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细语无声 收藏:0 回复:11 点击:5460 发表时间: 2011.03.19 21:11:52

令人深思的家访---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农村中学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新学期开学,有几名学生掉队了,有两个是因为搬家的原因随父母走了,学习生涯也跟着结束了。还有一个是从七年级开始就讨厌念书,不愿离开家,这学期真的没有来。那两个是没有希望回来了,只有这个还有点希望得抓紧时间家访,相尽千方百计也得让他回到学校,因为农村孩子不读书,没有文化,将来的人生一定很暗淡,也许他和他的父母现在是意识不到的。今天是三八节,懒懒的不想动,可是今天不去明天的课更多,又没有时间了,另外一点就怕时间拖久了,孩子再去打工去,那就更没有希望回来了。
   下午第二节课,天气突变,雪花伴着东北风直面的吹来,还好这次家访我是和我们年组长坐车去家访,这点还值得安慰。但不觉得回想起07年那年当班主任时家访的经历,那年也是刚开春,有几个在新华的孩子不想念书了,我和同事是骑着摩托车,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新华,到哪里家长和学生都很冷淡,但是为了学生能够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我们谈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讲以前学生的成才经历,谈学校的各种优惠政策,可以说国家免费教育,一个初中生的花费比一个幼儿园的孩子的花费还要少,学校还采取各种措施帮扶学困生-------我们是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声情并茂,但最后家长说:“我们不差钱,而是孩子不想念我们说也不好使。”孩子说了:“老师你别劝了,我就是念不进去了什么原因也没有。”我们无言只有静静的离开,我好悲哀,好难过,好无奈。由于心情不好,由于老天也不做美,我们两个回来的路上掉尽河里,鞋子全都都湿了。种种委屈,种种艰辛也许我的学生永远也不会明白,明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有一天能对自己说:“不后悔”。那一年我家访了13次,最远的新华去了五次,有一个学生我连续家访了三次,最后学生见了我们去家访竟然从窗户跳出去跑了。不知道当时学生怎么想的,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我尽到了为人师的良心。但是我伤心,我寒心,为家长和孩子的愚昧、无知而悲哀,为自己无能说服他们而无奈惋惜。更为自己多年来控制流失生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而难过。今天我也知道最终的结果也会让我失望,但我要尝试,我要给他一次改变他命运的机会。我和年组长和学生和家长整整说了两个半点,孩子就是一句话:“老师我还是不想念书,我要打工去。”之后就是沉默,家长也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我们只能表示遗憾的离开。我的这次家访又以失败告终。
   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农村的老师悲哀啊,农村的教育农村的学生更令人忧心。导致农村中学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1、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他们不知道将来要做点什么,怎样通过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
   2、学生没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精神。虽然他们大多学生都不笨,但他们都不愿在学习吃点辛苦。导致他们学习能力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习。
  
   3、大部分农村家长对教育不重视,对孩子学习听之任之,素质低,愚昧,目光短浅。大部分家长不想在学习上投资,一是投资太大了,供一个高中生,一个大学生要花费农村家庭的大部分积蓄或全部积蓄。二是时间太长,长达7、8年家中的生活都很拮据。所以家长既然看孩子在这方的投资也毫无希望,所以就听任孩子在初中就失学了。
  4、农村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孩子多由老人留守,老人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学习确实不够关心,孩子到了初中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差,但是家长不找自身的原因,学习差了干脆不念了,不能鼓励孩子坚持下去,通过走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成才。他们对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不认可,他们认为孩子不考上重点高中,上什么学校都没有用。
  5、初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大部分教师一个人教好几班级对学生的了解关注不够,更没有精力照顾到全体学生,学生不习惯初中学习生活掉队,也是他们流失的原因。
  6、国家和政府对农村中学学生的流失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
  由于种种原因,种种因素农村中学的学生流失的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果不解决普九就是一句空话,提高全民的素质就是一句空话,全民跟小康的速度也会减慢。所以必须从根本上使农村中学控辍。
  1、 国家或政府应出台政策,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才能发放毕业证书,没有初中毕业证书用工单位不得雇佣或是当学徒,没有初中毕业证不准参军,没有初中毕业证不准结婚。否则必须严惩。
  2、 政府必须对家长在一段的时间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对教育的重视,提高其自身的素质。
  3、 学校也从自身的提高使学生热爱课堂,热爱学校,热爱学习。学校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帮一活动促进全体学生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特长培养,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开展生存教育、立志教育、感恩教育不同的教育活动,健全学生的人格,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农村中学控辍的道路依然艰辛,困难重重。我希望每一个关心农村教育的人和我一起努力,使农村中学从根本上控辍,使每一个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热点.时事关注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令人深思的家访---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回复时间: 2011.03.20 14:50

