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湖南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三余堂 收藏:0 回复:1 点击:4747 发表时间: 2011.05.03 09:46:50

教育:让理想在理性中飞


  教育:让理想在理性中飞
  ——王沛清老师访谈录
  
  人物介绍:
  王沛清:湖南一师高级讲师,湖南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省政府参事,省文史馆馆员。发表专著、论文一千多万字,比较有影响的著作有《物理教学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怎样分析和解答中学物理问题》等,主编《物理教学论》《物理学》《劳动技术基础》《小学自然教学法》等高师、中师教材。
  
  职业理想比职业道德更重要
  
  记者:王老从事教育工作50余年,您的经历一定是一部传奇。
  王沛清:我出生于1940年,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我的小学(1946年~1952年)是在湖南一师附小读的,6年小学跨越了新旧两个时代;小学毕业,我以优异成绩考入明德中学,在明德中学读完了初中和高中。1958年高中毕业,虽然我的高考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考前就已被内定为“不予录取”。那时正是大跃进时期,长沙办了一所师专——长沙师专,长沙师专从各中学“不予录取”的对象中挑选了一批学生,就这样,我走进了长沙师专物理科。应该说,我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在长沙师专,因为我的成绩好,老师让我当助手,还给同学们上辅导课。1960年师专毕业,我被分配到长沙师范。1961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因为营养极度缺乏,我得了水肿病,四肢浮肿,浑身乏力。我那时的工作量很重,一周32节课——4个班的物理20节,4个班的俄语12节,还当普8班的班主任,兼管学校仪器(没有任何超工作量报酬)。我没有请一天假。现在想来,还为自己吃惊,为自己自豪。因为这一切都没有压倒我,没有击垮我。我记得当时学校有两个人的课最受学生欢迎,一个是校长罗三德的语文课,一个是陶成龙老师的数学课。我不甘落后,主动去听他们的课,向他们学习。不久,我的课也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长沙师范只办了两年就解散了。我被下放到望城,先在望城一中,后来到了望城七中,在望城一呆就是十年。这是极为艰难的十年。当时,我有一个外号——“王大叫化”,学校里的老师、学生都知道。生活非常艰苦,我家里的负担又重,冬天里一件破旧的棉袄套在身上,白花花的棉花露在外面,连我自己都知道,很像一个叫花子。生活的困难已经很痛苦了,还有更痛苦的,就是政治上的歧视和压力。望城十年,是我人生最艰难最痛苦的十年,但是,这十年,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是的,磨难就是一种财富。经历了,而且挺过来了,你会感谢这种生活。1972年,我调回了长沙,在省教科院当物理教研员,1979年,到湖南一师任教物理,就再没有挪过地方了。
  记者:如此艰难困苦,仍然此心不辍,令人钦佩。是什么东西支撑了您的教育信念?
  王沛清:理想,理想才是最重要的。我用两个词来概括我的人生——矢志不渝,宠辱不惊。中学时,我和班上六个好朋友组织了一个“差差学社”,为什么叫“差差”?水平很低,只能等将来做出了成绩再来改名。我们都有一个理想:立志报国,一定要做对人民对国家有益的事。在湖南一师,我常跟一些青年老师说,评职称,我比你们任何人都难。1979年评第一批特级教师,我的材料报上去了,最后阶段有人说我“专没得说,红不突出”,被否定;直到12年后的1991年才评上。评高级职称,1980年就报了材料,却因“学历太低”被否定,直到1987年才评上。我没有任何情绪,照样搞我的教学和教研,这期间,我出版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后来,我有了很多荣誉,1997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时,我把获得的5000元交给了学校办教育。浮利浮名如过眼云烟。从教五十年,我没有一天是轰轰烈烈的,我的每一天都是朝着一个目标,踏踏实实地迈进,像登山一样,每天都要上一个台阶,五十年的积累,我超越了别人。教育跟经商不同,经商可以一夜暴富,教育跟科研也不同,科研可以一夜成名。教育事业是积淀的事业,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坚守,切忌浮躁,来不得急功近利。我认为,职业理想比职业道德更重要。理想才是工作的原动力。什么是职业理想?职业理想就是立志于这项事业,把事业当作人生价值的体现。职业理想决定一个人愿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而职业道德只是从事这项工作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没有理想,就很难讲职业道德。教育是爱的事业,爱的真谛就是付出不求回报,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做到这一点靠什么?靠理想。现在一些老师把工作功利化,名和利成为了工作的推动力,以为教育只是谋生赚钱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讲道德是虚伪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职业理想摆在职业道德之前,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我以为这才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三种不良现象——教育理性的迷失
  
