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甘肃转载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les 收藏:0 回复:9 点击:5024 发表时间: 2010.08.24 12:53:34

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调查[转载]


   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调查
  
   经记者调查,此次特大泥石流与当地特殊的地质地形地貌、山地松散物质、短时强降雨、城市化建设、生态破坏、拦洪坝溃坝、预警漏洞等因素皆有关.2010年8月7日23时30分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爆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截至8月22日,遇难1435人,失踪330人.此前,甘肃省政府新闻发布会指出,舟曲灾区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其一便是外来打工者、流动人员中遇难失踪人员的统计确认工作难度大,在姓名、籍贯、性别、民族、职业以及数量上均难保证准确性.8月15日10时,举国哀悼,国旗再次为生命的尊严降下。不期而至的灾难,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痛苦和悲伤,更多的则是灾难背后的反思与警示。 痛定思痛,为了告慰逝者,也为了让更多生者了解灾难背后的成因所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自灾难发生第二日晨进入舟曲,便一直全面采访,深入调查。记者试图顺着灾难的轨迹,追寻诱发并导致此次灾难的种种原因。
   天灾篇
   关学术资料对泥石流是如此介绍的:泥石流是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破坏巨大。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其一,流域内有丰富的、松散的固体物质;其二,流域内谷坡陡、沟床比降大;其三,沟谷的中、上游区有暴雨洪水或冰雪融水和湖泊、水库决溃等提供充分的水源。
  应该讲,“8·7”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便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
  
   泥石流成因之地形地貌
  
   先从舟曲县城说起。山大沟深,两山夹一河,河滩地上建城镇,便是舟曲县城的基本地势结构。其两山为选山山系的两路东西向的山峰构成。严格讲,县城便坐落在陡峭的大山脚下之白龙江边。 而此次泥石流正是从高耸的北山山谷灌入舟曲县城的。此次特大泥石流分两路进入县城,均位于县城东北部。进城入口分别是三眼峪沟、罗家峪沟。进入县城后形成两条分别长达2.3公里与2.5公里,平均宽度约300米和100米的冲积扇。在长长的冲积扇上堆起一个巨大的乱石阵。泥石流最终冲入白龙江,并将白龙江河谷填埋长达二三公里,致使河床提升10米,白龙江水被堵进县城,淹没全城三分之一。其中最大的泥石流来源于三眼峪。顺三眼峪向北入山谷,即是三眼峪沟河。三眼峪沟河发源于舟曲县城北部的擂鼓山(海拔4154米)东翠峰山谷,流量每秒0.75立方米,属白龙江左岸一级支流,是一条灾害性稀性泥石流沟. 三眼峪沟呈“瓢”状,面积达25.75平方公里,是整个舟曲县城盆地面积(12平方公里)的2倍多,是县城面积(4平方公里)的6倍多。同时三眼峪沟作为县城的主要水源地,从水源源头到三眼峪沟口蓄水池就达7.8公里。另外,三眼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828米,最低点的海拔仅有1340米,落差高达2488米。两侧山坡坡度大都在50度以上。 舟曲县城地处高山峡谷,正好建于三眼峪沟、罗家峪沟和硝水沟的汇合处。从地形结构分析,三眼峪沟恰好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较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的条件。从地貌状况分析,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记者徒步走进山谷发现,三眼峪沟的上游形成区则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种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较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则为开阔平坦的河谷阶地,恰好是舟曲县城所在地。
  
   泥石流成因之松散物质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分析了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的五大成因,其中两条如下:其一,“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舟曲,强烈地震导致该地区山体松动、岩石破碎,专家称岩体稳定至少需要3到5年时间。 其二,气象原因。今年上半年,舟曲大旱;干旱令这个地区的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更加松散,互相之间没有粘性。 擂鼓山属岷山—迭山山系,北与宕昌县接壤,山脊以南的舟曲境内为地质断层带,覆盖着深层黄土和岩峰风化剥蚀的砂石。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下称山地所)教授马东涛,14年前曾作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员,专门带队到三眼峪沟进行全面勘察。 马东涛在他之前公开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造成沟内的堆积物很多。尤其罕见的是,崩塌的山体在沟内形成4座高80米至283米的巨大石坝,拦蓄了沟内大部分泥沙。三眼峪沟内和沟道堆积物超过5000万立方米,其中2000万立方米堆积物是不稳定的,可直接成为泥石流的补给物。
   此次“8·7”舟曲泥石流暴发后,山地所派出山洪和泥石流专家奔赴灾区开展灾情调查。初步认定超强降雨与脆弱的地质环境是“8·7”舟曲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因素。
   一是三眼峪沟内部有滑坡、崩塌等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存在,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其中多数为1879年7月1日甘肃文县8级地震所诱发。同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此前也曾受汶川地震波及,土质相对疏松,一遇强降雨容易形成泥石流。
   二是三眼峪沟流域上游植被以幼林为主,灌草比例高,局部裸露,储水能力较弱,在经历今年入夏以来长时间严重干旱后,表层土变得更加干松。
   三是在近期强降雨作用下,土体强度极大地降低,形成坡面泥石流,并逐步带动沟坡崩滑岩土形成冲击力巨大的泥石流,在从中上游汇流至中下游过程中,使得因地震形成的天然堆石坝逐级溃决,并最终导致泥石流流量的增大和破坏力的增强
  
