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如何延续生命的话题 |
一个如何延续生命的话题
(一)
目前,在全球人群中存在许许多多健康问题。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肥胖症、不安全的性行为等都是当今世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卫生部报告:我国高血压疾病患病人数已高达1.9亿;血脂异常的有1.6亿,北京从1984年-1999年15年之间,胆固醇平均增长24%(40mg/dl);全国糖尿病患者约2000万;肥胖着约6000多万;超重者达2亿多;烟民3.3亿;被动吸烟9亿。每年主要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达1100多亿元人民币。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大量疾病的产生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隐患,是社会的巨大负担。
在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中,除了富人们的营养过剩、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贫困的因素外,缺乏运动也是健康问题的一个隐形杀手。
科学实验证明,不让吃饱的老鼠能够活得更长久。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为了寻找食物而不停地奔走和劳作。
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其中一些基因至今仍停留在石器时代。那就是机体的代谢系统适宜于一种很大的体力活动输出、我们的祖先为了获取食物以延续生命而奔波,多数情况下他们也是处于一种半饥饿状态的。在进入农业社会的几千年以来,食物的问题才逐步得到保证,但是人民的食物消费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近一二百年来的工业革命,不仅使家畜家禽的饲养工业化,更使机械化作业代替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快速脱离了历史发展的自然轨迹,食物中摄入太多的能量和油脂,加上越来越少的体力活动,使许多疾病悄然而生。特别是在象我们中国这样一个飞速崛起的国家中,大多数人都是从饥饿或者刚刚解决了温饱中走来,对高营养食物的贪婪和追求是势不可挡的。对现代文明的享受欲望也是十分强烈的。一些人,为了补回过去的“损失”,对从前热切渴望的肥酒大肉、珍肴美味,无限制地享用。与之相随的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生活与工作节奏的加快,出门坐车,入楼乘梯,久坐不动,已成为当今许多上班族们的普遍生活规律,于是便出现了时下人们常说的“富贵病”。一些人的健康状况甚至出现了不如饥饿的老鼠和整日为了生存而辛勤劳作的祖先们呢。
医学专家们不住地惊呼:“危害人类健康的肥胖症、动脉硬化、肝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结石症等病,都与运动不足和行走的减少有关。缺乏运动是死亡、疾病和残疾的根本原因。
WHO关于危险因素研究的初步资料表明,缺乏运动,或者说久坐不动或少动的生活方式是全球十大致死和致残的原因之一。WHO估计全球每年有65%的人口没有进行足够的体力活动。每年因体力活动不足死亡者超过两百万。
类人猿为什么会由四肢行走进化成直立行走的人?就是得益于长期攀爬和奔跑的原故。现在,说一些人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已不再是对懒惰和无知的讥笑和嘲讽了;反而是有汽车不乘,有电梯自爬者可能要受到贬责。可以这样概括:我们对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对身体健康的认识正处于一个十分矛盾和混乱的状态之中。为了国富民强、为了建设和谐社会,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把“走”字作为科学的养生之道列为议题加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
走的意义和作用到底有多大呢?众多的医务工作者说,“如果不进行锻炼,不积极行走,会使肌肉缺氧,导致肌肉酸困无力,精神不振”。所谓“人老腿先老”,说的就是此道。走,可以缩减或延缓骨质增生和保持关节的灵活性;走,可促进下肢血液向上回流心脏,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走,可以加强全身肌肉的工作,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对细胞的营养,特别是对心肌细胞和大脑的营养起着良好的作用;走,还可加强肺的吐故纳新,使氧气与二氧化碳更充分地交换,使呼吸变得深沉有力,有利于锻炼肺的功能。
为了增强体质,为了健康长寿,为了所从事的事业,为了家庭的幸福,有识之士都应该抛弃“身份”、“层次”和所谓的“高贵”,动起来、走起来, “安步当车”。特别是那些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的中老年朋友们,千万不要忘记人类祖先遗传给我们的关于”走”的功能。
一般地说,走步的好处是通过物理的作用,直接促进生理上的健康。而走步真正的好处是通过精神的作用,进而促进心理上的健康。有的人只把走步当做任务来完成,那是只有走情,没有心情。有心情的走步,是把走步视为一种情调。走出感悟,走出实效。
当一个人无拘无束地走在大路一侧的人行道上的时候,可能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对大脑皮质是一种温和有节奏的刺激。它能有效地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沿路可以随心所欲地欣赏街市的美景,感觉来往行人的节奏,体会街市的繁荣和张扬。会觉内心充实,情感激昂,浮想联翩。当进入工作状态时,通常情况下一定会有一份好心情。
一个健康的人是这样,一个有行动能力的患者其实也是这样。
当你拖着带病的身躯在家人的呵护下,漫不经心、悠闲地走在公园里,溶入每天必都日浴的老年人中间,他(她)们“老小孩”的心态和“老玩童”的举动,定会把你感染。他(她)们衣着随天、坐站随便,举止随意。相互间没有职务尊贵之嫌弃,没有级别高低之奉承,没有贫富差距之嫉妒;有的是开怀的大笑,无饰的高歌,自由的畅侃。看到昂扬之气,多数患者求生的欲望和对长寿的渴求会油然地萌生并变得更加强烈。
