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辽宁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人在天北 收藏:0 回复:2 点击:1329 发表时间: 2008.10.11 15:57:12

散记(21)


  散记(21)
  
  我只传达观点,并不陈述过程;我只发表心灵,并不公开隐私。
  
  当前的要务: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去恶存善。中国并不是没有好的东西,而是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生,错误的事物把正确的事物掩盖了。堕落比拯救容易,如果不择手段能够拯救出业已堕落的目的,我认为这就是“手段的拯救”!
  
  急就
  
  1、中国走向世界,属于一个哲学问题,因为中国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国家,而是一种文明的综合体。中国需要新的觉醒,一种达成谅解的希望,但这不能靠民族主义这种“想象的共同体”(见安德森的《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流布》)。确有一个不变的中国存在,即无声的中国。
  
  2、诗即史。中国将重归国风的时代,西方将重返赫拉克利特论火的年代。五十年后,美国将是一个完全的东方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作为两种互补的历史运动,均会终结。以分权制和代议制政府为特征的宪政不会是中国的诉求,我们反对多数法则带来的民主暴政,也反对把一人一票的普选制神化为救世原则或者理想化为公民的法定生命力。
  
  3、道,即路;道德,即人的道路。中国人讲究“以德治国”,几千年来,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所哺育的正是“德治”的理想,即“大同”“太平”的政治理想。西方人有过“黄祸论”,中国人却没有“白祸论”。中国自称为“中央之国”“居中之国”,正是源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国格。即使是水火不相容的宗教在中国也能共存,中国人说“‘和’为贵”“养‘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也总是文官队伍取胜,中国文化不具有侵略性。即便是六七十年代搞的“全民皆兵的汪洋大海”,也不能证明是中国人好战,那只能表明中国人的另一种品格,即“不在乎”……
  
  杂谈
  
  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不是汉族为主体其他民族为附件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不是单指人口少的民族,甚至也根本不是以统计人数为口径来判定的。任何民族首先是文化上的,其次是血脉上的,其次是地理上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我只承认多元化的美国有所谓“少数民族”,我不认为中国有“少数民族”。中国人从文化本质上说就是华夏人,不认同中国文化的人就不是中国人,他们只是中国的“客人”。
  
  2、中国人退化了!日本人把唐宋以后的中国人蔑称为支那人,我看这无可厚非。效法中国先人的韩(国)日(本)就腾达;反之,步支那人后尘的朝(鲜)越(南)就顽劣。古人云“礼失求诸野”,况且亚洲人本就是一家人。据章太炎的考证,日音是中国的唐音,韩音是中国的宋音,只是各有方音而已。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但是,何以东北亚的局势会如此不稳,中日韩何以会兵戎相见龃龉不断,血浓于水的台湾海峡何以拉锯至今?谁在制造一个不和谐的亚洲,是哪“一小撮人”在奴役亚洲的劳苦大众?
  
  3、我很敬重伊斯兰的原教旨主张,在西方强势文明的全球化阴影里,只有伊斯兰顽强而卓绝的保全了一个古老文明的尊严!历史上真正对西方文明形成挑战的只有他们的宿敌穆斯林。穆罕默德、撒拉丁(1138—1193)年代过于久远,就不提了。近的如石油冲击、圣战(恐怖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世人通常把源于西亚的所谓“恐怖主义”视为千夫所指,但在信奉真主的人看来,那些挑起反恐战争的国家恐怕才是最大的恐怖主义国家。西方人习惯把世界划分为基督徒世界和异教徒世界,并根据他们的经验理所当然地认定前者是精神优越的,千方百计要把异教徒押进异端裁判所,进而输出他们的“民主福音”。波兰“民主化”后工人说:“我们要的是民主,可是得到的是股票!”
  
  4、真正的硬通货是人心。苏俄政治清明时,物价长期保持稳定,数十年不变,人们甚至把诸如扳手这样的物品的价格烙在物品表面。纸币就是一种信用货币,但往往不如真金白银那样是一种诚实货币,它的票面价值往往会严重背离它的实际价值(购买力)。纸币的发行如果不以相应的实物贸易为基准,那就是标准的卖空买空,1935年国民党发行的法币就是一例,其目的不外乎是利用通货膨胀向人民征税。(据说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是独立于政府的私有机构,美联储发行货币而政府发行国债。考虑到美联储券即美元由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国际影响力,美联储券很可能就是套在世界人民头上的“万年债”,即只能还息,不能还本,也还不起本。)没有任何一次通货膨胀是人民自己故意制造出来的。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货币流动都是不以实物贸易为基准的虚拟贸易,如对冲基金,这是纸币本位(管理通货本位)濒于崩溃的征兆。总的来看,人们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产品(尤其是工业品)的价格,将会迎来一个长期的持续下降并最终稳定在一点的过程。
  