   泥石流成因之短时强降雨
  
   据当地气象台数据显示,8月7日强降雨出现在舟曲县城以北地区,而此时段舟曲县城却降雨较小。“舟曲县城气象站测得降雨记录是从7日22时57分开始,至零时降雨量为2.4毫米,最大降雨量零时至1时为6.8毫米,而整个持续6小时的降雨过程为12.8毫米。” 舟曲县气象局局长魏新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晚,同样位于县城以北的东山乡区域气象站监测到7日22时至23时一小时降雨量为77.3毫米,整个降雨过程时间为9小时,降雨量为96.3毫米。” 由于强降雨区三眼峪沟与罗家峪沟无气象记录,气象部门只能依据距离强降雨区最近的东山区域站气象记录来表述此次强降雨。因此,造成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三眼峪沟降雨量大小,至今尚无明确答案。
  
   人祸篇
  
   8月7日晚,舟曲县城北三眼峪沟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位于舟曲县城关镇三眼峪村和月圆村首当其冲,而处于河道正中位置的月圆村更是遭受灭顶之灾。泥石流沿山坡地势呼啸而下,沿途袭击了城关镇北街村、东街村、北关村、南门村以及白龙江南岸河南新村,所经之处村民、居民几无人员幸免。据调查,此次三眼峪泥石流最大流量达1394立方米/秒,泥石流冲出山口瞬时速度达9.8米/秒,冲出堆积物量150万立方米,泥石流过程约为20分钟。造成如此严重伤亡,除了上述自然原因外,还有一些社会原因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城市化建设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再大的泥石流,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的地方,也只是一场泥石流而已,灾难便无从谈起。
   舟曲自建制以来,县城就坐落在三眼峪沟泥石流堆积扇上。过去由于人口较少,城区集中分布在泥石流危害较轻的白龙江两岸。
   随着人口的增长,县城的范围迅速扩大,三眼峪沟河道,也即泥石流危险区被陆续开发为城区或者住宅区。
   舟曲县城面积不到4平方公里,却容纳了4万多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人挤进县城这一弹丸之地。
   在此次灾害发生的三眼峪沟口至月圆村段,河道全部被开发为耕地;月圆村以下至白龙江段,河道则完全被住房所取代,只在中间留下一条不足5米的行洪道。在这次灾难中,河道中的建筑物全被冲毁。
  早在5年前,甘肃《兰州晨报》就以“无处不在的威胁”来描述舟曲的泥石流灾害隐患,文章直指“寨子沟、硝水沟、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等高频泥石流沟直接威胁着县城的安全”。
   报道称:在舟曲,泥石流冲毁公路、桥梁的事每年都有发生,三眼峪沟泥石流仅1978年、1989年和1992年三次爆发就造成842间房屋毁坏,死2人伤194人。
   舟曲泥石流频发不仅没有引起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的足够重视,反而是对于三眼峪沟,这个城市最后一片“风水宝地”的掠夺式开发。
   “8·7”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现场——罗家峪沟残留的半栋楼房就建在不到5米宽的堤坝上,距离堤坝不到30米还有3栋已经建设完工的楼盘,正在等待最后的装修。
   有人形容此次“三眼峪沟被泥石流冲毁的不足县城的五分之一,但却损失了整个县城的二分之一财富”。原因就是河道边“寸土寸金”,“能够在这里买房建房的不是舟曲的精英就是舟曲的富人”。
   舟曲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爱辉称,舟曲城区东西不到2公里,南北不到1.5公里。在这个狭小空间里,人口却接近5万,而舟曲全县的总人口才13.69万。城区人口密度位居全省县级城市之首,与甘肃省首府兰州接近。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城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人与河道争地的现象并非舟曲县所独有。全国很多山区城镇和乡村都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境地。
  
