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生是一场修行,去哪里修行?不妨学习一下僧人:在渺无人迹的林间或是伸手可以摘下云朵的山颠,远离形色,或诵念经书或面壁参悟。可是,闹市中的人根本无法享有那样的清净地,只好在书本里、音乐里或是一碗清茶一次邂逅一次堵车的间隙里开悟修持,别无他法,随喜红尘。
华灯初上时牵了狗上街找《人民文学》未果,书摊老板递给我一本装帧讲究的大开本杂志《大方》,看书皮是安妮宝贝创办的。买过安妮的书,初略浏览之,性情随笔居多。女人心,本就麻密,该看些大气高远的东西改善之。也许安妮办《大方》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大方,大而无疆,方而有矩。思想有多深,文笔就有多广。隅矩之处就是大去突破的临界,如此渐行渐广,寻找精神的纵向。
想起一本已经停刊的好杂志《少年与法》,贵阳市几位老师创办的,围绕少年法制教育布栏。突然有一天,这几位了不起的老师发表声明:《少年与法》停刊。再以后,没发现国内有专门给孩子看的法制杂志。现实中,很多孩子失教就是因为不懂做人行事的底线,也即规矩,错误地将邪恶当力量,将丑陋当另类,越走越远难以回到真善美的精神道路上来,令人心痛如瓷胎碰碎。这样的痛变成对这本杂志的心向往之,并藏了理想,如果有一天力量足够,叫《少年与法》起死回生。其实,那是一本很好的杂志,只不过缺了商人的行为去叫卖。也许这是真文化人的瓶颈----传播的内容之精美与传播的手段之不及的矛盾。
随手翻阅了曾订阅过很多年的《散文》,品行依旧的好刊物。清薄是因为谦虚,素淡是因为达观。价格也比较稳定,一个彩页都没有,就象纯棉内衣一样安静舒适。这里没有《散文海外版》,可惜年前忙过了头,漏订,只好以思索换空闲。不过,这么多年来,邮递员送来的《散文海外版》可以再翻阅再回味再收获整整一年。散文存在的价值在于:我们的灵魂会时时在臭皮囊里憋屈,偶尔与我们冲突、离散,就象散文身形无影,神意游离,要走过很长的一个文字桥才能在孟婆汤里新生一样,需要历练和梵悟。所以,时不时看看散文,拂拭浮躁起来的蠢蠢欲动的心,还回清明之灵性,大快乐地活。
蓝湖先生手中的《心量》的确令人向往之:“自然因无私而伟大,我们因欲求而渺小。一个人的心量狭小源于他的生活环境。他一天不改变自己的心量,他的精神也如死水一潭,注定是一个失意的人。”这样的智慧,笔者不行走多个学科,并且秉持心性,是不会有如此清丽庄敬的出水清莲呈献给世人的。
人生路上风景甚多,杂志就是那绿草编织的鞭,时时鞭挞我们失散的灵魂回归宁静的家园,叫我们内心永远有芳草的种子不死,循环往复淡淡青青地生长。
常常梦想,短暂人生,若有了经营之愿望,就在某个经常有学生路过的十字路口开一个飘着音乐、茶香、咖啡香、自酿桂花葡萄酒香的书吧,书香四壁,安宁静好,名曰:修心阁。附带:law咨询、psychological咨询、讲座预约、旧物联捐。我和我的狗是修心阁的主人,来自心灵的微笑面对每一颗心灵,再也不用穿高跟鞋或是考虑特定场合下的衣装,柜子里那些淘来的大而舒适的棉麻丝、还有睡着的木头手镯、种子挂链、草编的帽子,就是最好的搭调。而我的狗不再胆小也不焦躁,除了睡觉打呼噜之外,24小时趴在玻璃门内静观人世真情悲欢离散。修心阁的牌子必须是实木的,看得到木头年轮的一块清水板子,象香港澳门解放前流行的那种挂得很结实但可以微微风摇的那种。修心阁的器具以藤竹、陶器为本,植物就以本地的长叶兰草为主,间插马蹄莲或小雏菊为妙。墙壁上要悬挂巧娘大赛中最喜欢的丝绣青花瓷和水墨画一样的瘦竹丝绣图、幽兰图。那样的一个地方充满草木香,以女人为主宾,偶尔孩子穿梭......春夏秋冬冰霜雨雪,修心阁溢满温暖和光明!
若人生是修行,这方圆几十公里梨花、樱花、杏花、桃花、油菜花、兰花中央的阁子就是红尘中静静修行的场所,安宁静好,恬淡地修葺人们心中的恐惧、空妄、纠结、离散、错愕、痴误,叫人性的美好象佛性乍现一样成为人们较为稳定的生命力量。
------------------------ 冷清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