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仓头说到仓颉 |
文字创始地 史官肇任处
远古的画卷在这里展开
——从仓头说到仓颉
王培中
“凝固的历史,立体的乐章”。这是文化旅行者对仓头的一致评价。鲁山县县城西北,沿207国道行20公里便到了仓头。仓头,地形奇特:两条近乎平行的小河,拱捧着宽约百米的地块。河水清澈,淙淙潺潺,不枯寒暑,不舍昼夜,像两位逍遥达观的行吟诗人。当行至下仓头南门外时,倏然交汇为一,沧浪南去,将仓头这一小块陆地冲积得酷似船形,绝佳无匹。地上有一突兀而起的巨冢。冢高数丈,红石围砌,向南有台阶可登。拾级而上,但见大殿巍峨,廊庑俨然;宽敞的院落中央,千年古皂,合抱参天,树冠博大,含云纳气,老干虬枝,斜逸穿绕。巨冢、大殿、古木、红墙组成和谐的整体,使整个院落凭生一派神秘肃穆之气。该冢便是安葬我国文字始祖仓颉的墓冢,冢上小院乃祭祀这位文明先驱的仓颉祠。祠内原有冠以“仓子头”的碑铭一通,惜乎1958年修建水库时挪作基石,已无可寻觅。今之耆宿文士,尚能略述铭文之大要。徜徉礼堂,使人生出无限思古之幽情,仓颉之煌煌闳业,赫赫丕德,更让人踔厉风发,自尊、自豪的意念油然充盈于五内。
4600多年前,黄河两岸的山村里的仓姓人家生一男婴,父母为他取名仓颉。仓颉从小聪明颖悟,喜欢思索,对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长至18岁时已经懂得不少道理,人们弄不明白的事情都向他请教,以至使仓颉的声誉鹊起,遐迩闻名。仓颉为给百姓解答疑难,常常四处走访。不论走到哪里,人们一听说是仓颉,无不倒屣相迎,视若贵宾。如是年复一年,到25岁时他的名字在黄河流域已经尽人皆知了。此时,黄帝率部族已击败了炎帝,把疆域由西北高原扩展到整个黄河流域,成了各部族共同推戴的首领。辽阔的幅员、众多的人口给黄帝带来了庞杂的事务,使他宵衣旰食、劳顿不堪。古代先民不懂科学,对上天、神鬼敬畏有加,不敢稍有怠慢,所以每年祭祀活动多达上百次。祭祀种类繁多,规格各异,这些事情常常弄得黄帝记不胜记、顾此失彼。他决心找一位睿智的贤人协助他,以便使他从繁冗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推行“仁武之治”。黄帝经过走访发现了仓颉。于是请来仓颉,封他为史皇官,专管祭神之事。从目前能见到的典籍可知,仓颉是我国史官的鼻祖。
为了记准祭祀的规格、种类和祭品,仓颉采用了挽绳疙瘩的方法。大型祭祀挽个大绳疙瘩,中型祭祀挽个中绳疙瘩,小型祭祀挽个小绳疙瘩。这种方法现在看起来十分拙劣可笑,但在当时却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于是百姓竞相效仿,这便是我国上古先民结绳记事的开端。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祭礼太多而且祭品各异,时间不一,绳结的大小只能表示祭祀的规模,对于祭品和时间的区分却难以显示,以致该用羊祭的错用为牛,该初一祭的误为十五。黄帝很不满意,要求仓颉必须想办法记准确,以免冒犯神灵。仓颉接旨后,苦思冥想,几天后终于想出了画图的办法,这便是我国象形文字的开端。象形文字的出现不但解决了祭祀活动的种种问题,而且扩展到对日常生活诸多事情的记载。象形文字的创造是我国文字史上的一大飞跃。
象形文字使用方便,易懂易记,所以百姓乐意学习。凡自己画不出来的都去求教仓颉。每天求仓颉的人络绎不绝,愈来愈多。仓颉一个脑袋怎么也想不出每个人要画的字来,两只手更难满足众人的迫切要求。他心急如焚,焦灼不安。这么一急,使他的身体突生激变,一下子又生出一个脑袋、两只眼睛、一双手,所以人称四日仓颉。
仓颉尽管有了两个脑袋、四只眼睛、两双手,但求他的人太多,仍旧应接不暇。就这样,他成年累月地想啊,画啊,三年时间仓颉便积劳成疾,不久竟撒手人寰了。噩耗传出,黄帝急忙赶来,含泪对前来吊唁的人们说:“仓颉为造字累死了,大家要永远记住他。我想,他生前没把字造完,死后一定会继续造字的。”于是他为仓颉选了一块山青水秀的墓地,造了一座高大的墓冢,让他在里面继续造字。这块墓地就在今天的河南省鲁山县县城西北20公里的两河交汇处。仓颉冢造成后,黄帝将此地赐名仓子头,今谓仓头者,乃仓子头之略称也。仓子头两侧的小河也以东西仓子溪名之。