台湾著名田径运动员纪政曾经说过:“人真的很幸福!一生下来,就有交通工具(双腿),也教会我们一项运动!,这项运动就是走路。”
走路的理由是: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首先它是免费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需要的只是走出去;每走30步,可以消耗1大卡的热量;每走1步,牵动到全身95%的肌肉;走路是认识环境最好的方式;走路能使心情愉悦一个途径。
步行是唯一能终身坚持的锻炼方式,步行锻炼不容易发生骨折或其他意外。
从多方面的经验看,走路对健康的益处非常明显,对预防心脏病;降低高血压;避免老年痴呆:预防动脉硬化;预防糖尿病;远离乳癌威胁;预防骨质疏松 ;走路可减轻抑郁症;可以延年益寿。这些道理正在变成一部分健康理念比较先进的人们的行动。在众多的晨练、晚练人群中,参与“走”练的人越来越多,在广场上、在小区内,随处可见。虽然人们走的速度是因人而易,但是,目的是一致的----要靠自己的两条腿,走出健康来,走出长寿来。
(三)
有学者提出,保持健康的基本要求是健康人每天应该走一万步。包括:上下班路上行走,上班时办公室内、办公室间行走,到餐厅吃饭时行走,外出购物行走,做家务时行走,外出散步,休闲游玩时走,进健身房走等。
从科学的角度讲,健身走的方式包括:散步,走楼梯,倒步走,踏步走,快步走,越野行走
有句名言说得好:腾不出时间运动的人,早晚要腾出时间生病。因此,21世纪的健康口号中提出这样的设问:你想健康吗?请您走路!你想美丽吗?请您走路!你想聪明吗?请您走路!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走与不走,也是一种习惯。习惯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恬淡的情绪习惯有助于强身长寿,而其中记载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以及“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了生活习惯与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在走与不走,多走与少走的问题上也应该逐步形成习惯。长期伏案工作和学习的人必须明白,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走的习惯,懒得进行有效的锻炼,就会使自己肌肉缺氧,导致肌肉酸困无力,精神不振。而那些肥胖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结石症等病魔,都在伺机寻找那些运动不足者作为猎取和进攻对象。
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是一项简便易行人们喜爱的运动方式。尤其对脑力劳动者和中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坚持散步是增强体质与恢复健康的一种好方法。以每分钟60~70米的一般速度散步一小时,消耗的热量相当于慢跑2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中老年人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散步一、两小时,新陈代谢可增高48%;通过散步方式吸入的氧气比坐着吸入的氧气要多2~3倍。
美国一位学者认为,散步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颇有益处。散步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减少血管壁破裂的可能性,减少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在动脉管壁上沉积的机会,减少血凝块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的发病率。此外,由于散步时血管平滑肌得到松弛,有助于高血压病人降低血压,并能缓解头部血管痉挛,有利于减轻头痛等疾患。
在我们相识的中老年人中,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少,在对他们的访谈中得知,走,必须顽强地坚持,这是他们不容怀疑的共识。原供水处的党委书记杨 忠同志,就是一个依靠一个“走”字和脑出血后遗症搏斗了十几年的典型和榜样。他在重病之后能够继续存活,除了家人的倾情呵护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常年坚持走,使他获益匪浅。这是诸多同煤人有目共睹的。还有我的邻居高、郭、钟三位老同志,他们也都是因为患脑出血,从半身瘫痪“走”向独立的。我是亲眼目睹了他们之初由家人或陪伺人搀扶着艰难地起步,那脸色的痛苦和举步的艰难是谁看了谁揪心。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凭着一个对“走“的韧字,目前,都“走”出了困境。走向了光明。
把走作为一种体育锻炼,还应当讲究姿势动作。正确的姿势应当是: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腹部稍内收,臀部肌肉保持紧张,双腿交替前摆,自然放松,两臂协调摆动,并配合有节奏地呼吸。
改善健康的有效手段就是增加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不但可以降低多种疾病产生的危险性,还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 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和骨折;增强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和其他功能; 有助于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融合;促进心理健康,改善认知力。
加拿大 :1981-1995年体力活动人口增加了16%(从21%增加到37%),这降低了患心脏病的危险性,仅1995年,节约了卫生保健开支1.9亿美元。体力活动人口每增加1%,仅心脏病一项就可减少1020万美元的卫生保健费用。
美国:投资1美元于体力活动(时间+器具)就可节约3.2美元的医疗开支。 体力活动者与不进行体力劳动者比较其医疗费相对低些 。估计每年每人因体力活动可节省的费用为330美元。
