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梧桐书屋 收藏:0 回复:6 点击:4540 发表时间: 2008.09.15 19:36:11

给灾区小学贫困学生李静的信


  给灾区小学贫困学生李静的信
  
  2008年7月28日访问名山县新店镇新坝村小贫困学生李静的时候,跟她约好回家后会给她写信,她也答应收到信后给我回信,从此保持通信联系。我与李静小朋友还拉钩了。回家之后,首先补做功课,把几天里没有阅读的文章一一读完。然后,于8月2日凌晨给李静写了第一封信。
  
  信的内容如下:
  
  
  静儿:你好!
  
  爷爷说过回家之后给你写信,现在就给你写第一封信。
  
  你知道吗,爷爷回家后就把你的情况给家里人说了,他们都很关心你。爷爷的外孙女乳名叫米粒儿,今年7岁,该上二年级了。她很仔细地听外公讲了之后,也很关心你这位没见过面的姐姐。就是说,不光是爷爷,还有好多好多人都在关心你,爱你。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会平坦,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就像那天爷爷对你说的,任何困难和挫折都像天上下雨一样,挡不住阳光。你每天看到阳光的时候,就会想起爷爷说过的话。对吗?
  
  你永远都不要感觉自己不幸。爱与阳光同在。当你抬头看见阳光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温暖。那就是爱的温暖,是许许多多关心你的人给予你的无私的爱。其中有你的爷爷奶奶婶婶,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还有你从未见过面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更重要的,是你生活的那个地方,那座小山,那片土地,还有那条河和稍远一点儿的百丈湖,那是你的家乡,是哺育你成长的家乡。你感觉到了吗?它们一直在默默地爱着你呢。
  
  那天傍晚,爷爷走的时候,看到你的爷爷奶奶还在采茶。他们跟我挥手告别。我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呢?我看到了他们的真诚、善良、纯朴、勤劳和坚强。我看到了,世上什么困难、灾难都压不垮他们。你一定会像你的爷爷奶奶一样,对吗?
  
  你收到信之后就要给爷爷写信,咱们拉钩了的,对吗?写信的时候,告诉爷爷你的出生日期,要写清楚是农历还是公历,好吗?
  
  给爷爷写信,不要写感谢之类的话,就写你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情况,还有你想说的悄悄话,让爷爷始终知道一个真实的静儿。好吗?
  
  快复课了吧?静儿一定会好好学习,对不对?
  
  好了,今天爷爷就写到这儿。静儿替爷爷问候你的爷爷奶奶好,祝他们健康快乐!
  
  西安的爷爷:李茂信
  
  2008年8月2日
  
  (2008年8月2日2:22:28)(2008年8月2日14点20分左右寄出)
  
  
  这封信8月2日下午寄出,李静小朋友到8月19日才收到。她于8月22日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我出外旅游9月9日回到家中时信已经收到。这样漫长的邮递过程,让我回想起年轻时在新疆度过的岁月。那时候,书信是主要的异地交流方式,每次跟家里通信,往返都需要一两个月。
  
  
  下面是李静小朋友写给我的回信:
  
  
  爷爷:您好!
  
  8月19日收到您的来信,我很开心。现在我给您回信。
  
  爷爷,谢谢您把我的情况告诉您的家人,他们很关心我。
  
  爷爷您知道吗?每次别人说到关于我爸爸的事,我心里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伤心和痛苦。只要想到我的爷爷奶奶我就会坚强下去。
  
  我的爷爷奶奶婶婶都对我很好,爷爷您放心吧。
  
  我的出生年月是:1997年9月17日,是()历。
  
  爷爷,这是我第一次写信,可能没写好,请原谅。
  
  祝身体健康
  
  李静 2008年8月22日
  
  (注:李静小朋友有点粗心,究竟是农历还是公历,关键的一个字却漏写了。)
  
  (2008年9月15日19:16:21)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原创[文.浮生杂记]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苇海放歌 Re:给灾区小学贫困学生李静的信 回复时间: 2008.09.16 07:14

    李老师是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

回    复    

回复人: 梧桐书屋 Re:给灾区小学贫困学生李静的信 回复时间: 2008.09.16 17:24

    谢谢苇海放歌!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回    复    

回复人: 梧桐书屋 Re:给灾区小学贫困学生李静的信 回复时间: 2008.09.16 17:27

    给灾区小学贫困学生李静的第二封信
  
  静儿:你好!
  
