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读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云轩主 收藏:0 回复:1 点击:4847 发表时间: 2009.08.20 07:08:38

《八大山人在介冈》之十七


  《八大山人在介冈》之十七
  萧鸿鸣 著
  
  5、补充“个山”内涵的蔡受第五跋
  
  “=(木火土水金)=(丨下⊙)咦,个有个,而立于一二三×之间也。个无个,而超于×三二一之外也。个山个山,形上形下,圆中一点。
  减余居士蔡受,以供个师,已而为世人说法如是。”
  
  钤起首印:硕果,名款印:减余圆者、成山受之囗囗。
  
  该段跋文,王方宇先生在《荷园主人——八大山人生平及艺术(1626—1705)》38页(美国耶鲁大学1991年《Master of the Lotus Garden The Life and Art of Bada Shanren(1626-1705)》该著作在中国大陆无翻译本,故依原文照录。)、《八大山人的书法》61页(文物出版社《八大山人•书法集•二》1997年12月。)中,将其定为“第八跋”,其原因未加说明。鸿鸣所定顺序,从三个方面而出:1、从《个山小像》跋文题写布局来看,彭文亮的“第四跋”后,布局已现均衡,蔡受跋文,为《个山小像》第二部分跋文之开始,题跋者与像主八大山人均都会在跋文之开始考虑到跋文的布局,蔡受之跋,是为第五跋。若为第八跋,此处蔡受跋文的位置,似乎没有预留的必要;2、八大山人借刘恸城之口所作的自跋,阐释自己“个”及“个山”的意义,尚未充分,蔡受在刘恸城的阐释后,对“个山”之“个”的意义,作进一步的阐释,故该跋当离八大山人题写刘恸城赞语的时间不远;3、蔡受对这段跋文的解释是“以供个师,已而为世人说法如是”,说明蔡受已经领悟了饶宇朴跋文中的“兄此后直以贯休、齐已目我矣”的意思,更理解了彭文亮“老烟霞”的意思,故说“个山个山,形上形下,圜中一点”,不管八大山人是在明宗室和禅门的“圜中”,还是在明宗室和禅门的“圜外”,均以“个”中和“个”外而立。故蔡受之跋,当在彭文亮之后。
  蔡受题的这段跋,被后人视为“费解的奇文”(详见汪世清《八大山人的交游》江西美术出版社《八大山人全集》第五卷•附编,1097至1119页。)。蔡受这则奇文,奇则奇矣,怪则怪矣,但不外乎两个问题,是蔡受从另一个角度,在补充《个山小像》前四跋当中未能详尽的问题。一,八大山人在明宗室江西宁藩当中的“个有个”与“个无个”的意义;二,八大山人在禅门当中的“个山”之号的来源意义。
  蔡受跋文的开头第一个字“=”,是蔡受自己所造的合形文字,蔡受将明皇宗室世系轮替的规律、即五行当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字拼在一起,而有了这个其异的符号。
  明代自太祖朱元璋以后,其子孙的世系排列均依五行而定。“国初,置大宗正院,秩正一品。洪武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设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嫡庶名封生卒婚嫁谥葬之事。凡宗室有所请,即为上闻,听天子命。初以亲王领之,后但以勋戚大臣摄府事,不备官。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下字俱用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府不拘。”(据《弇山堂别集》卷十二•皇明异典述七•更定旧官)
  朱元璋驾崩,将皇位交给了因早逝的太子朱标之子、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即惠帝朱允炆。皇叔燕王朱棣与宁王朱权发动“靖难之役”,燕王成为了成祖永乐皇帝即成祖。成祖传位其子仁宗朱高炽,朱高炽与朱允炆为同辈。接着续传下去是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在诸皇帝的名字当中,均有“炆”“火”旁,“棣”木旁,“炽”火旁,“基”土旁,“镇”金旁,“深”水旁。因朱棣篡权,原本帝位传续的顺序应当是“火、土、金、水、木”,变成了 “木、火、土、金、水”顺序,并得以往复循环延续帝位。
  但是,这种帝系顺序的变化,并未影响到原来以建文帝朱允炆为坐标的明宗室子孙取名“下字俱用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的变化。以江西宁藩为例,宁王朱权位下世系的二十个字为:
  