    于国家、于家庭、于个人,教育是百年大计。
  看了细语老师这篇文章,懂得了“控辍”,应该是一个需要综合性改造和治理的问题。
  还有,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还真是值得展开讨论!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令人深思的家访---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回复时间: 2011.03.21 00:26

    荐上“热点”,欢迎有此兴趣的林友,尤其是教育系统工作的朋友们一起关注,仁、智相见。
  
  
   

回    复    

回复人: damolvzhou Re:令人深思的家访---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回复时间: 2011.03.22 21:46

    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各所学农村中小学非常普遍,也令我们这些教师感到痛心疾首。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还是教育制度的改变。我国的教育制度目前存在很多弊端,造成了学生普遍厌学。现在的老师难当啊!虽然我们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但我们的这些努力有谁能知道呢?我们虽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回    复    

回复人: 傲慢的骑士 Re:令人深思的家访---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回复时间: 2011.03.22 23:38

    首先向您以及和您一样的老师表达我最深的敬意!
  
  我们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在今年两会上说的: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也许王委员们雷人的提案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觉得我很不幸被这些人代表了……
  
  义务教育做到这个程度还是不错了,说辍学的原因,恐怕关键还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如果知识都不能改变命运,如果只有钱和权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生活下去,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下面,在这些辍学孩子的生活环境里面,恐怕是没办法的。如果要动用到法律的程度,我想就跟之前社会激烈讨论的“强制回家看父母”和“强制不准啃老”是一个道理,法律是约束不了的。要控辍,恐怕必须靠几代人的努力去改变这种追求金钱和权力的欲望,必须让所有人知道钱和权力不能得到特殊待遇。只有这样,当人们不再过分或者说变态地追求钱和权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处的时候,人们才会去说,我想要实现我的人生目标,也许想要去当医生、教师、也许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但是都需要足够的知识。这个时候,可能我们都去愿意读书,渴望读书。

回    复    

回复人: 都市耕牧人 Re:令人深思的家访---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回复时间: 2011.03.23 09:10