  爷爷收到你写的信,非常高兴。
  
  你第一次写信,写得很好。意思很清楚,字也写得很工整,看得出你很用心。
  
  其实,写信并不难,就跟面对面说话一样。只不过因为爷爷耳朵聋,听不见,所以静儿就把要说的话写到纸上,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你的信里漏了一个字。“是历。”中间漏了关键的一个字,粗心了吧?以后细心点。写作业的时候也要细心,写完之后仔细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和漏字。这次,你只有一个别字:“祝生体健康”,应该是“身体”。
  
  爷爷给你寄去一本《安徒生童话》、一本《格林童话》,算是给你的生日礼物。你有空的时候读一读,从书中的故事里吸取点儿营养。
  
  噢,静儿和同学们玩过打沙包吗?静儿自己会不会做沙包呢?
  
  爷爷小时候,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自己缝过一个沙包。用旧的布,剪成巴掌大小的正方形,六块,然后两两相连地缝起来。最后留下一个拇指大小的空隙,慢慢翻转过来,这样就把针脚翻到里面,好看而且不会脱线。接着,把干净的沙子,就是没有泥土的沙子,从那个缝隙里装进去。不要装满,装沙包的四分之三就够了。最后,把那个缝隙用针线缝起来,沙包就做好了。静儿试着做一个好吗?
  
  爷爷建议静儿除了学好功课之外,空闲的时候,跟奶奶和婶婶学点针线活。从小练出一双巧手,将来会很有用处。
  
  今天就写这些。
  
  祝静儿生日快乐!
  
  西安的爷爷:李茂信
  
  2008年9月16日
  
  (写于2008年9月16日13:45:04,当日15点左右连同两本书一起挂号寄出)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给灾区小学贫困学生李静的信 回复时间: 2008.09.18 10:39

    善事!!

回    复    

回复人: 梧桐书屋 Re:给灾区小学贫困学生李静的信 回复时间: 2008.11.01 17:20

    李静小朋友写给我的第二封回信:
  
  
  爷爷:您好!
  
  我收到你给我的生日礼物,很开心。我很喜欢这两本童话书。而且我还在《格林童话》这本书里感受到了一个道理,比如《白雪公主》这篇故事,人活着不光是为了美,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不管你有多么丑,也是最美的。
  
  爷爷您说要我和奶奶婶婶多学点针线活。我看完您写的信后就试着做了一个沙包。虽然做的不好,但是我以后会继续努力做一个更好的沙包,而且我奶奶还说以后教我绣花呢!
  
  爷爷,我现在在新店中心小学读五年级。因为新店离安桥有点远,所以下雨天我就坐车。现在我已经学会了骑车,天晴就和我的姐姐一起骑车。爷爷,我会好好学习的。
  
  祝爷爷天天都开心
  
  静儿
  10月12日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回    复    

回复人: 梧桐书屋 Re:给灾区小学贫困学生李静的信 回复时间: 2008.11.01 17:21

    给灾区小学贫困学生李静的第三封信
  
  静儿:你好!
  
  你写的信,爷爷收到了,非常高兴。
  
  静儿上五年级了,学校离家远了,可是静儿学会了骑车,真好。只是,静儿骑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让家里人放心。
  
  静儿学会了做沙包,奶奶以后还会教静儿学绣花,这样太好了。静儿多学点儿本事,长大就能够依靠自己。可是,学针线活学绣花都不容易,要有耐心和恒心。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会学到本事。
  
  静儿喜欢看书,还能从书里面懂得一些道理,很好。看书,也可以帮助静儿学习写作。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周围的自然景物,作文就有许多内容可写。相信静儿以后会越写越好。当然,静儿不要忘记功课。学习知识要扎实,还要动脑筋,多想想。
  
  读书,学功课,可以使自己心灵,学针线活学绣花,可以使自己手巧。爷爷希望静儿做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
  
  静儿这次的信里有一个别字,“已经”写成了“以经”。以后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尽量不要写错别字。
  
  冬天快到了,西安已经有点儿冷了。静儿那里冷不冷呢?
  
  向你的爷爷奶奶问好!
  
  西安的爷爷:李茂信
  
  2008年10月31日
  
  (写于2008年10月31日19:15,11月1日中午13点20分寄出)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