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山西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山藤书屋 收藏:0 回复:4 点击:5348 发表时间: 2009.09.02 09:39:18

八月的三冢墓穴


  推土机、挖掘机轰隆隆地侵吞了一块块田地之后,又把贪婪的铁嘴巴伸向了开发区东北角上王村杨族的一片老茔地。
  三米多深的黄土坑里,一冢古墓穴的两扇紧闭的青石门逼视着突如其来一伙不速之客。很快石门前的一块约六十厘米见方的青石匣被打开,两块雕琢得很精细的凹盖凸底的墓志铭现露出来。这就是墓主人留给后人的两张身份证。墓主人的身份十分醒目:皇清国学生毓英杨公暨配文文氏合葬墓志铭。时为“大清道光十二(1832)年十月十八日镌”。
  我快速阅览了一遍清晰的铭文,除了个别冷字僻词外文意通晓易懂。铭文较详细地记述了一夫两妻三位墓主人的生平。男主人为“国学生,杨扶秀、宇毓英,庠生杨君舟之季子也”。铭文中一段生活记事颇有情趣:“毓英年十五岁,慈父见背(去世),为母所钟爱。其病也,吾母常视其食,食来毓英请母先食,母一食再食,毓英然后食。窥其意若恐母之不食而致病也者。又强作婴儿状,以博吾母一时之欢,吾母亦破涕为笑矣。”二百年前杨府的子孝母爱,天伦之乐依然鲜活生动。
  依据杨族家谱,印证墓志铭文,现今杨族第十九孙一支为墓主人的谪系孙,理所当然地开启墓门,迎见自己的第十三世祖先。
  然而三位墓主人在沉睡了177年之后的今日,将会受到自己后人怎样的礼遇呢?
  坚实的石门终于被撬开,一股冷飕飕的阴霾之气扑面而来,令人颤栗。夏日的阳光毫不客气地抢先闯了进去。一冢砖圈得很精致的墓室敞亮于世。三棺同居一椁,棺木透过朽椁闪烁着神秘的红光。此刻,墓主人的三位后人对视了一下,鱼贯进入了墓室。三个男子个个目光敏锐,手脚利索,只几下便扯去了朽椁。三具红棺,大居中,两小分居其两侧,成川子形排列。中间大棺盖上显赫的金色大字旌幡又彰显着男主人国子监的身价。三个男子先是迟疑地相望了一下之后,默契地微微颔首,便一起动手先揭大棺盖。其目的很明确,就是取出棺中的贵重之物。可是他们费了好大的力气,却怎么也揭不开棺盖。他们遇到了老祖宗设置的难题。……很快一只千斤顶被递进墓去。现代的机械轻而易举地顶开了厚实的棺盖。接下来,三个男子六只手便是毫无顾忌地对墓主人搜取金银珠宝的清身。他们执有一条很强硬的理由:与其移棺另埋他处被贼人盗墓,不如自已先取走。真所谓,天有天道,民有民道。一只只手不停地搜索着……我低下了头。猝然一声怒吼从墓室中传出:
  “大胆盗贼,尔等何许不法之徒,竟敢于光天化日之下,做出盗墓之勾当!”二十八岁的男墓主人终于忍无可忍。
  “唉,夫君,咱就忍了吧……命,这是命啊……”一个女子泣声劝道。
  “呜乎,要知今日,何必当初!”又一个女子长长哀叹了一声。
  然而,冥冥之中墓主人的怒斥和哀叹终未能惊动三人之心,阻止住三人之手。三具枯骨终被个个清身,他们随身的一切金银细钦,全被自己的后人理所当然地取走。
  “我说,还是给老祖宗留下一点东西吧!”墓室外的一个人突然说。
  “哎哟哟,咱背了半辈子地主的臭名,啥也没落下,就落这点点东西能抵得过咱受的那二十几年折磨!”墓室中一个男子瞪了那人一眼。
  坚固的墓室终未保护自己的三位主人。当年珠光宝气的奢华顷刻云消雾散……
  夜里,我怎么也睡不着。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具具哭泣的白骨,耳畔总是轰鸣着死者与生者的那些话语。
  四天后,八月七日。一个消息传来,在我们村南也发现了一冢墓穴。赶去一看,是刚构筑成不久的一冢新空墓室。现场的人说,是邻村徐家沟的一位在县城工作的人为自己建筑的新墓室。墓室的形状与距其四公里西北处上王村南的那冢古墓室大同小异,而建筑规格却较高。墓室全部以青砖施水泥沙浆沏成。三米见方的墓室精致而坚固,两扇大理石墓门转动自如,整体构筑颇具现代理念。翌日,方得知这冢墓室未来的主人奇峰(化名)先生,长我五岁,与我同行,和他还供过几回事。他是个很干练而又开朗的人,只是未曾想到他会有这般做为。五日后,奇峰先生便住了进去,终得于新居室里安顿永远。然而,我的心情却莫名地平静不下来。
  又过了十日,八月二十日。又有消息传来说,上王村那边又发现了一冢古墓穴。前往一看,这冢墓穴位于原先那冢墓穴右上方,其规模较前者更高大宽敞。所不同的是这冢墓穴的平面图呈品字形。男墓主人的大红棺椁居墓穴上方,两个夫人的红棺椁并列其下,三棺椁亦成品字形放置。三椁皆朽而棺木坚实如初,抚之润滑如玉,而棺盖被破弃于一边。墓室中亦有两块五百多字的青石墓志铭。可知墓主人杨舟,字济川,号临溪,国学生学历,为另一墓穴男主人之父。其第二位夫人寿高八十有八。这三棺与前三棺同葬于道光十二年十月十八日。177年前深秋,杨府六棺起葬,其钟鸣鼎食,隆重奢华之盛景可以想形得出。
  这冢墓主人杨舟和两位夫人同样被清身之后,移葬他处。墓室一片狼籍,如遭大盗。
  这八月里,我觉得自己仿佛中了什么邪似的,不知何缘竟目睹了这么三冢墓穴,个中的况味实在难以品咂……
  生与死,原本自然元素归化于生命的两种自然状态,犹如云雨降落大地成流、成河,河流运行于山川归化于大海一样自然而然。此为天道。人,本应当初自然于今日,今日顺乎于当初,方为天人合—之大道。
  人,作为一回人的生命状态,无论其生命状态曾热闹与平静,或高峰与低谷,只有当其平静地归化于另一种自然状态的时候,每每听到他的名子或面对他的一抔黄土,高尚者会流下心泪。何苦将生命的一种状态负重于另一种生命的状态,而悖于自然生命之天道!


文坛.浮生杂记收录 原创[文.浮生杂记]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梧澧 Re: 八月的三冢墓穴 回复时间: 2009.09.02 09:47

    针砭时弊,触目惊心,文字犀利,推荐阅读。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顶尖高手阿宝 Re:八月的三冢墓穴 回复时间: 2009.09.22 21:18

    在先人面前,看到了一些后人的丑陋!唉。。。

回    复    

回复人: 一切皆有规则 Re:八月的三冢墓穴 回复时间: 2009.10.11 15:53

    生而死,一过程。
  
  这过程中的某些点,于我们,今天看起来似乎很重要。
  
  呜呼,面对生死,无语。
  无语,是因为,这过程,逃不掉。
  其实,没想逃过。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追影子的云 Re:八月的三冢墓穴 回复时间: 2009.11.23 20:01

    无语!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