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吉林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恩成 收藏:0 回复:6 点击:5890 发表时间: 2010.11.07 07:34:13

旭日阳刚


  网络上突然上传了一个视频,王旭和刘刚两个农民工的MTV《春天里》,那是他们在酒后的引吭高歌,那是他们对生活的赞颂,他们是地地道道农民工,在北京的工地上做这普普通通的工作,两把吉他,两个干脆清亮的喉咙,对生活的憧憬,建立起了这个组合—旭日阳刚,这是昨晚我看星光大道知道的他们的组合,不知道这是第几期星光大道,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直播,但是他们的歌曲让我难忘,他们的经历让我释怀。在关键时刻评比周冠军的时候电视突然没有信号了,很懊恼,但是也很庆幸。懊恼的是他们得不到周冠军那我会很难过;庆幸的是看不了电视,那么在我心中他们就是冠军。这虽然有些自欺欺人,但是我还是希望他们得到冠军。
  王旭 四十四岁
  刘刚 二十九岁
  旭日阳刚最近在网络上搜索率一再攀升,那么什么是旭日阳刚呢,其实所谓旭日阳刚是由一个东北小伙儿刘刚和他的忘年之交河南商丘老大哥王旭组合起来的。以其质朴无华的演唱风格红遍了各大视频网站以及各个网站的微博里,目前在人人网、优酷、各大网站论坛上疯传其视频作品。——引自百度
  
  我曾也是农民工,不过是短暂的,而且还不在市区内,而是农村里的农民工,算不上这个大名字,只能说是个搬砖头的小工,或者叫做劳力。那年我十五岁,别人家盖房子我去搬砖。好像是2002年,那时候对于生活没有太多的感悟,只知道生活不容易,我来打工就有人给我钱,有了钱才能上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吧,那时候想的很简单,认为上学一定能改变命运,不论做什么都离不开学习,但是认识还是不深刻,如果深刻了就能好好学习了。对于自己的经历感觉和生活的重担联系的不是很紧密,因为还有父母可以依靠,自己那时打工赚不到钱父母还可以给自己交学费,可是旭日阳刚不行,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他们肩负着家里生计的希望,每一滴汗水都是他们对生活的追求。
  生活的重担不是每个人都能扛起的,也不是随随便便说说就行的,即使你有万分的信心但是没有一次的努力还是不够的。春天里唱出了千万人对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农民工,还有很多很多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关系,仅凭自己的双手去打拼,去奋斗,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旭日阳刚,多么温暖的名字,在社会的底层,他们需要的就是温暖的阳光。进自己的微薄之力,关心社会的底层,用小小的文字去抒发对他们的关注,我做的不够好,我还在努力!


热点.时事关注收录 原创[时事关注]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都市耕牧人 Re:旭日阳刚 回复时间: 2010.11.10 07:23

    我也看了,尤其是两人第二环节的表现,来自最低层的高雅的声音……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山夫 Re:旭日阳刚 回复时间: 2010.11.11 21:11

    我写过他们。祝福。呵呵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沁儿 Re:旭日阳刚 回复时间: 2010.11.12 12:42

    看央视,知道了他们,震撼!《北京北京》和《春天里》,每一次听,都有不同的感受,他们的经历,为歌曲赋予了新的生命。为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不屈服的精神感动,为社会不公悲呜愤慨。什么时候才会让社会的每个公民有尊严的活着,什么时候中国才不是一个权贵的社会?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HXQ1970 Re:旭日阳刚 回复时间: 2010.11.14 21:14

    加油,农民是很值得称颂的群体。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段惠敏 Re:旭日阳刚 回复时间: 2010.11.16 19:50

    我在央视新闻里见到他俩的一小段视频,心情就很澎湃。感觉---那歌声,才是真正的歌声,听了那歌声,才能体会出农民工对于春天的理解与渴望。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彩云飞 Re:旭日阳刚 回复时间: 2010.11.21 11:10

    我这两天才从电视里关注到...看来我OUT很久了.
  
  这样的歌声真的让人挺感动,因为来自最平凡的生活和人们.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