   生态破坏
  
   历史上,三眼峪沟林木繁密,植被覆盖率极高。在舟曲老一辈人印象中,森林茂密的舟曲常被冠以“不二扬州”、“陇上小江南”的美誉。此次灾难的三眼峪几十年前都是茂密的树林,最大的树,要几个人才能抱住。
   三眼峪村71岁老人冯昌义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他“十几岁时,三眼峪沟的树木几乎都是一人合抱的大树,林木生长十分茂密”;但“到了六七十年代,便开始大量采伐林木”,采伐“最严重的是80年代和90年代”,“现在沟内5公里内很难看到一棵成材的树木”。
   舟曲县志记载:舟曲县境内的森林,经30多年的采伐,许多林场森林资源告罄,无材可伐。上世纪七十年代,平均每年计划内采伐生产木材8万立方米,消耗蓄积25万立方米。
   相关资料显示:舟曲县原有林业用地总面积291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5%,其中森林面积12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770万立方米。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为44.7%,远远高于甘肃省的平均水平(7.48%),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
   据调查,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前,当地村民取暖及其他生活都是用三眼峪沟灌木作为燃料的。
   而且村民还有一个挖树根的习惯。用三眼峪沟村民刘清泉的话说,每到秋冬两季,山上砍柴的人占60%,挖树根的人占40%,“群众烧柴每年消耗近10万立方米森林资源”。
   “即便是国家十多年前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即便九二三林场在三眼峪沟口设有保护站,但这两年照样看到不少从三眼峪沟挖树根当柴火的村民。五六个女性护林员只是在上班时间守在保护站,一到6点就没人管了。”
   舟曲县地方志副主编、地方志续编副主编裴卷举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舟曲县志的主编和另一位副主编也在此次特大灾害中遇难了,”唯有他一人“侥幸逃生”。
   裴卷举认为,长年来以牺牲生态、透支资源为代价的乱砍滥伐,不但没有引起地方党政部门的重视,而且还得到“充分肯定”:“我们舟曲过去为国家贡献了上百亿立方的木材,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
   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过度的采伐和盗采不仅破坏了三眼峪沟的植被,同时也破坏了整个舟曲的生态,更可怕的是为可预见的灾难留下了巨大隐患。
   植被的减少不仅降低了地表对降雨的滞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坡面径流,更易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1981年的一场特大泥石流就曾经重创舟曲,当时500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倾泻而下堵塞了白龙江,主要城区被淹,幸运的是,那次灾难除了农田房屋被淹外,人员伤亡并不多。
   甘肃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贾文平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此次洪水泥石流灾害与水土流失有很大关系。”
  
   拦洪坝溃坝
  
   8月12日,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甘肃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主任黎志恒回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提问时一再表示,经过排查,在“发生泥石流的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的上方没有水利设施,没有水库”。
   “发生泥石流的山上,有两条泥石流拦挡坝,于1997年开始建设,建成后对拦挡泥石流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共有7座拦挡坝,此次泥石流毁坏了3座。”黎志恒说。
   8月14日上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三眼峪村71岁高龄老人冯昌义、“8·7”水灾之后刚刚卸任的三眼村村支书杨金朝等几位村民的带领下,走进此次泥石流的主要源地——三眼峪沟。
  从三眼峪沟口到沟内,记者在村民的指认下明显看到6座被水摧毁的拦洪坝,其中3座为1998年建设完成,另外3座今年基本完工但尚未交付。
   本报记者在两座今年建设,已被洪水冲毁后残留的拦洪坝坝体上看到:坝体两边各不到一米,为水泥座浆衬砌,中间部分约5米装填着石块和沙子;但没有混凝土,沙子都是干的,用手轻轻一抽,石块就掉出来了。
   “拦洪坝纯粹就是豆腐渣工程,不但没有起到防洪的作用,反而成了一个个随时溃坝的水库。”原舟曲县公安局局长两个女儿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没有拦洪坝,洪水只能沿着河道流到白龙江,不会有这么大的面积,更不会有这么多人遇难。”
   “我们姐妹从小在这里长大,我们家下面3米的地方是邻居家的菜地。这个地方泥石流宽度有500米,要不是拦洪坝溃坝,泥石流根本到不了这里。”两姐妹哭诉着说,“就算弟弟和母亲遇难了,起码下游那么多无辜的人不会被泥石流淹没的。”
   舟曲县政协委员杨炳成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更是直言不讳:“今年修建的大坝是彻头彻尾的豆腐渣工程,一个近1000万元的防洪工程,4道拦洪坝,居然才用了400吨水泥!”杨炳成称愿意为自己“说的话负法律责任。”
   杨是搞工程的,他说“粉刷8000平方米的墙体起码也需要500吨水泥,而这道拦洪坝长120米,8米高,底宽6米,顶宽2米……”
   他还指出:三眼峪沟的拦洪坝工程不仅仅存在严重的偷工减料,还存在重复承包的现象。就此,杨炳成专门向舟曲县环保局举报过,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上看到,舟曲县城区防洪工程综合治理项目三眼峪沟工程中标单位为甘肃广林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造价为5876915.31元。
   就三眼峪沟拦洪坝工程相关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多次联系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敏学及舟曲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罗长胜,希望采访舟曲县环保局相关人员,被告知“环保局长因癌症急需手术,其他相关人员谁都不了解该工程”。
   另外,三眼峪沟开山采矿、采石弃渣,以及六道被水摧毁的坝体等,也为此次泥石流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来源。
  