  5、史前史的研究,是为了寻找人类共同的文化基因,比如图腾理论。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整个人类进化史中只占据微小的部分,属于已知的范畴。存在过没有文字的文明如印卡人。在现有的拼音文字的鼻祖腓尼基字母诞生前,没有人确知人类曾经灭绝过多少种文字。我们不宜坐井观天似的奢谈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也不要把东西方文明的分野绝对化,看成是什么“文明的冲突”。历史确实存在一个未知的原点,这个原点不是书面上的坐标系,而是实际存在的宇宙的原点,是我们所有思想的原点,我们不过是以各自的方式从四面八方向这个原点会合罢了。
  
  备忘
  
  1、国民收入再(二次)分配机制应该透明化、阳光化,真正起到调节两极分化、巩固民生、充实社会保障的作用;取消流转税中的增值税、财产税等税种,逐步推行单一税方案;垄断行业的垄断利润如电信业的漫游费、公路业的收费站,都应该最大限度的取消;良好的政府不是手伸得很长、事事替人民做主的超级政府,而是教人民学会自我管理的小而便捷的政府。
  
  2、“农民工”这种备受歧视的模棱两可的身份,其实是对农民的变相徭役。古时没有“企业”这种经济组织,所以农民被征发去修万里长城(这是一项极其丑陋和懦弱的国防工程),“现代化了”以后,没有人再去修这种由人民血肉筑成的万里长城,但却有各种“政绩工程”和“血汗工厂”等等现代式的万里长城,等着各类“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去修筑;
  
  3、除由草书简化成的简化字外,应该停止使用简化字这种“邪体字”。山谷的“谷”和五榖的“榖”、地支的“丑”和醜恶的“醜”、頭髮的“髮”与发展的“发”、干戈的“干”与才幹的“幹”等等这类通假是必要的吗?消减偏旁部首是不是对汉字的偏废?何谓文字?“文”是偏旁、部首和单纯字,“字”是“文”的复合,“文”通过象形、指事、会意等方式,提示字的意思;通过形声等方式,提示字的读音,故称“文字”。简化字是不是阉割了汉字的优点?此外,还应该注重语文环保,加强字库的管理,建立方言博物馆。
  
  革命逸史
  
  1、饻,音西,八路军后勤部门将“食”和“衣”相合,创造了一个新的会意汉字——“饻”。顾名思义,就是指吃的合穿的合称,一饻等于几种实物价格的总和,以此作为战时军工企业的工资计算单位,后来也用于计算军费。饻的标准:,一“饻”所含的实物有:中等小米2斤、中等小麦1斤、油盐各5钱、中等白土布1方尺、中等家用煤1.5斤。工程师的工资是195.8饻到321.2饻;技术工人的工资是46.2饻到132饻。抗日战争时期在老解放区用作货币计算的单位的“饻”,从1941年一直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物价趋于稳定的1950年。
  2、(有删节)
  
  ——祖,徂也,一种祭路礼。古人远足,必祖于路。古人最远的行程大概是沟通东西方世界的那条穿越帕米尔高原的驼铃驿道。作为一种精神遗产馈赠给后人的这条远古的道路,今人给它起了一个梦幻般的名字:丝绸之路。复兴丝路,是一项神圣的民族使命,近乎于一种象征,这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政策,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每一个中国人,不论征程何在,都应当把丝路祖于心中,以为己任,以为继承,循着祖先的脚步奋勇向前!
  
  
  “离土不离乡”: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模式?http://www.ezeem.com/Forum/Read.asp?id=1235&no=286244&mode=next
  豆腐与中国革命http://www.chinadaily.com.cn/hqbl/2008-01/30/content_6431018.htm
  
  2008/10/07
  
  涉及敏感字符,有删节。全文在http://hi.baidu.com/%C8%CB%D4%DA%CC%EC%B1%B1/blog/item/2bd95229a2ea2ff899250a89.html
  写得匆忙,请您多批评和指正!


文坛.百味人生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胡杨林边的看客 Re:散记(21) 回复时间: 2008.10.13 17:36

    有关宗教同化的问题,觉得不是简单的事。纵然可以说有不同宗教在一个国度里共存,也有始终保持相对独立的现象存在。考察新疆、西藏,会发现一些事的。就新疆而论,世界几大文明均有在那里活动痕迹,现在的这个宗教现实,让人思量!
  
  较完善的宪政体制本身就有对“多数人的暴政”约束和纠错功能。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人在天北 Re:散记(21) 回复时间: 2008.11.02 21:0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