  记者:您从来没有离开讲台,离开过教学,即使在今天,您仍然密切关注教育,您对今天的教育有什么看法?
  王沛清:今天的教育成绩显著,有目共睹。我这里不说成绩,说一说我看到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教育价值观出现严重偏移。教育的价值从本源上说体现在哪里?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人”。“人”应该是法律意义上的“人”——公民。公民的受教育权跟生命权一样是最重要的人权,应受法律的尊重和保护。不能说手中有权、有钱,就可以多受教育,受好的教育。另一个是“发展”。 照《规划纲要》的说法,人的发展有两层意思,一是全面发展,一是个性主动发展。我以为个性主动发展比全面发展更重要。因为个性主动发展是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创造力。很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们的将来却不一定能很好发展,因为他们没有个性,没有特长。当今中国的教育好像变了味,教育不是促进人的个性主动发展,而是帮人找饭碗,找出路,背上了功利的包袱。我看到从幼儿园起,就把人培养成了功利之徒,拼命让孩子学钢琴、学奥数、学英语,只为将来考一个好学校,然后找一个好工作。有人说,这是高考指挥棒惹的祸,我说其实是就业惹的祸。一些老师迎合家长的不健康心理,拼命搞家教,办培训,真是有失斯文,有辱为人师表的称号。要说,这一切的根子还是在政府。因为政府把教育作为了强化形象、显示政绩的途径和手段。五年一届的政府,手中有限的钱,他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教育投资效益滞后,往往要在下届甚至下下届才能显现。历史有惊人的相似。1878年,一个叫李提摩太的传教士向李鸿章提议,拿出100万两银子搞教育现代化。李鸿章说没钱,李提摩太说,这是种子钱,不要多少年,就会带来上百倍上千倍的收益。李鸿章问,要等多少年?李提摩太说,20年后可以见成效。李鸿章冷冷地说:“我等不了这么长时间。”现在一些地方又以扩张优质教育资源为借口,把教育发展的责任转嫁到学校身上。一些名校扩大招生,甚至办起了几个分校,一间教室六七十个学生,名校不堪重负,分校有名无实。这是扩张优质资源还是稀释优质资源?第二个问题,教育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一些学校尤其是校长喜欢往行政级别靠,学校套上行政级别,是好事吗?我看不见得。行政原则是下级服从上级,学校定了处级部级,犹如牛戴上了笼头,你的办学自主权就丧失了。钱学森临死前老是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出不了杰出人才,我觉得,学校要出杰出人才,要做到四条:一是学校办学自主,二是学习氛围自由,三是教职员工自律,四是各类学生自强。第三个问题,权力崇拜。以为权力就是真理的化身,权力人发的话就是客观真理。如果权力人发的话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倒也罢了。问题是,现在一些有权有威的“权威”,并不是真正的专家。教育界有不有假冒伪劣?有不有“张悟本”?我看是有的。假冒伪劣为什么能大行其道?不外乎权力人发的话,权威机构的支撑,权威媒体的炒作。我觉得,教育要自觉抵制这些不良现象。
  记者:改革一直是教育的重要主题,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您是教育改革的坚定实践者,您怎么评价目前的教育改革?
  王沛清: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是非常正确的方向。有人说,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新的教育革命。我不赞成这种说法。过去有改革,今天有改革,明天还会有改革,但改革绝不是革命。改革是继承和发展,过去好的东西要继承,不好的、落后的要革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和新的突破。革命是推倒重来,是彻底的破旧立新。以前,我们总是把改革当作革命来搞,结果吃了大亏。比如,搞素质教育,就把传统的教育方式讲得一无是处,好像是十恶不赦;现在搞新课程改革,又把传统课程看得一文不值,好像必须推倒重来。这种搞法,对教育是摧残,对发展是破坏。教育要改革,要继承和发展,不要推倒重来。教育需要理想,同样需要理性。
  
