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上海转载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花生米 收藏:0 回复:0 点击:3926 发表时间: 2004.07.24 18:00:40

谁对华中利[转载]


  2004年美国大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问题是否会成为此次大选中的辩题?是否还会有人借大选掀起新一轮的反华浪潮?对于熟悉过去20多年美国大选历史的人来说,提出这些疑问是再自然不过的。自中美建交以来,除1988年老布什继任里根、1996年克林顿竞选连任属一党内部权力转移及选举差距较大外,每逢民主、共和两党竞争激烈之时,在野党竞选人总会对现任政府的对华政策提出猛烈批评。克林顿当初指责老布什跟北京谈交情,小布什攻击克林顿同“战略竞争对手”搞绥靖。其他如“中国政治献金案”、“中国间谍案”等,更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华政策成为大选政治的抵押品或牺牲品,中美关系则会无端发生波动,以至人们用“中国综合征”来形容美国大选中的这种现象。
  
  今年大选又逢两党旗鼓相当,没有人敢断言哪组人马会赢。根据以往经验,中国问题势必会被搬出来作为筹码。不过,今年大选的主题、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对比较集中,那就是伊拉克局势和美国经济状况,以及与此相关的反恐、朝核问题、伊朗、减税、就业、同性恋等问题。最近一系列事态也表明美国人关注的头等大事是伊拉克、反恐以及美国经济复苏。这将有助于淡化对中国问题的关注。
  
  经过30多年的正常化过程,尤其在反恐、朝核问题上的有效合作,中美关系目前处于历史上相对好的时期,或者说处于“最成熟的时期”。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使美国很难再拿色彩浓厚的意识形态攻击中国。这些“利好”因素是以往大选不具备的。不过,这并不表明中美之间没有重大摩擦,更不表明布什的对华政策得到了民主党的认同。至少在以下三大问题上,中国问题有被端出来炒作的可能:
  
  一是贸易不平衡问题。根据美方的最新统计,美国对华贸易赤字高达1240亿美元。一向代表美国中下层民众利益的民主党阵营早就对此不满,他们攻击布什政府以牺牲国内经济利益为代价换取中国“反恐合作”,指责布什“把市场拱手让给中国人而使美国少了300万份工作”。同时,人民币升值问题、中国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劳工待遇问题等都可能因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就业形势不好而遭到攻击。
  
  二是台湾问题。随着台海形势骤然紧张和中国以武力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更加坚定,美国掀起一场是否重估一个中国政策、是否武力介入台海争端的政策辩论。如果未来一个时期台海局势加剧不稳,两党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将会成为大选辩论焦点。
  
  三是中国军事现代化问题。近年来,美国右翼制造出一种舆论,称中国把从美国挣的钱主要投入军备。随着欧盟主要国家希望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美国要不要重新思考对华制裁问题也成热门话题。此外,美国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如何确保双赢也是美国近年来经常讨论的大问题。
  克里与小布什的中国观有何不同
  
  小布什以对华强硬姿态上台,“战略竞争对手”论构成其中国观的核心。尽管中美在反恐、朝核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布什重视盟国、偏袒台湾、疑虑中国的基调似乎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所倚重的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人的中国观上,在他们头脑中,“中国威胁”是根深蒂固的。
  
  相对而言,克里则以对华友善著称。他曾坚决反对把对华贸易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克里的中国观大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正视“中国在亚洲以及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二,反对对华遏制,主张对华接触。他说:“我们需要同中国合作,不能将中美关系推回到冷战时期。”第三,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在今年1月的一场广播辩论上,他语出惊人地表示支持以“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尽管也许是情急之言,却反映出他在台湾问题上与布什不一样的姿态。第四,克里竞选班子里没有“新保守派”人马,绝大多数人能理性看待中美关系的共同利益与现实分歧。
  
  尽管对华观上有所不同,但两人目前还不想在中国问题上自找麻烦,而想集中火力于伊拉克问题和国内经济问题。同时,为了拉少数族裔的选票,双方还刻意与美国华人拉近距离。克里不仅开通华语竞选网站,还请华盛顿州华裔州长骆家辉以全国助选指导委员身份在旧金山中国城筹款造势。目前,更多的美国华人领袖倾向于克里当选。对此,布什也打出劳工部长“赵小兰牌”,标榜自己才真正尊重包括华人在内的少数族裔利益。
  
  


转载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