  “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宁王朱权长子“磐烒”,“烒”为“火”旁;朱磐烒长子“奠培”,“培”为“土”旁;朱奠培长子“觐钧”,“钧”为“金”旁;朱觐钧之子“宸濠”,“濠”为“水”旁。八大山人的曾祖父“朱拱桧”,“桧”为“木”旁;祖父“朱多炡”,“炡”为“火”旁;父亲“朱谋=(堇土鸟)”,“=(堇土鸟)”为“土”旁;八大山人的谱名为“朱统=(林下金)”,“=(林下金)”为“金”旁。这个顺序,依然是定制当中的“火土金水木”。
  然而,蔡受的这个合形文“=(金火土水木)”,以书写从右至左的方式,既没有依照定制当中的顺序“火、土、金、水、木”排列,也没有依照朱棣篡权后的帝系“木、火、土、金、水”排列,而是以八大山人•朱统=(林下金)的“金”旁顺序为起始,依次为“金、火、土、水、木”的全新排列方式,这不能不说是蔡受在“奇”中,蕴含他所赋予的全新意义。
  故蔡受在后面跋文的解释中说:“个有个,而立于一二三×之间”,“个无个,而超于×三二一之外”。为此,蔡受又特作合形图“⊙”,将“个山”进行了形象化的补充。为了引起读跋者的注意,蔡受又特作惊叹之语道:“咦!”随后这才开始解释:“个山个山,形上形下,圜中一点”,即将圜中一点的“⊙”拦腰分开,便成为了“=”,实际上便是“个山”两字。话说到此,蔡受为八大山人“个山”号所作的揭秘解说结束,并以此特作说明:是自己在替八大山人“为世人说法”。
  蔡受的“=”(金火土水木)合形文,既在于说明八大山人是明宗室这“火土金水木”当中的“个有个”之“个”,又是帝系“木火土金水”当中之“金”的“个无个”。这是蔡受在说八大山人不是朱棣帝系之子孙,“不是”即为“没有”,“没有”当然就是“个无个”。
  八大山人的这个“金”个,以刘恸城赞语中的“个无多,独大”的意思,在刘恸城写此赞语之时的康熙六年(1667)丁未、八大山人时年四十二岁而论,原本隶属宁藩弋阳王支的八大山人•朱统=(林下金)辈分就大,不管是宁藩当中的“谋”字辈,还是帝系当中与宁藩“谋”同辈份的前一辈,几乎已经是所剩无几。作为宁藩女婿的刘恸城,对此当然是十分清楚的,故而在其赞语中说:八大山人“个山”之号“个”的立意,是“个无多,独大”。
  正因为此时的八大山人“个无多,独大”,当然在蔡受这个以“火土金水木”明宗室“圜中一点”的八大山人,自然就“独大”,既“独大”,理所应当也就被蔡受排在“=(金火土水木)”这个合形文字之首了。
  蔡受的跋文,是以八大山人在明宗室当中的身世为出发点,用奇特的形象思维方式,来加以说明和暗寓八大山人的身世背景。
  蔡受(生卒年不详)字白采,江西赣州府宁都县人。据道光黄永纶,杨锡龄纂《宁都直隶州志》卷二十二•人物志•州文苑•六十五:
  
  “蔡受,字采白,邑廪生。诗文具别调,图篆字画无师授,笔墨所不至者神通其妙。康熙戌午,应亲王安藩大将军聘,至长沙幕中,敬礼有加,尝为王移火灾用兵,占验多其中,王曰:以子之才,不当寄疆场发迹之任耶。拟凯旋奏大用之,病假归道卒。著有《鸥迹集》。”
  
  蔡受的诗文怪谲,与众不同,故地方志称其“诗文具别调,图篆字画无师授,笔墨所不至者神通其妙”。《宁都直隶州志》卷之十一•风俗志•州•三还载曰:“古文之学,非前后相承不能酿为风俗缙绅录载阳都风俗士习古文,近归安徐氏选《国朝二十四家古文》亟称之,盖邱、魏、李、林、曾、彭、诸君子,而外同时,如杨一水文彩,魏石床书,蔡白采受,温智先应崇父子、兄弟,咸以古文教授后学……皆能恪守师法,不失渊源,盖其所由来者渐矣,所望后起之秀禀经酌雅,以古文为时文,不怵心于一己之得失,不流转于他人之毁誉,庶几不负此名称云。”可见蔡受的古文,在当时宁都人的心目中,是仅亚于“易堂九子”为宁都“立风建俗”的人物。其所著《鸥迹集》二十一卷,今有传世。
  蔡受的跋文写于何时?跋文没有交代,但以《个山小像》的问世以及前四跋的时间推论,当在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饶宇朴跋文之后,至康熙十九年(1680)八大山人在临川“病颠”之前的三年间。因为《个山小像》在八大山人自康熙十九年还俗之前,《个山小像》便留在了佛门,并一直流传至1955年在奉贤寺发现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这三年间,蔡受于康熙十七年(1678)“戌午,应亲王安藩大将军聘,至长沙幕中”,而蔡受至长沙后,一直到“病假归道卒”。故该跋只有康熙十七年“戊午”,蔡受由宁都前往长沙途径奉新芦田耕香院的这个时间,是蔡受唯一能为《个山小像》作跋的时间。
  蔡受与八大山人相交于何时,蔡受的《赠雪师》七古一首有所说明,诗曰:
  
