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贵州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雨季又来 收藏:0 回复:5 点击:5460 发表时间: 2008.10.30 00:01:31

也说后天


  一、正确认识当前国际环境变化
  稍早一点,我们都知道,最高的建筑是台北的101大楼,现在上海的经贸大楼从可利用上讲就已经超过了101大楼;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石油,最大的电影基地在印度的宝莱坞,已经不是好莱坞了,最大的赌城是澳门…..原来的美、日、德、英、法、意、加、俄八国峰会也不能单纯的作出他们的公报了,得考虑中、印、巴等新兴国家.面对华尔街的金融风暴,中国自然有自已的相应对策,而美国的政要,不断的给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打电话沟通.中国的态度,目前仍然是保持中国的金融稳定,就是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确贡献.态度明确,但中国结束东盟首脑会议之后,马上召开了亚欧首脑会议(本次亚欧首脑会议于10月24-25日在北京举行,是第二轮扩容后45个成员国的首次会晤),美国没有得到邀请,那不关美国的事,同时之前,中共召开了至关重要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虽然只说出台了关于农村问题的决议,但大家都知道,面对世界金融风暴,不可能不找对策.从次贷危机开始以来的几个月,我们看到了一个国际间典型的“智猪博弈”。布什成了卸任前最忙的总统,这个冬天,天上地下都在经历寒冷。
  一个次贷危机,带来了美国经济6000亿美元的损失,加上衍生损失,估计在12万亿美元;带来了房地产业、汽车、消费、投资等等领域的下滑,从美国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冰岛的国家也要破产,这美国也真够强大的,真是一只庞大的“蝴蝶”。带来了让格林斯潘老先生也要向世界道歉,他的绝顶聪明让世界百年一遇的风暴以华尔为中心卷向世界,让沉睡的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又在睡梦中醒了过来。
  从两房到雷曼到AIG,“大猪”只好让“小猪”们独自流泪了。
  世界从现在开始似乎正大经历第三次大的转变:一次是十五世纪欧洲国家的崛起;第二次是十九世纪美洲的崛起;第三次美洲以外的地区或国家的崛起,比如“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也有人说,从2008年8月8日那几个大大的脚印从天空走向鸟巢,世界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当然这是起码是几十年中国人的自强不息的结果。
  ――中国成为了经济大国――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0%。“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国家统计局报告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
  ――中国成为了政治大国――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成为了军事(核)国――军事力量肯定总量是大的,更何况拥有核武器;
  ――中国成为了文化大国――四大文明古国,文化的底蕴丰富,影响着世界。
  在变化得清醒认识自己
  中国是经济大国,但绝对不是经济强国,人均只有2000美元,在世界也只能排一百名之后,中国仍有不少人生活贫困,没有保障;
  中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中国只是世界工厂,不是世界经贸中心、研发中心;中国输出商品、中东输出石油、日本输出技术、美国输出美元(当然此刻最需要的是美元)。
  中国是官方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但仍然不是金融强国,老百姓的储备不多,而且是非常少的国家,赶上房价的上涨和物价的上涨,百姓还是很没支付能力的。国富民不富,基础不牢固。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不是一个品牌大国。中国人幸福之处是消费着世界的品牌,世界消费作中国的日用消费品。 这里似乎又看到了中国人的聪明,将“智猪博弈”用得十分充分,但都充分的当了小猪,过多地使用了OEM—“贴牌打工战略”,当美元贬值、调控力度加大时,沿海地区出现了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中国经济同样相对向下行走。今天(10月29日)中小企业得到了十亿元的贴息,同时中央出台了以创业促就业的指导意见,是希望小猪们尽快长成大猪。从智猪博弈中尽快转变到斗鸡博弈中去。
  中国是科技人力资源丰富最多的国家,但仍然不是科技强国。美国、俄罗斯、日本仍然在科技的许多方面领先于中国。
  中国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持续最长的国家,但生产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总体效率不高。单位产值的消耗能源量是发达国家的10倍左右,消耗的水资源是10-20倍,消耗的资源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
  二、目前中国经济形势
  2008年,无可争辩的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转折之年,宏观调控制目标已经由年初的“两防”转为“一保一控”。
  一是经济已由繁荣期转为调整期。由于受国际经济的影响,持续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显现,内部需求增长放慢,加上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使经济增长逐季回落,整体呈“四落两升”态势,即GDP、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增加值、净出口、投资增幅明显回落;消费价格PPI和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致使三大问题表现明显:中小企业出口受阻,生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生产企业由于成本上升和消费需求减弱,导致利润降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风险加大。
  面对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09年,国内外环境将更加趋紧,内部经济内生性变化带来的周期性调整压力将大于08年,内外环境的严峻,增大了明年经济进一步向下调整的压力:出口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消费的增长将趋于放缓;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中期调整期;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明显减弱。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如何在危机中避“危”寻“机”成为国人的第一观注。
  三、将来可能的政策选择
  一是趁人之“危”,借势。
