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中华本源文明的创造者
正至初春时节,渭水平原已是枝头吐绿,原野草生,田间新苗泛出茫茫青绿,村落炊烟冉冉生起,好一副宁静安乐的春晨景象。
4月5日的清晨,车窗外的景象让我满心惬意,扫尽了一切倦意,更让我精神为之一振的是,火车已经抵达咸阳站,那可是大秦帝国都城的所在地。对于这个神奇的帝国,我不由的感慨万千。
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赢姓,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将他们分封在秦地,后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诸侯。
这个直到战国初期还地处偏僻,不闻达于诸侯,被东方各诸侯国视为秦夷的贫弱之国,经500余年的自强不息,却创建了中华文明的本源。
往事越千年,我的思绪穿越历史时空,回到了中国古代史上最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春秋战国,那是一个强力竞争、强式生存的时代,即“凡有血性、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在那个时代要崛起,必须具有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的精神,而大秦帝国的崛起则充分体现了这种时代精神。
面对渭水平原,我似乎看到了在危难中继任国君的秦孝公,在函谷关向东方六国宣读着求贤令;似乎看到商鞅在秦国朝堂上庄严宣告:力行变法,不避生死;似乎看到一排排身着黑色铠甲,手持长戈的秦国将士,用雄浑的大秦之腔齐声呐喊“赳赳老秦、共付国难”。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自秦孝公后,秦国历代国君均不乏创新和包容精神,他们打破传统、不计贵贱、讲求实用、崇尚法制,秦国成为各国人才的汇集处,成为变革求新的滋生地,最终完成了大统一的历史使命,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转型过程中,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强式生存的精神。
我们可以骄傲的说,人类历史曾有过许多辉煌灿烂的文明,但只有中华文明历经2000余年而长盛不衰,其根源就在于我们有大秦帝国时代创造的原生文明,它以大统一思想为根基,蕴涵着奋进的精神和生命的张力。
遗憾的是,在以后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指引下,秦帝国便背负了“暴虐苛政”的恶名,似乎没有考虑到正是秦帝国创造的大统一国家,才使的儒家思想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有了生存发展的环境,似乎也没有想到此后两千年实行的郡县制、度量衡和汉字,均源于大秦帝国。
儒家思想引领了中华文明两千年的辉煌,但也限制了变革创新意识,当一个民族“言必孔子”,面对文化思潮缺乏平等的交流,缺乏怀疑和批判的精神,那文明将难以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自汉武帝“独尊儒术”起,那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时代,便成为中国古代史的绝响。
一个实事求是和有历史认同感的民族,不应该不尊重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伟大帝国。
我们应该怀念大秦帝国,那个时代人的生命状态是何等的饱满、昂扬和进取,我们应该对大秦帝国创造的本源文明心怀敬意,面对新时代的国际竞争,面临我们国家和民族伟大变革之际,我们需要和谐,也需要大秦帝国那种强式生存的精神。
------------------------ 寻觅散落在身后的足迹,在心底留下一些印记,感悟其中的真诚和美好,幸福与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