医学界一般认为,开展科学健身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体质检测及评价,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机能及身体素质状况,通过日常体力活动状况评价,客观的了解自己体力活动的水平,然后通过专家指导合理开展健身,并持之以恒。
为增强和保持健康需要多大的运动量?健康的成年人预防疾病所需要的最少运动量是每天至少做大约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短时间活动累计达到30分钟)。即每天要消耗热量约150卡路里。
中等强度判断标准是:运动中感觉气喘但还能够说话。
心率相当于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0%。
建议青年人每天至少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60分钟。
在家可以进行的体力活动 :
进行扫地、抹窗等家务活动 ;
晚餐后外出散步半个小时 ;
下班回家提前2个站下车,步行回家;
回家不乘电梯,爬楼梯;
跟着电视运动节目做10分钟的体力活动。
在工作时可以进行的体力活动 :
在电脑面前工作时,不时转动您的肩或者您的脖子;
在不同办公室之间活动时,不坐电梯,爬楼梯;
每工作1小时,站起来运动10分钟;
上班时提前一个站下车,步行到办公室。
同事之间把开展某些体力活动作为工作之余的一项共同爱好。
在人海茫茫的万花筒般的世界里,走路是需要双足着地的;然而只要你有独立的精神,独自步走的妙处是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
脚步声可以让人在浪漫的写意中自然地体会到生命的节律。伴随着生命的节奏,是一种充实的感受,是一种冲动的激情,一种潇洒的仪态,一种智者的达观。它可以让人去尽情地展开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健康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2008年9月)
一个人这样才算健康呢?---延续生命话题之二
每一个活着的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如何使自己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老年人是这样;年轻人也是这样。一个人这一辈子,苦也罢、乐也罢;穷也罢、富也罢。都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特别是象现在,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我们发现,也有不少人对于自己是否属于健康人群知之甚少。有的甚至盲目乐观。怎么才算健康呢?
世界卫生组织经过对全球调查显示,真正达到健康标准的人只占5%,约20%的人是需要诊知的病人,其余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为此,一些有识之士是这样说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十条标准,为我们监察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依据。每个人都可以对照这些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经常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做有效的调整和治疗。尽可能地把健康指数提高到最佳状态。
这十条标准是:
一、看你有没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不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
二、看你是不是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物的巨细;
三、看你是否善于休息,睡眠良好,看你能否在半小时内入睡,成人的睡眠时间是否能维持在7---8小时;
四、看你是否属于那种应变能力强、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的人;
五、看你能否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的能力。一年内患几次感冒属正常。但是,总感冒就说明抵抗力下降了;
六、你的体重要正常,身体要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要协调。计算方法是: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BMI在18,5—24,9属于正常范围。如果超过25就要注意了;
七、经常测试你的眼睛,看其是否明亮,反映敏锐,眼睑发不发炎?
八、要了解你的牙齿是否清洁,无空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是否正常,并且无出血现象;
九、看你的头发是否有光泽,无头皮屑;
十、看你的肌肉、皮肤是否有弹性?走路是否感到轻松自如。
经常用这十条标准衡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准确地找到健康水平定位是十分有必要的。你会自觉地选择锻炼方式和建身活动;你会自觉地加强自我保护,力争使自己能够保持或者晋升到属于5%的那些健康人群中。那将是天大的幸事。它比万两黄金更宝贵! (相关资料摘自生命时报)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木水 |
Re:一个如何延续生命的话题 |
回复时间: |
2009.01.04 09:46 |
|
呵呵但愿人人健康长寿
|
|
回复人: |
les |
Re:一个如何延续生命的话题 |
回复时间: |
2009.01.09 01:39 |
|
如今社会,心灵的健康比肉体的健康更加重要.
------------------------ LESLIE CHAN
|
|
回复人: |
静雪 |
Re:一个如何延续生命的话题 |
回复时间: |
2009.01.22 17:27 |
|
一篇好文章!
我喜欢走路,那是一种让身心都舒展的有意义的运动。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