仓颉没有辜负黄帝的信任。他白天在墓冢内继续造字,夜间将造好的字撒在墓冢周围,让第二天前来凭吊的人捡去使用。据说,我国今天所用的文字,大部分是后人从仓头的仓颉墓冢周围捡来的。伫立冢前,我们不难猜度昔日仓头的炽盛和喧阗:阳关道上,求教者必然马蹄声碎;仓子溪畔,拜谒者定是比肩接踵。
四目仓颉造出文字后,上天被惊动得下起了雨点般的粟米,鬼怪吓得夜间啼哭不止。天降粟米是因为上天怕凡人贪图画字小利抛弃农耕,食不果腹,故提前降下粟米赈济饥荒;众鬼啼哭,是怕因有了文字而受到弹劾。可见仓颉创下了我国文明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宏伟基业。汉语成语中的“,惊天地,泣鬼神”,典出盖源于此。我国的文字经历几千年的演变、创新,差不多完全脱去了仓颉始创之原状,但其功绩诚可俎豆千秋,是后代任何人所不能企及的。
山有水而媚,土得水而沃。河水与沃野是一双深情笃意的情侣。仓颉祠落成后,座落在这块船地上的仓头,千百年来风调雨顺,稼穑葳蕤,民风敦厚,百姓胪欢。尤可称道者,仓颉祠曾一度改做学校,历时百年。仓头学风畅达,文气日酽,幼年受业于此尔后学有所成的学士文人,辈出不穷。谓之“仓颉之灵使然”未免有穿凿之嫌,然山水钟秀、气韵濡染,仓头文风得以薪火承传,历久不衰,当不是耸听之论。历史长河,奔涌呜咽,诉说沧桑,淘尽兴亡。世界史上曾出现过众多的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天方文明等。伴随时光的流逝,都一个个灰飞烟灭,失落于凄凄衰草、茫茫废墟之中,顶多留下些许的历史碎片。惟我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继往开来,与山河共存,偕日月同辉,究其缘由盖源于文字之功力。从《周易》的创新思维到诸子百家的蜂起争鸣,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泱泱华夏创出了丰硕而优秀的文明之果,如丽日之巡天,大江之东去,给古老的神州持续增添着无边春意。然而每次发展、创新,每家流派、各路风骚,无不得益于文字的邮传和承载。没有仓颉造字,很难想象能有今天汗牛充栋的史册。有文字而有文化,有文化而有文明,而有发展,文字乃中华民族文明之源。沛乎仓颉!伟哉史皇!启剖滓溟,沾溉万世,囊括大块,泽惠一统,诚中华首圣、人寰一极也。
由于历史原因,数千年来,仓颉这位伟大的先躯者,人们鲜有提及,其冢茔犹湮没于人世纷扰间,此诚憾事。近悉,仓头乡已将仓颉的墓冢和祠堂重新修葺,作为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此举,既保存了我国文化遗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使仓头在审美活动中找到自己复兴的方式。笔者相信,继古木山楚长城文化游之后,仓颉祠的“盛装迎客”将给人们带来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仓头在美化别人的同时, 自己也将得到美化。
行文至此,兴犹未央,文思既辍,辅之以联。联曰:登斯冢,肃然也,看文气凌霄,史皇双首开九州;入斯堂,陶然也,感学风撼地,仓圣四日惠一统。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苏紫 |
Re:从仓头说到仓颉 |
回复时间: |
2004.06.03 19:49 |
|
大家之作,气度雍然!
|
|
回复人: |
松花江冬日 |
Re:从仓头说到仓颉 |
回复时间: |
2004.06.11 14:42 |
|
真好
|
|
回复人: |
塔克拉胡杨 |
Re:从仓头说到仓颉 |
回复时间: |
2004.06.21 18:41 |
|
好啊
|
|
回复人: |
谭永乐 |
Re:从仓头说到仓颉 |
回复时间: |
2008.06.07 11:45 |
|
不见尊师久矣!先生纵迈古今,想象奇伟。其庄也,言壮情骇,清峻遥深,忽然而来万里之势;其谐也,涉笔成趣,触处生春,浑然而就韵外之致。仓颉有灵,当执子之手,四目垂青,吱唔缘分也者;吾辈何幸,惟仰之弥高,见山忘言,掩口胡卢而笑。
门下不才谭永乐
0375pds@163.com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