    今天细读了细语无声老师的文章,也细读了各位老师在论坛中的评论,首先对细语老师的敬业以及忧生忧民忧教忧国的精神表示钦佩与赞扬,其次对各位的评点也很佩服,尤其是骑士先生的分析不仅尖锐而且是深层次的,是问题的总根源之所在!
  我在以前写过一篇题为《当前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及控辍措施的分析》的论发在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出版的论文集上,內容跟细语老师的文章大同小异,之后在我主持并执笔的“十一·五”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农村初中教育教学现状、成因及其发展对策研究》中,专门有一节就论述这个辍与控辍的问题。我认为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国家的、社会的。这是最主要的,包括制度、政策、法律、经济、学制等等太多的东西。二,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影响并决定着学生。三,学校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教学机制落后学生厌学。四,学生自身的认识与选择。这一些,并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热血教师所能解决的,再优秀的教师也只能做到自己能做到的,然后只能喟叹而已。我曾经陪着一个班主任就为一个要辍学的学生做过十多次家访,连她的亲戚都访遍求遍。你只能做这些,只能讲人生的道理、读书的好处,一个教师再能怎样做?
  咱们国家天天在喊:“再苦不能苦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真的这样吗?国家投资基础教育的资金占国家总投入的百分之几?大学,还可以,这是同基础教育相比。我不知大中城市是何样,你去看看农村基础教育去吧!幼儿教育有人管吗?小学初中政府投入了多少?农村教师争几个工资?说不收学费、课本费了,你去查查是谁一级一级将什么导读什么跟踪练习之类的教辅硬塞给学生的?光教辅一年就得五六百块呵!有教师教学生、引导学生学,用得着一科生均好几本教辅吗?把教材上的题摘下来再印出来发给学生就是教辅!这些都是谁在干?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几个真正懂农村基础教育的,真正懂的只提了些表面东西,避重就轻!你是家长也好你是什么单位的也好,对农村基础教育千万别乱发言,真想发言先去农村教师中去调查好再发言。
  诚如骑士先生所分析的,“如果知识都不能改变命运,如果只有钱和权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生活下去,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下面,在这些辍学孩子的生活环境里面,恐怕是没办法的”要想真正做好控辍首先是国家政府、社会的事情的。我不是媚外的人,但是你去想想北美、西欧中欧北欧南欧、澳洲、小日本、新加坡也都像咱们这么只是口头上关心基础教育吗?尤其县乡两级。不说别的,你只看学前的幼儿教育不是活生生的现实吗?
  牢骚该发要发,建议该提要提,不人理也不要紧,你就生活在这么个社会里,你不能改变社会就学改变自己吧!该看住学生还要看,引导他乐学趣学或者趣玩,留恋校园生活了,留恋老师了,辍学的会少的。不行,还要去家访去叫学生,穷秀才们能有什么办法呢,因为职业道德与良心叫你不能让孩子掉队啊!

------------------------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不敢言做得最好,但总要做得让别人认为还过得去,让自己觉得沒有亏对良心。

回    复    

回复人: 胡杨林边的看客 Re:令人深思的家访---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回复时间: 2011.03.23 11:16

    绝大部分家长在对待子女教育这个问题上,主要是依据“现实原则”来权衡的。家长们在资金、物质及精力上的投入总是首先希望子女借学习能够获得一个相对好的未来: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一点对家长来讲尤为重要。现实原则在此的表现就明确为了利益原则。
  简单地说,利益原则就是付出与收获要相对等。在这原则下,基本不存在家长目光长与短的差别。
  对待子女的教育上,道德、价值原则也总是在现实原则或说成是在利益原则基础上拓展的,不同的家庭里,前两者或有或无,或强或强弱。这种差别反映的是家长的价值取向、人生观的不同。这状态下,也就有了目光是否短浅的区别了。
  为了便于说明,说几个例子。
  一是甘肃会宁县。这是个以教育著名的高考状元县,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借助于学习使得人生得以改变,这些可闻可见又生动的例子,极大地论证了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这里,人们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即便在今天,学习对人生变化的作用业已下降的情况下,在教育花费日益加重的情况下,这种状态也没多少变化。离开家,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的家长日渐增多。这样的陪读花费是不小。对于家庭收入微薄的当地家农人来讲,这笔开支并不都很容易承担和筹措。然而,家长却是乐陪不疲。
  “我们会宁四五十岁的这辈人,全部是奴隶,下苦供着娃娃呢。只有让娃娃考上大学,才能改变一辈子的命运。”当地的一个家长这样说。另一位家长说过这样的话:“无论如何要守在县城,供孩子上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据会宁县教育局2009年的统计,“全县有中小学生14.8万多人,其中县城学生4.5万多人,按保守估计,全县由家长陪读的学生有1万多人。”
  另据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陪读家庭除了大量分布在学校集中的县城外,在许多中心乡镇学校周边,陪读同样蔚然成风。
  第二个例子是一个大学生讲述的自己的故事。这个大学生说,毕业后每次回老家,他都对村子里的大人、孩子们说他每月的收入有四、五千块钱。他此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炫耀,唯一的目的是想给村子的人们一个读书仍旧非常有用的现实例证,鼓励家长们支持孩子读书,激励孩子们好好读书上,千万别放弃学业。据他说,他的实际工资也就2000块左右(面对这良苦的用心,谁能说什么呢?)。
  再一个例子就是德国中学教育的分流制。德国的孩子在小学毕业后,有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在文化学校接受教育,一是到侧重职业教育的学校完成中学教育。据统计,选择后者的学生略多于前者。这种体制能在德国实行且被家长、学生接受主要得益于两点。第一,两类学校在管理、要求、教学、教学标准与效果的考评等都相当严格。侧重职业教育的学校必须完成对学生的文化课教育,且必须达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严禁在基础教育上“偷工减料”。促使家长、孩子乐于接受这种选择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从这两类学校毕业的学生工作后在工资收入、社会声望和评价上没有明显的差距。
  第四个例子来自美国。在美国律师、医生这两个职业不论是在收入水平上,收入的稳定性上,还是在社会评价方面都处在前列。然而,这两个职业又都是前期投入相当高的职业。就拿医生来说吧,在美国要想取得考取医生执业证的考试资格就需要至少8年的学习与实习,同时,医生执业证考取的难度相当大。也正是职业前景的吸引,美国许多经济不富裕的家庭,特别是移民家庭非常支持、鼓励子女从事律师、医生专业的学习,家长自己节衣缩食,甚至贷款以进行资助。
  
