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扶贫见真情 |
扶贫要扶到乡村,扶到农户,要把教育领域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辐射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让贫困户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享受到教育的温暖。
桑植县陈家河镇岩壁村,村里的鑫德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远近闻名。
走进村口,墙壁上一条红漆标语“发展集体经济,创新脱贫模式”,十分醒目。合作社的100多头生猪到了出栏的时候,这一向,村支书瞿绍勇忙得很,每天天不亮起来,杀十几头猪,赶大早送到城里的学校食堂。“虽然累,也高兴,这不都是为了村里的产业,为了村民脱贫致富么,值!”质朴的瞿书记话语不多,但讲起合作社的事情,话匣子就打开了。
瞿绍勇说,养殖合作社现在是全村的聚宝盆。有种猪2头,母猪50头,仔猪210头。养殖场占地2亩多,建有标准化猪舍2栋200多平方米,购置了保育床、母猪产床、饲料配合机、自动上水料机、污水处理设备,兴建了蓄水池、沼气池、粪便处理池、消毒室等配套设施,村里还请了两名饲养员。合作社现在的固定资产120多万元,由教育局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同投资。今年,已经销售了200头肥猪。让贫困的村民们非常高兴的是,到年底,合作社就可以分红了!
以前的岩壁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山高沟深,偏远封闭,无产业,少技术,缺人才。直到2016年,县教育局扶贫工作队进村,村里的面貌才开始改变。
工作队一来,首先想到的就是扶持、培育村里的产业,有了产业,就有了源头活水,就能聚拢人心,脱贫就有了基础。黎明是教育局派来的驻村干部,村支部的“第一书记”,他和村支两委的同志反复商量,又走访了一些农户,调查摸底,最后确定搞生猪养殖。黎明和瞿绍勇都是干实事的人,头脑很清晰,想法也很具体。村里本来有一个养猪专业户,技术过得硬,只是资金不足,规模不大,一直是小打小闹。如果能把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都来投资,加上从教育局争取来的资金,扩大规模,这个项目就做大了,村里的经济也就搞活了。村民都很困难,拿不出很多的钱,每人就出1000元吧,这钱也不用村民掏腰包,用的是扶贫专项资金。
愿景很美好,但真正要实施,困难比预想的要大得多。开会的时候,村民们并不踊跃,尤其是听说要出钱,就现出了怀疑的眼光。也难怪,之前村里搞过生姜、烟叶等项目,都没有成功,还折了本钱。村民们不放心。黎明说,我们是扶真贫,真扶贫,必须要让老百姓看到我们的真心和诚意。首先,争取教育局的资金到位,一下就来了70万元;然后,村上的干部带头入股。又反复宣传合作社的经营原则,村社合一,合股经营,入股自愿,退股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所有入股村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种猪、饲料、设备,也陆续买了回来,连生猪的销路都联系好了,跟城里几所学校签好了销售合同,仔猪长成,全部送给学校食堂。村民们不再犹豫。第一次48户128人入股。黎明说,现在,村民看到了希望,要求入股的人多起来了,年底要开股东会,准备扩股。原来的养殖专业户还获得了“产业带动贫困户先进个人”表彰。
黎明驻村已经两年了,他把自己当作村里人,村民也把他看作自己人。这也是局里对驻村干部的工作和作风要求。他说,村民们确实不富裕,文化也不高,但都很朴实,你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他们一眼就看得出来。在村民面前,你不要唱高调,更不要做秀,要实在,说实话,做实事。每次走进村民家中,黎明特别关注一老一小,对老人,嘘寒问暖,拉拉家常,对小孩,问问他的学习情况,辅导他做好作业。村民都说他是个厚道人。
扶贫先扶志。两年里和村民们摸爬滚打,黎明也有一些感慨。在农村扶贫,资金、项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智力和志气。在大山里住久了,也穷久了,不少村民知识闭塞,眼界狭窄,生活没有奔头,做事也没有劲头,小农意识,守旧习气,懒惰情绪,患得患失,集于一身。所以首先要改变村民们顽固的头脑和落后的念头。“有时候真觉得那是一些花岗岩脑袋,顽固得很。”比如说进猪舍前要消毒,就不知讲了多少遍。村民们顽固地认为,猪圈又不是什么干净的地方,难道人还比猪脏么。比如说投资不要急于求回报,要看长远一点。看不到利益,他们才不干呢。比如说,办培训班,讲种植、养殖技术,他们才不肯学呢——这么一套一套的东西,学了有多大用处,我们祖祖辈辈耕田种地,从来没人给我们上过课,讲过学,再说脑子笨,听不进,记不住。所以,扶贫,也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智力开发,知识启蒙的事,更要耐着性子,慢慢来。一回讲不信,讲两回、三回;一遍讲不清,讲四遍、五遍。
黎明和岩壁村的扶贫故事,也许只能算是桑植县教育扶贫的一组镜头,一个缩影。
在教育扶贫的宏大实践中,桑植县教育局除了派出干部驻村蹲点,还特别重视产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每个乡镇中学都有培训任务,培训计划、培训内容都是根据当地村民的需求制定的,讲实用、求实效。沙塔坪乡的实用技术培训,就有“怎样选用黑木耳菌种”、“野外蚯蚓集中收集技术”、“冬季稻田养殖青虾”、“莲耦种植技术”、“辣椒加工十六法”、“浙贝母栽培技术”等上十项。培训课堂开到了田间地头,开到了村寨屋场,让农民真正学到有益有用的知识。针对农民进城务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育婴师、月嫂、家政服务、面点师等特色培训,农民工进城不再是“乡巴佬”、“土包子”了。而他们的培训教师又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既会讲,又会做,有理论,有经验,不是空对空的纸上谈兵,深受村民欢迎。
智力培训、技能培训让一大批科技示范户、专业户迅速成长,种水稻、种蔬菜、种药材的种植专业户,养猪、养牛、养鸡的养殖专业户,乡乡有、村村有。
最让村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县里还举办了跨地区的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村民家门口,村民打工也可以挑选自己喜爱的岗位。当然,最有价值的还是“劳务合同”培训。过去没文化,看不懂合同,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被骗了,上当了,也只能“吃暗亏”;如今有老师教他们怎么订合同,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再也不担心吃亏被骗了。
教育扶贫、智力扶贫,让农村风气为之一新。打算赌博、游手好闲的少了,敬老孝亲、读书上进、勤俭持家的多了。封闭、落后的观念变了,新潮、乐观的风气来了。扶贫,扶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扶出了风清气正、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