表现出来的人性消逝,而不是人性的消失。而人们,总是在内心深处期许在短暂的生命中由自己这个个体来展现更多的人性的光辉,却因为承载个体人性的生命体的有限无法让这种人性当中的光辉无限的存在。要想将人性中的这种光辉无限的存在,那么就只有持恒了,将这种光辉用一个个个体无限的传承起来,形成无限。无限的存在意味着要持恒的坚持,持恒的坚持意味着行进中要饱偿艰辛、孤寂、痛苦、枯燥、单调乏味和不变的重复等诸多滋味,人们的弱小往往让他们无法承担起这种不断的重复、痛苦,艰辛、孤寂和枯燥乏味,那么,终究不可避免的便产生另外一个人性,那就是人性的善变。
在人性的持恒中确实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人性的善变。人性的持恒成为迂腐的时候,人们不免要对其嗤之以鼻,甚至痛骂不已,不过对于人性的善变历来人们对其是青眼相向。世界本来就是在变化中发展的,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自然也不可避免这个规律,人们也不断的在摸索、挑战、接受着变化发展,然而,人们对于人性的善变却从来都是不肯接受的。持恒到迂腐为人们所鄙视,善变却为人们所唾弃所不齿。在大多数人看来,人性是持恒的,变化是有的,但绝对不是善变。此刻张三,须臾李四,眨眼又是王麻子,没有自己的立场和持恒的理念,这却始终为众人所不齿,唾骂,甚至遗弃。我们暂且先不管人性本来是善亦或是恶的,但人性的表现所表达的追求的理念不可否认的是追求着善,追求着美好的,唯其如此,人类才得以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存在于世。
人们持恒的本着这种追求善追求美好的人性存在于世的时候,人性的善变却始终穿插其中,无法根绝。人性的善变使得亲情,友情,爱情所有的情感因素被抹杀;使得人们没有一个持恒的信念,变的虚妄无度。也由此,人的痛苦的产生不光是持恒中所遇到的艰辛、孤寂、凄凉、无助,还有善变将人们的希望抹杀,将人们引向虚妄无度。
与人性的持恒一样,人性的善变也产生一些诸如贪婪、惟利是图、背信弃义、虚妄、无度、堕落等等一系列的衍生人性。这些由善变产生的衍生人性之所以会产生,无他,只因为人们无法忍受持恒的艰辛和抵抗不了欲望的诱惑。前面已经说过,持恒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而且不管是对持恒的追求善还是对持恒的追求恶来说,都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这种持恒不免就要违背一些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如逆水行舟,做起来是很难的;而善变,基本遵循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顺水而下,做起来很容易。更为重要的是,持恒因为人类个体存在的有限性它的展现是一个人类的集体活动,而不是仅仅由人类个体来诠释;人性的善变呢,却是由人类个体来诠释的。事物的发展过程就像溪流的流经过程一样总是朝着一个易于发展,阻力小的方向发展。有位大家如此说过:做坏事是向下的,有地球吸引力的勾引,比较容易;做好事是向上的,面对地心引力的束缚,比较艰难。无疑,善变是向下的,不必有太多的束缚,做起来是很容易的,所以,展现给我们面前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善变。
其实,另一个让人性善变的原因所在是人性“欲”的存在。由于人性里的“欲”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所以在这里就不作讨论,以后在专门进行讨论。
善变的展现多了起来,而由此产生的后果却让我们触目惊心。持恒中所遇到的艰辛、孤寂、凄凉、无助与善变所带来的虚妄、无度、堕落、贪婪等比起来却是幸福许多。我们所说的持恒,是一种追求,是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不断前进的坚持付诸行动的人性的一种表达展现。无疑,这种人性的持恒所带给我们的结果是美好的,是幸福的。那么,人性的善变呢?它没有什么追求,没有自己的立场和理念,终其结果便是使得人们贪婪、堕落、背信弃义、惟利是图,最终将人们引向虚妄、无度,充当抹杀一切美好的屠刀。
不管是人性的脆弱与刚强还是人性的持恒与善变,还有其他的人性,都是作为人性的表现而言,我们将它划分为“性善”与“性恶”两大阵营,同样讨论的是人性的表现。至于人性的本源问题本来就是一件讨论起来很艰涩的问题,所以并不对它有多少的看法和阐述。以上讨论的人性的表现仅仅是人性的一小部分,仅仅是个人的一点看法而已,并不能由此一小部分就可以断定人性,所以,观点若有偏颇之处,莫要见怪。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一切皆有规则 |
Re:人性的脆弱 |
回复时间: |
2008.06.14 23:38 |
|
不见脆弱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