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天津天籁解压缩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三木子 收藏:0 回复:0 点击:219 发表时间: 2025.03.18 07:17:57

文学新军起津沽


  文学新军起津沽
  ——天津文学(宝坻作家作品)改稿会成果展开栏语
  
  夏耘秋实,文华渐盛。自去年十月"天津文学(宝坻作品)改稿会"启动以来,十多位深耕乡土的宝坻作家在资深编辑老师的大力扶植下,以笔为犁深耕沃土,取得骄人成绩。历时三月的精神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诗行浸润运河波光,小说勾勒时代剪影,散文铺陈岁月肌理,部分作品相继在《天津文学》等主流平台亮相,成为“天津文学新军”引发津门文坛侧目。
  翻开近期刊发的文学版面,李凤春的散文《母亲散记》氤氲着炊烟气息,李福德的小说《弯针幽幽》在旧事翻涌间镌刻时代年轮,石清波的诗歌《回家》组诗,李景华的诗歌《耕山的男人》《去河湾看水》则以凝练笔触唤醒沉睡的水乡记忆。这些带着体温的作品,既承袭了卫嘴子文化特有的幽默豁达,又融入现代文学的叙事技巧,犹如运河畔新栽的杨柳,在“文宝坻”传统文脉中抽出了清新的枝芽。
  这场改稿会的深层意义,在于构建了基层文学创作的"孵化器"。编辑们以专业视角为作品祛除冗余枝蔓,助其提炼思想内核;作家们则在与名师对话中打破创作瓶颈,实现了艺术认知的迭代升级。当宝坻作家脱颖而出,作品被选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作家个人才华的绽放,更是天津文学生态焕发的蓬勃生机。
  我们站在潮白河畔回望,这些作品恰似天津文坛的又一次新生。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字,正通过纸媒、网络、朗诵会等多种形态,灌溉浸润着城市与乡村的每一寸心灵的土地。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扎根沃土的文学之花在此绽放,期待宝坻作家们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继续深耕不辍。让我们共同见证这片文化热土上,更多破土而出的文学新绿。

------------------------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