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江苏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木子* 收藏:0 回复:0 点击:7 发表时间: 2025.02.20 09:40:37

充满诗情画意的诉说


  充满诗情画意的诉说
  ——读余秀华散文集《无端欢喜》随感
  
  李天银
  
  最早知道余秀华是她的诗,也许就是那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被网络炒作走红,余秀华也因之名满天下,成了家喻户晓的诗人。网络时代更多的是炒作引发的的效应,“脑瘫诗人”成了余秀华的标签。其实余秀华虽然身体有残疾,但读她的作品并看不出她是脑瘫,只是她的写作比较大胆,比较夸张,比较随意,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写的那样率性,真诚细腻表达中夹杂着原始的粗野,深情婉约的描述中流露出压抑的发泄,也许这与她的生活经历有关,也或许与她生存环境有关,一个身体残疾的乡村女孩,能写出引人注目的诗歌散文应该就是值得肯定的,至于网络抓住一两句诗过渡进行炒作另当别论。
  在春节期间,我读完了余秀华的散文集《无端喜欢》,让我收益匪浅,她的散文和诗歌一样,有很强的语言穿透力,“质朴,滚烫,直抵灵魂。”不得不说余秀华语言灵动,细腻感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她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联想丰富神奇,表达流畅自然,描写情感别致,充满诗意盎然和诗歌韵味,有些散文篇章更胜于她的诗歌,作为散文写作者,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生命里有连绵不断的悲苦和这悲苦之上的故事,我爱死了这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生。我爱着人生里涌现的骄傲和低处的迷雾。我感谢我自己卑微而鲜活地存在。”
  “阅读是有力量的,他亏让人担心真正沉静下来。只有心灵沉静了,才会感受真正的喜悦。无论多么不堪的身体和生命,我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诗歌通向灵魂。灵魂只能被自己了解,诗歌不写自己能写谁?”
  “只有爱好才是能够真正取悦自己的东西。”
  “我们都是被生活打磨的石头,有的成了玉,有的还是石头。”
  这样的句子随处可见,俯拾可得,那一句又不是诗呢?可见余秀华不仅是具有语言表达的天赋,更是付出精力,进行了勤奋阅读学习,具有丰厚的阅读积累,从她的文章中可以知道她对余秋雨、史铁生等人的作品十分熟悉,客观的说余秀华不仅是勤奋的,也是刻苦的,她阅读过很多名家作品,大量的阅读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她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否则她不可能信手拈来,写出这么多精致优美的句子。
  《无端喜欢》作为余秀华的第一本散文集,虽然只收录她40余篇散文,但通过这些篇章就可以全面了解她的散文写作风格,体会她散文写作的技巧,她的写作收放自如,联想丰富,能够充分展开,进行肆无忌惮的描写,使她的散文极具灵气,引人入胜,令人“心疼的句子满纸皆是”,吸引你不的不读下去,应该说这也是余秀华的过人之处。
  余秀华说:“写诗是激情,写散文是思考”。其实她的散文一样充满激情,余秀华在散文所写皆是生活中的琐事,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甚至是窗前屋后的花花草草,鸡鸣狗叫,那个叫横店的小村就是她创作的无尽源泉。她谈人生、谈故乡、谈友人——谈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不安,灵魂的动荡,谈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痛苦与喜悦,珍爱身边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体会生活单下的幸福美好。正是那些真实存在的细腻描述,点点滴滴真情实感的表达,平凡朴实的温情传递,疼痛并快乐的生活,才感动读者,引发共鸣。甚至像她的诗歌一样,有一些夸张的描写,刻意要人拥抱,要人牵手,大胆而又执着,也许正是她的率真,她的纯粹,才使人们喜欢她的作品。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