  人言我怪怪不足,我眼底见惟一秃。师奇奇若入水矾,才磨缸角尘不顽。辟易而奔结作山,巉峨突兀缸心间。清天浊地维南北,尔我茫茫元不识。忽然谁泛白莲花,结跏趺坐到吾家。(据《《鸥迹集》卷十一)
  
  诗在前阙说蔡受自己的“怪”,远不如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的“奇”,奇在象明矾入水一样,使人不能觉察。“辟易而奔结作山,巉峨突兀缸心间”之句,当为蔡受对耕香院的位置和对八大山人在耕香院的感受。蔡受在赞誉八大山人之后,诗的下阙说到了两人的关系,奉新与宁都虽说南北相距几百里,原本是“清天浊地维南北,尔我茫茫元不识”,但却“忽然谁泛白莲花,结跏趺坐到吾家”,说明八大山人曾有寻访、拜会蔡受之举,这是八大山人与蔡受的初晤。自此,这位“人言我怪怪不足”的蔡受,与八大山人成为了相知,其眼底亦只有“惟一秃”的八大山人了。
  这次前往长沙途径耕香院,显然已经是老友相会。故在跋文中说:“以供个师,已而为世人说法如是”。蔡受“为世人说法”的跋语,从另一个侧面,暗含了八大山人在奉新芦田耕香院的身份,是一个“说法”的长老头陀。
  该诗虽未署年限,但以其语境,以及结合《个山小像》跋文“以供个师,已而为世人说法”的语境,该诗与跋文当作“康熙戊午”蔡受来耕香院与八大山人再次相唔的同时。
  这次相唔,恰逢快到中秋,而“中秋后二日”,正是八大山人的生日。于是,两人相唔之后,八大山人将已问世四年的《个山小像》展示于蔡受,请蔡受为《个山小像》作跋。蔡受在读了饶宇朴的跋文和刘恸城的赞语后,作为老友,他不仅知道八大山人的身世,更知道八大山人在明宗室中的“统=(林下金)”的“金”属辈分,于是将“金”作为明宗五行排辈的起首,并有了这段让后人感叹“费解的奇文”。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蔡受与八大山人的相唔,不仅是他两人,还有一位特殊的朋友,这位“同心之伴”,就是叶徂徕。
  叶徂徕,安徽歙县人,字秋林。宁都魏礼()与其有交,并有文介绍曰:“斯人也,独立而何所思?戴氊被氊而衰博有仪,衷武灵之服而佩刀垂,红日当头而照汝颏顋,吾不能测其机噫!果何人哉?吾识其为叶徂徕。”(据《魏季子文集》诗•卷之一•杂言•九•《叶徂徕小影》)
  在蔡受的《鸥迹集》卷二十一《题画杂体》当中,还记载了八大山人为其作扇画,题为《雪师为徂徕叶子作扇画》,记载该事甚详:
  
  “巨月一轮,月心兰一朵,其月角作梅花。题诗云:‘西江秋正月轮孤,永夜焚香《太极图》。梦到云深又无极,如何相伴有情夫。’复呼叶子属予为词。予答之云:‘三五年头欠一春,同心之伴语情亲。媒人悄悄冥冥立,记得今朝廿五辰。’诗末注曰:‘有索解者,予曰:巨月一轮,三五也。同心之伴,月心兰也,用易如兰。媒人者,梅花也。悄悄冥冥,在月角也。兰梅瓣各五,合之三五,则廿五也。是日即廿五日,扇作。’”
  
