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辅及其他 |
高考、教辅及其他
孩子已经去读大学了,回想起高中三年的岁月,我至今心有余悸。
说艰难,倒不是家里经济困难,也不是孩子读书不用功,不上心,要我操了多少心。这艰难,原是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而言,一场接一场考不完的试,一本接本一本做不完的复习资料——真是紧张极了,每天都如打仗一般。连我都快支持不住了,心里老是盼着,高考快点来,考完了,我和孩子都解脱了。当时我就想,不管孩子考得怎样,都不会让她复读。高考训练,真称得上是魔鬼训练,一般人怎么吃得消?除了考试和作业,就没见孩子做过别的。三年,没听过孩子的歌声,难得见到她的一回笑脸,总是一副睡眼惺忪、疲惫不堪的模样。我说,高考不是考试,那简直就是摧残,我这当家长心痛得不行,却也只能干着急,一点忙也帮不上。
高考最后一场考试前,孩子打电话给我,要我把家里所有的复习资料全部卖掉,她再也不愿意看到它们。
孩子的房里,床上、桌上、椅子上、地板上全是书,《一课三练》《高考宝典》《黄冈考纲》《清华之路》……各种名目的教辅书、参考书,从高一到高三,五六十本,整整装了一麻袋,我心里吃惊,孩子竟然做了这么多的题。收废品的一来,40元钱收走了。我还有点留恋,倒也不是因为当初买的时候花的钱多——又何止400元,总觉得这也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段经历,得留点痕迹。
孩子的成绩不是顶出色,但也不差——年级前二十名之列。孩子自己很要强,总想拿个第一或第二。其实,我的心里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我很想帮她一把,我知道,要提高成绩有一个重要法宝,就是教辅。孩子一进高三,我就开始逛书店,特别留意和打听有关高考的复习资料。我时常想,如果能买一本最权威、最经典、最有分量的教辅该多好啊,一册在手便如获葵花宝典,让孩子逢考必胜,可这样的高考“秘笈”哪里有呢?有时买到一本最新出版的教辅,那真如得到一件秘密武器,晚上便要孩子去看、去做。偶尔,孩子也会高兴地告诉我,这次考试的一个题目和教辅上说的一模一样。这回,孩子得了高分,我也像捡了个大便宜,可这样的“便宜”并不常有。尤其是望着孩子桌上日渐增多增高的教辅之山,我就常常叹气。这样的日子可真难熬啊。
孩子有时候无缘无故发脾气,摔书包,摔课本,我知道,她肯定没考好。我不敢去安慰她,因为我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而且我也不能给她指点和辅导。孩子摔完后,流了一会儿泪,又会默默地收起这些“可恶”的教辅伏在桌上用功,孩子是懂事的,她知道,再怎么摔也只能出一时之气,明天还得照常去参加考试。
陪孩子读了三年高中,我都成了半个“教育专家”,尤其是对教辅,我还真的有话想说。
现在书店里卖得最火的就是教辅资料,即使一些最不愿意逛书店的人,恐怕也不得不为教辅陪孩子上几趟书店。要说教辅没用吗,它实实在在可以提高考试分数;要说它有用吗,我又实在看不出它的价值在哪里。我算一个比较爱书的人,每买回一本新书,看过后,都要抚平熨熨帖帖地放上书架。可这些教辅,用过之后,即如一堆废纸,再没有任何“剩余价值”。
我弄不明白的是,有了教材,为什么还非得要教辅?难道是教师不会教?抑或是教师不愿意“和盘托出”,非得留一手?有人说,数理化要多做练习,教材上的习题不够。就算是吧,难道任课教师教了那么多年,就编不出几个补充习题?而且,那些文科科目并不见得也要做大量的练习啊,要那么多教辅又有何用?
我尤其痛恨那些语音、字词释义的练习,就那么一点点细微的差别,要学生去辨识。学生怎么能记得那么准确?记清楚了又有什么用?譬如一个人的相貌,是熟人,一眼就认得,但过后要问他的眉毛、鼻子生得怎么样,你能说得清楚吗?其实说不清楚也不会妨碍你对他的印象——你不会认错了人。要辨识他的眉毛、鼻子、嘴巴等细节,那是画家和作家的事,与我何干?我以为,对字词也是一个道理,只要会用,而且能用得恰当,读音释义有点模糊并无大碍。因为我不是专家(恐怕专家也记不得那么多、那么准),将来如有这方面的兴趣,想当专家,将来再说——仅凭课本学的这一点点皮毛也是远远不够的。就说读音,连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也有读不准的时候,我们日常说话,有哪个的字音咬得特别准,可这并未影响我们的交流。教辅在这些方面故弄玄虚,搞一些刁钻古怪的题目有什么意思呢?
作家王蒙讲过一件尴尬事。他的一篇文章被选进了教材,编者对文章的主旨设计了四个答案。他的小孙子把这个题目拿给爷爷,要爷爷帮他选答案。没想到,这个题目难倒了王蒙,一来他觉得这四个答案都有道理,似是而非;二来他写的时候并没想那么多啊。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一个他认为最准确的答案。第二天小孙子噘着嘴巴说爷爷骗人,因为老师说的不是这样。你看,大作家对自己的文章都吃不准了,岂不怪哉!
有时候看教辅,它简直是一个“万能博士”,无所不能;有时候看教辅,它又像一堆垃圾,狗屁不值。唉,什么时候,学校里可以不要教辅,那该多省心啊。
|
|
被文坛.浮生杂记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只剩半口气 |
Re:高考、教辅及其他 |
回复时间: |
2010.08.09 21:40 |
|
作为语文教师,我非常不认同高考试卷的模式。
我们的课堂,为了追求高分,渐渐把学生培养成了流水线上的成品,合格的,能升入大学的,都是一个模子里的。
我常常惊惧,感觉自己在杀人!
但如果不这样教,家长和学生不同意,学校不同意,又是误人子弟!
教育!教育?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