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河北诗以言志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丑鬼阿呆 收藏:1 回复:0 点击:4552 发表时间: 2004.06.30 16:19:41

我梦中的河流


  我们这里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叫“还乡河”。之所以叫还乡河,据说跟宋徽宗赵佶有关系。当年徽钦二帝北上,有一天路过一条名叫“浭水”的河,宋徽宗触景生情,随口吟了一首诗,诗我不太记得了,只依稀记得里面有一句“西来浭水自还乡”,含蓄地表现出了这个亡国皇帝难以还乡的悲痛心情,所以后人便呼“浭水”为“还乡河”。之后赵佶就走了,最后凄凄惨惨死在了异乡,而还乡河只是由于在时间的某一个点上和两位亡国的君主有过一面之缘,便负载了太多的兴亡之感,令后人嗟叹不已。真正让还乡河名扬天下的却是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有一段时间,抗日小英雄雨来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还乡河也因为雨来而闻名遐迩。八三年我们调回唐山,有一天暴雨过后,有朋友无意之中说了句:“还乡河的水该满了!”我诧异地望着他,那时我早就读过《小英雄雨来》这篇小说,我知道“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只是不知道此还乡河是否就是彼还乡河。朋友看着我一脸的疑惑,便笑着问:“你没看过《小英雄雨来》吗?”
  
  之后,我便有意无意地和还乡河亲近起来,因为这条曾经让赵佶唏嘘不已的河流伴随了雨来的成长,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见证了一段悲壮的史实,给今天留下了太多的叹息和感动。这条贯穿了丰润区的河流,深藏其中的不应只是记忆,还有历史的沧桑和民族的荣辱。只是,当今天重新面对这条河的时候,我再也找不到它曾经的凝重,只有深深的遗憾和一丝淡淡的苦涩。还乡河两岸曾经茂盛的芦苇早已荡然无存,当年雨来一个猛子就出去几里地的泱泱大水也不知从哪天开始变成了一脉涓涓细流,清浅得几乎没不过脚面,并且踩着卵石三两步就可以跨过去。要命的是,河岸上有几家工厂,不舍昼夜地向这本已干涸的河床排泄着污水,臭气熏天。这就是我梦中的河流吗?
  
  我不知道我梦中的河流是什么样子,但我猜那时它一定是华北平原上的一条薄而透明的丝巾,为这华北平原凭添了几分妩媚和几分娇艳;它是一段传奇,蕴含了一种深刻的文化。只是现在,这条丝巾断了,传奇也不再,我每每走近还乡河,看着河底纵横的卵石、卵石间一滩一滩的墨色的污水,看着凌空架起的那座大桥,心里总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一方面还乡河被腰斩,再无发大水之虞,并且上游的水库也算得造福了一方百姓;另一方面,这干涸的河床似乎又是华北平原俊美脸庞上的一道深深的疤痕,上亿年的鬼斧神工刹那间被人力所改变。
  
  站在空荡荡的河床里,我努力想象着雨来的身影,想象着他在水里怎样机智地和日本鬼子周旋。我还努力想象着黯然失色的宋徽宗赵佶,想象着集杰出书法家和无能皇帝于一身的他,夜宿在还乡河畔,该有什么样的一番追思呢?只是,我只是努力想象而已,满眼弥漫的是青青的野草和细细的河沙,还乡河的灵动之气早就消失了,我的大脑因此迟钝,再也不能做什么想象了。
  
  我真的不知道大自然和人相比哪一个更重要,所谓的“天灾人祸”对谁的危害更大。我想,如果站在人的角度,自然界的狂风恶浪可算得“天灾”,那么,站在自然的角度,人的所做所为算不算得“人祸”呢?
  
  历史不能被修改,但历史总可以被人遗忘的。随意忘掉一段历史、随意创造一段仅属于某一个人或某一小集团的历史,这样的人祸危害的怕不仅仅是人类本身吧?
  
  我很怀念还乡河当初的样子,两岸的芦苇随风飘荡,还乡河的水清澈见底,雨来和他的小伙伴们在水里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水里的鱼一惊一乍地从他们指间滑过……
  

------------------------
最浓郁的玫瑰往往出自最沉默的蓓蕾。

文坛.浮生杂记收录 原创[文.浮生杂记]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