  目前的世界经济,需要的是各国的统一行动,不是一国一地可以自行解决问题的时候,危机带来的是大量的曾经优良的资产变得相对贬值,曾经的苏联在第一次危机当前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经常被国外媒体拿来和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那么,中国在这波金融动荡中能否有所作为,化“危”为“机”呢?在这方面,大萧条时期的历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当时,有一个大国不仅没陷入危机,反而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这就是当时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1921年,俄国终于结束了长达7年的一战和内战。到1926年,在“新经济政策”推行5年之后,工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一战以前的水平。1928年,苏联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席卷西方各国的时候,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经济危机,恰恰成了苏联大国崛起的良机。
  当时的苏联采取了下面的对外经济政策:(摘抄) 第一,引进技术。 1929年,苏联同西方专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已达70多个项目,涉及冶金、工业机械、金属加工、燃料动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农业灌溉工程、汽车、轮船和飞机制造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截至1931年,苏联接受技术援助的项目增加到124个,总值为8300万卢布(当时,1卢布约合0.5美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尤其是在钢铁、机械、燃料动力、化工、汽车、拖拉机、飞机、造船等新的工业部门,许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据美国人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年)》一书介绍,斯大林曾说,“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 第二,大量进口机器。 这个时期,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机器的最大买主。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是卖给苏联。1929 ~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是销往苏联,到1932年这个数字为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 30%是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0%。在苏联的进口总额中,1929年机器设备的进口占了30.1%, 1932年则高达55.7%。1929~1932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资金总计60.1亿卢布。 第三,重视“智力进口”。 西方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大量的失业技术人员,他们被招聘到苏联工作。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达1919 人,技术人员10655人,分别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和20多倍。同时,苏联也通过“技术援助协定”等渠道,派遣人员出国学习。1929~1933年,仅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派往国外学习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就达2000人。
   二是授人以渔,蓄势。
  其一吸引国外贷款。 1929年之前,西方大国都不愿贷款给苏联,即使贷款也附有苛刻的条件。但西方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使得苏联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1929~1931年,苏联先后从德国、奥地利、英国、意大利、美国、芬兰、日本、挪威、瑞典、丹麦、比利时、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私人银行获得贷款,到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
  其二,对可以利用的优良资产,包括有形的无形的资产,适当注资,走出去战略在现在是很多企业家的选择。决策中当然是对对象的情形得了解清楚,与自己的发展方向认识清楚,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是固本强身,造势。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提出合作共赢的建议。 1933年6月,苏联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提出一项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计划,建议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长期贷款,以保证苏联正常出口,苏联则准备在短期内向国外提供总值约为10亿美元的订单,并可能在近期内购买1亿美元的有色金属,2亿美元的黑色金属,约1亿美元的纺织品、皮革原料和橡胶,约4亿美元的设备和5000万美元的消费品。这些建议,既有利于苏联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西方国家缓解危机,应该说展现了在国际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对于企业而言,现在只是练好内功的有利时机。出了向外外,对国家经济政策也要利用好,科学发展观得真正用在实处,内需扩张与自己有无限相关之处,在刺激内需的各项政策中,必有一条适用于自身之处,内因与外因的有效结合,必然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造势之机便会到来。
  

   

热点.时事关注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雨季又来 Re:也说后天 回复时间: 2008.10.30 00:08

    数据来源于上课笔记,苏联的案例来源掌讯通-孙力舟的文章
  在此说明。

回    复    

回复人: 木水 Re:也说后天 回复时间: 2008.10.30 10:49

    认清当前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美灵 Re:也说后天 回复时间: 2008.10.31 13:16

    认清形势,看清方向,采取正确措施,后天的中国将会向更加美好的前景腾飞.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彼岸罄城 Re:也说后天 回复时间: 2008.11.01 22:30

    恩 支持楼主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阿倩 Re:也说后天 回复时间: 2008.11.15 22:29

    倒记时所?先说后天,再说今天、明天~~~~:)))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