  家长是现实的,这种现实性是有理性的成份存在的,因而不好只埋怨家长没有足够的眼光。眼光需要在基本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权衡一种选择是否得当,质量高低的因素,换句话说,眼光不是凭空产生的。
  
  最后,是题外话:会宁的家长们像是在赌博,输赢难定。德国、美国的家长的预期相对要明确许多,可靠许多。预期可靠性的大小与现实制度是紧密相联的。
  

回    复    

回复人: 细语无声 Re:令人深思的家访---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回复时间: 2011.03.23 19:19

    非常高兴各位林友和我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谢谢你们的支持。我在文中的见解也是我针对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完全是个人之见。有些还很不成熟。希望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回    复    

回复人: 烟花三月下扬州 Re:令人深思的家访---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回复时间: 2011.03.27 12:38

    中国教育高投入低产出。大学生就业难让很多家长对“知识改变命运”产生了怀疑。
  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无论从师资还是管理都要大力加强。高素质的劳动力才是推动整个社会国家和谐发展的前提。

回    复    

回复人: 贾南 Re:令人深思的家访---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回复时间: 2011.04.01 01:31

    我想,我如果今天在这里说两句实话可能会挨砖的
  
  第一,如楼上所言,大学生就业难,让很多人对“知识改变命运”产生了怀疑,这部分人包括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和个人学习进步难的,也许还有一些山区的住得较偏远,上学路程太远,缺乏毅力的,就很容易作出放弃继续学习的决定
  
  第二,如果全国所有学生都读到大学,且不说师资够不够,且不说经费如何,也造成了大学生没有优势的局面
  
  第三,大学生愿意当农民工吗?如果人人都是大学生,还有人愿意出来当最基层的工人吗?社会是不会百分之一百公平的,肯定是有人处于优势,有人处于劣势,有些活,是需要这部分没有继续读书的人去做的
  
  第四,读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现如今,行行出状元.初中生也好,小学文化也好,一些技术活,只要他们愿意做,愿意学,也是可以做到很好的,反而大学生却不一定能下这般苦功
  
  第五,读书读得多就一定工资高吗?不一定的,表妹读了六年服装设计,现在出来找工作,普遍是一千五到两千的待遇,如果是初中毕业出来做了六年的车位,工资怎么也有三千左右或者以上了,有些工种可以达到六七千一个月,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做厂长的比不上做车位的啊,呵呵
  
  以上这些是我了解的现状,社会需要知识型人才,也需要劳动型人才,只要用功上进,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

回    复    

回复人: 贾南 Re:令人深思的家访---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回复时间: 2011.04.01 01:38

    我比较赞成学校对学生从小进行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法制意识等等,加强他们的自身素质修养
  
  这些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就较少有人专门去督导这些事情了,知识技能还是有很多机会学习的,虽然学习的未必是课本上的知识

回    复    

回复人: 柯紫贝贝 Re:令人深思的家访---怎样从根本上控辍 回复时间: 2012.02.12 02:56

    好!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