  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完美结合
  
  记者:学校以学生为本,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今天重要的教育理念。请谈谈您的意见,您认为应该怎么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王沛清: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我非常赞成。但要防止模式化和极端化。有的地方规定,课堂上老师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留给学生的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有的地方为课堂定了一个基本程式:学生先看书10~20分钟,然后做导学题——从基础题到拓展题。这就是模式化。以这种硬性规定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地位,可行吗?有用吗?而有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地提问,十分随意,甚至放纵。这就是走极端。这都是对“以学生为本”的误解和曲解。过去的“教师中心论”,把教师当作真理的化身,课堂的主宰,把学生当傀儡,当陪衬,是错误的;今天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搞学生中心论,认为学生无所不能,几代科学家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一节课就可解决,同样是错误的。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标志只有一条:是不是掌握了课堂上思维的主动权。这种思维的主动权表现在:(一)思维被激活;(二)能主动思考问题;(三)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四)能在课堂上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引发更多更深的问题。一堂成功的、高效的课,应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说白了,就是通过教学形式的干预,使学生在几十分钟内经历人类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认识过程,从而实现高效发展。很明显,这样的高效发展,没有老师的引导点拨是不行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获得主体地位、获得个性发展,或者说取得课堂思维主动权的保证;反过来说,学生主体地位是否确立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发挥的标准。任何把“主体”和“主导”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关系。我想强调的是,教师要真正发挥好主导作用,必须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的责任心。
  记者:责任心落实到课堂上,落实到教学中,还有一段距离,您对老师们有哪些建议?
  王沛清:没有责任心,办不好教育。现在的教师培训,好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在解决教师的责任心这个根本问题上下功夫,我认为这种培训没有什么意义。课堂教学责任心要落实在三个方面。第一,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案。这是基础。目前的问题是,很多老师没有认真设计,而是到网上下载,东抄西抄。怎样设计好一堂课?一要领会课标教材,在领会的基础上解决四个问题: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结构的构建;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堂课的课型特点。二要“吃透”学生,同样要解决四个问题:学生的基础;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定位。三要设计好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手段。另外,不要把课外的事放在课内来做,比如看书预习,比如做基础题,就要课外完成,课外一分钟与课内一分钟是不等值的,课内一分钟更宝贵,如果把课外一分钟比作一元人民币,那么课内一分钟就是一美元,把课外的事放在了课内,就相当于把一美元当作一元人民币用了,这是很不合算的。第二,认真实施教学方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珍视学生的潜能,相信人无全才,但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保证人人成才。民主氛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内驱力。内驱力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根本保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学生能立志,一堂课也能立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是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三条主要途径。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学记》说“学贵有疑”,老师贵在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即在思维的路径上有意设置“思维陷阱”,设置“思维墙”,对学生激疑。有疑才能引导,有疑才能致知,有疑才能获得思维的深度。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有艺术才有震撼力,才有感染力。教学要流畅,详略得当。要提升语言魅力,增强语言感染力。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有节奏的变化,抑扬顿挫;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让语言节奏与学生思维同步,有时候放慢一点,重复一遍又何妨。要保持健康心态。什么是健康的教学心态?(一)自信;(二)关爱;(三)投入而有激情;(四)智慧而机敏;(五)大气而有魅力。第三,认真做好课堂教学评价。形式上,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过去一张试卷,一堂考试,就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不好。现在倡导多元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很好。功能上,评价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改进。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文学青年 Re:教育:让理想在理性中飞 回复时间: 2011.05.03 13:30

    问好!

------------------------
人老了 什么也做不来了 只但愿还能够学习着写写文章 于是我就成了文学青年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