   预警失灵
  
   甘肃省国土资源系统抢险救灾前方工作组的一份调查评估报告表明:此次三眼峪泥石流灾害的堆积物中体积超过20立方米的巨石达100多块,冲出沟口的最大石块直径7.5米,体积290立方米,重量770吨;从沟口往下,泥石流冲击带长约2.3公里。
   8月14日上午,本报记者进入三眼峪沟实地采访,恰好遇到山地所山洪研究室主任陈宁生博士一行勘查,他们在三眼峪沟大峪沟口测量到最大的一块巨石足足有800立方米。
   同行的冯昌义老人说,这块巨石原本在上游300米的地方“平躺着”,被洪水冲了个底朝天。老人说,其上有个天然的石坑,呈鱼形。雨水多时,坑里水满;天越旱,水越浅。多少年来,当地人常常以此来判断年成的好坏。
   舟曲所在的白龙江上游是我国四大滑坡泥石流发育区之一。舟曲县城坐落于白龙江左岸支流硝水沟、龙庙沟、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南峪沟等5条泥石流沟的堆积扇上,十分容易遭受泥石流的侵害。
   自1823年至今的187年间,三眼峪沟先后发生了12次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并对县城造成危害,小规模的泥石流更是频繁,约3-4年发生一次。
   此前的1992年6月4日,舟曲骤降暴雨,从而引发50年一遇的大规模泥石流,共冲毁房屋344间,农田87.73公顷,死伤87人。
   “8·7”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该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事件。此次泥石流最大流量1394立方米每秒,出山口处泥石流流速达到9.6米每秒。
   8月11日舟曲再发生泥石流,当地国土部门称其为“一起成功避险的范例”。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向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国华提问:“看来这次再发的泥石流事件中,我们的预警系统是十分成功的,确保了无一人死亡。那么,几天前刚刚发生的‘8·7’泥石流事件之前,我们的预警系统有没有起作用?”
   张国华回答说,11日的泥石流在我们的监测范围之内;在“8·7”泥石流之前,县城监测点有56处,56名监测员负责监测;每个监测员报酬600元,负责一个监测点,看每天的变化情况,而且定期做报告。发现险情后,监测员负责上报,或者是正式报警,组织群众撤离。
   张国华称:“‘8·7’泥石流,是在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后沟口发生的山洪灾害,是在我们的预警监测点之外发生的情况。所以我们的监测员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本报记者在“舟曲县重点滑坡、泥石流灾害防灾预案表”上看到,原有的56个监测点涉及城关镇的有两处:一处为锁儿头村,一处为真牙头村,监测人分为张小方和张齐代,监测类型为滑坡和不稳定斜坡。而补充监测员3人名单上仍然没有城关镇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
   泥石流最大特点是其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
   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差异而有所不同。
   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
  
  
  本文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上,地址如下
  http://www.cet.com.cn/20100823/a1.htm
  
  

------------------------
LESLIE CHAN

转载[时事关注]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LES 请管理员删除 回复时间: 2010.08.24 13:03

    舟曲特大泥石流

------------------------
LESLIE CHAN

回    复    

回复人: LES Re: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调查[转载] 回复时间: 2010.08.24 13:14

    舟曲特大泥石流
   

------------------------
LESLIE CHAN

回    复    

回复人: LES Re: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调查[转载] 回复时间: 2010.08.24 13:18

    舟曲特大泥石流
   

------------------------
LESLIE CHAN

回    复    

回复人: LES Re: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调查[转载] 回复时间: 2010.08.24 13:19

    舟曲特大泥石流
   

------------------------
LESLIE CHAN

回    复    

回复人: LES Re: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调查[转载] 回复时间: 2010.08.24 13:20

    舟曲特大泥石流
   

------------------------
LESLIE CHAN

回    复    

回复人: LES Re: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调查[转载] 回复时间: 2010.08.24 13:21

    舟曲特大泥石流
   

------------------------
LESLIE CHAN

回    复    

回复人: LES Re: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调查[转载] 回复时间: 2010.08.24 13:22

    舟曲特大泥石流
   

------------------------
LESLIE CHAN

回    复    

回复人: LES Re: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调查[转载] 回复时间: 2010.08.24 13:23

    舟曲特大泥石流
   

------------------------
LESLIE CHAN

回    复    

回复人: 彩云飞 Re: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调查[转载] 回复时间: 2010.08.25 11:18

    天灾人祸,时有发生,今年似乎特别多.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