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天津文学创作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三木子 收藏:0 回复:0 点击:120 发表时间: 2025.04.01 07:03:48

袁知县洒泪渠阳一醉记


  
  袁知县洒泪渠阳一醉记
  ——袁了凡在宝坻系列小说之五十二
  
  秋霜染白运河堤岸时,袁了凡的官船泊在了窝头河渡口。
  寅时刚过,河面还浮着层青灰的薄雾。老仆袁安往船头挂灯笼,双手不住抖动,灯笼在苇叶间晃出碎金子一般的光。一声咳嗽,惊起三两只白鹭,穿透梦境。
  袁了凡立在大堤之上,依依不舍地望着两岸黑暗中隐约可见的房屋树木和迷蒙的天空。河岸上的垂柳是去岁疏浚河道时栽下的,如今已能长大了,有的能系住纤绳了……
  袁了凡走上船来,官袍下摆被晨露打湿。
  "大人进仓里吧,小心天凉了"袁安说。袁了凡似乎没有听到他的话,站立船头若有所失。本来他是要悄悄走的,但此刻的他竟有一丝伤感。毕竟来宝坻四年多了,感情是难以割舍的。他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溜走”是否妥当?
  忽然,堤岸上传来杂沓脚步,十几个男女的身影冲破薄雾,急促赶来。头里一个老汉肩挑扁担,一前一后两筐新米把扁担压弯,"大人,这是今年咱村头茬稻子,我晚上打了半宿,给您带上,路上熬粥……"
  袁了凡一步跨上岸,两手接了担子,眼眶发烫。老汉说,三年前的春汛决堤,是大人开官仓赈济灾民,劝农种稻,让百姓吃上稻米。如今大人却要走了,我们是舍不得呀!
  "使不得。"袁了凡举手行礼,拦住众人。此时岸边陆续来了许多人,人们穿短打的扛着米袋,戴方巾的捧着书匣,连扎总角的小童都提了鸡蛋的篮子。晨风有人断续抽泣,袁了凡心头发酸。
  县丞捧着木匣挤到最前:"大人,这是同僚凑的程仪……"话音未落,袁了凡已摆手如摇扇。忽见人群里闪过绸缎庄老东家的身影,他心头一跳:前日绸缎庄老东家,知道自己去京城,曾把银票塞进了书箱让他带上,被退了回去……
  "取纸笔来——"袁了凡突然转身,上了船。袁安忙从箱笼翻出砚台,河水研墨竟也洇出松烟香。他挽袖悬腕,就着船篷题下"民胞物与"四个大字,墨迹顺着苇杆似的笔画往下淌,像要流进窝头河。他将写好的大字递到绸缎庄老东家手上,"将此四字留下为念——见字如面。"
  一声起锚了,船缓缓离开河岸。袁了凡一句再见,如哽在喉。他最后望一眼众百姓,扭过头去。
  忽听一声喊,“袁大人——”,袁了凡一看,岸上远处一个青年急着赶来,他的手中抱一坛燕泉春酒,后面跟着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听说大人要走,急着赶来,不知怎么表达心意,请大人喝一碗再走不迟……"
  袁了凡喉头一哽,认出这青年姓张,是宝坻新科举人。四年半,他忘不了这位曾经全力支持他工作的青年。袁了凡接过青年手中的酒碗,一饮而尽,泪水夺眶而出。他想起去年春汛时,青年的儿子不慎落水,自己带着衙役将孩子救出。如今,那跟在身后的孩子的个子长高了……
  "开——船——"漕工长篙一点,官船荡开涟漪,缓缓离岸。袁了凡望着渐渐远去的乡亲们,望着渐渐模糊的宝坻城,掩面而泣,痛哭失声……
  (《袁了凡在宝坻》系列小说终于完成。这是我小说创作的一次尝试,也是我袁黄研究工作的探索和拓展。总是有人问,为什么写袁了凡的小说。或有不解,还有批评和建议,在此感谢大家支持和鼓励,今后这些文字将进行修改调整后结集。)

------------------------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浮 世]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