  这一雅集,不仅记载了八大山人、蔡受、叶徂徕三人的“同心之伴”关系,更从诗文中见证了八大山人自临川回到耕香院后的巨大思想变化和行为。
  《欧迹集》中所收诗,其著明年份者,最早为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最晚为康熙十九年(1680)庚申。故可知《雪师为徂徕叶子作扇画》,一定也是蔡受在康熙十七年(1678)“戌午,应亲王安藩大将军聘,至长沙幕中”前来耕香院与八大山人相唔之际。
  文中的“廿五日”,因八大山人的题诗中有“秋正”,语,故可推知是“戊午”之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秋正”的当日。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蔡受之跋的顺序,当位于第五跋,是写于八大山人四帧自跋之前的。
  由此,可知康熙十七年戊午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这天,八大山人、蔡受、叶徂徕三人在耕香院内“语亲情”的活动和谈话内容:蔡受为《个山小像》作跋,八大山人为叶徂徕画“巨月一轮,月心兰一朵,其月角作梅花”扇,并题诗“西江秋正月轮孤,永夜焚香《太极图》。梦到云深又无极,如何相伴有情夫。”八大山人题诗后,又对叶徂徕说:请蔡受“为词”作答。于是,蔡受在是月“廿五日”再于诗后写上“三五年头欠一春……是日即廿五日,扇作”的跋语。
  八大山人诗中的“月轮孤”、“太极图”、“梦”、“云深”、“无极”和“相伴有情夫”语,透露出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八大山人自临川回到耕香院后,地方志当中所记载的“往见临川令,愿得一妻”(据乾隆四十八年刊行《广信府志》寓贤。)的事实。及至蔡受的诗及跋文,从而明确地告诉后人:在蔡受、叶徂徕在耕香院相唔的日子里,三个知心朋友之间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为八大山人“谋一妻”的话题,或更直接地说,叶徂徕到耕香院的目的之一,就是来为八大山人做媒的。
  为更好地理解《雪师为徂徕叶子作扇画》的全文,鸿鸣在此不避附赘悬疣,将这一奇文,作白话释说如下:
  康熙十七年(1678)戊午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这天,八大山人为叶徂徕画扇面一帧,扇面上画了一轮巨月,月当中有兰花一朵五瓣,月角又作有梅花,亦为五瓣。八大山人题有一首诗,诗云:“西江秋正月轮孤,永夜焚香《太极图》。梦到云深又无极,如何相伴有情夫。”八大山人题完诗后,对叶徂徕说:请蔡受再作诗。蔡受于是作答诗一首:“三五年头欠一春,同心之伴语情亲。媒人悄悄冥冥立,记得今朝廿五辰。”该诗因有长注,当未被题于八大山人的画上,但该文后有“扇作”二字,鸿鸣以为,或写于扇之背面。蔡受以“怪”闻名,其诗文亦“具别调”,故而在诗后作注解说:巨月一轮,暗寓正是十五日的月圆之夜;古有“金兰结交”之说,故说“同心之伴,月心兰也”,《易经》说“……”。月角之梅花,是譬喻“媒人”,即指叶徂徕。“悄悄冥冥”,是说此事颇为机密,因为八大山人此时尚为耕香院住持,故曰。“在月角也”,是说叶徂徕悄悄来耕香院的时间,是在月初之上玄月。因兰花、梅花均为各五瓣,是为“十”瓣,圆月之夜,是为十五,“合之”三者相加,正是二十五,故曰“则廿五也”为什么要特别说明“廿五也”呢?原来蔡受的《雪师为徂徕叶子作扇画》的“扇作”是在八月廿五日。
  康熙十七年戊午中秋八大山人为叶徂徕所作的《扇画》,已经不知流落何方,或许在今后的某个时间里,她还能再现于世;或许,她只能作为一种永恒的记忆,保留在后人遗憾的记忆当中。而蔡受的“人言我怪”之“怪”,今人却永远不能得见,仅能就蔡受留在《个山小像》上的跋文、《欧迹集》中关于八大山人诗文中的“一斑”,来窥视蔡受之一“怪”了。
  蔡受所题跋、诗文的奇诡,以他独有的眼光,塑造了一位超凡脱俗的奇人八大山人,同时,也因有这些诗、文,了解到蔡受是一位与八大山人秉性相投,思维怪谲,行为相近的难得知己。
  
  待续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文学青年 Re:《八大山人在介冈》之十七 回复时间: 2009.08.20 23:23

    问好!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