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上海转载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花生米 收藏:0 回复:0 点击:3952 发表时间: 2004.07.24 18:04:12

谁在与国家政策“赛跑”? [转载]


  日前群众举报,江西省丰城市为建“形象工程”——新城区而非法征地,已损毁国家级商品粮基地良田近万亩,并强迫干部群众融资,引起民怨。
  
   记者赶到丰城采访发现,市委书记、市长公开在大会上竟庆幸“抢在国家土地政策调整之前批了地”,几十个政府部门被强令到新区盖高档办公楼,动作不及时的被市长点名批评。
  
   丰城新区气势非凡
  
   用市委书记任桃英的话说,丰城新区就是要“20年站前列,50年不落后,100年不遗憾”。
  
   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说,丰城新区建设确实是“大手笔”:规划总用地3.3万亩,目前已征用1.1万亩,“预征”7000亩。新区的新城大道宽100米,紫云大道宽80米,人民广场面积达176亩,百年老樟树进城“安家”,当地群众形容丰城新区是“道路超过北京三环,广场超过天安门广场”。
  
   新区的建筑更是够“派”。居于中心的是“行政中心大楼”,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占地近百亩,楼内自动化设施一应俱全,每天养护费就超过1万元。“再高不敢说,反正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办公楼肯定是被比下去了。”群众说。
  
   工商、税务、财政、卫生等市属部门及银行等驻丰单位的十几栋竞相攀高的大楼,远远地环绕在行政中心大楼四周。再外围是一片片高档商品房。
  
   钱不够,逼民凑
  
   新区建设耗资巨大,但是这个市去年人均财政收入只有300多元。财政虚弱却又急需资金,怎么办?丰城市的办法之一是让干部职工融资,所谓“钱不够,逼民凑”。
  
   今年3月26日,丰城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向全市各乡镇、街道、单位及全体市民融资1亿元,用于新城区和工业城基础设施建设。
  
   这份红头文件前面的确说了“坚持自愿的原则,不搞硬性摊派”,但接下来的内容却让人怀疑这一原则的真实性。
  
   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单位按在职干部、职工人数分解推荐认购数。处级干部每人认购推荐数不低于3万元,副处级不低于2万元,正科级不低于1.5万元,副科级不低于1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其他工作人员每人认购数不低于5000元。这里的提法是“推荐认购数”,不叫强行摊派指标,但同时要求各单位“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主要领导要负总责,明确一名副职具体抓,“确保如期完成发行任务”。
  
   “说是‘自愿’,上级领导让你掏钱你敢不掏?”当地一名职工说。据记者了解,当地干部职工对这种摊派融资非常反感。融资在小港镇小港中学受到了教师的集体抵制。胡增敏老师说:“我没有钱,你让我怎么出?”他的融资任务是5000元,这相当于他半年收入。一家三口全靠他一个人收入过活,去年他因买房向亲友和银行借的6万元还不知何时能还清。同时,小港镇还欠着全镇教师两个月工资没发。
  
   农民愁,市民怨
  
   市长冷新生承认,新区开发建设启动,“我们是在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情况下下的决心。”
  
   那么现在是不是统一了呢?记者走访了新区内被征用土地的几个村庄。东港桥村原有260亩良田,但随着政府一纸征地令,全村400多村民一夜间成为无地农民,每人只领到6000元土地补偿款。74岁的村民杨洪顺每天都在发愁:“没有地,等钱花光了我们靠什么去生活?”
  
   对于丰城的许多市民,新区的建设意味着他们负担的增加。一位姓王的出租车司机说,去年他的管理费每月从180元增加到480元,“说是为了给新区建设捐资。但丰城经济不景气、下岗职工众多,我们从什么地方把这些负担消化?”
  
   百姓的这些怨言似乎并没有传入丰城市领导的耳朵。冷新生去年4月11日下午在新城区管委会现场办公时说:“不能以各种借口,不能强调客观原因来延缓征地的进度;拆迁的问题……请你们派出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来做这项工作。”他建议将征地、拆迁进度“作为衡量和考察使用干部的主要条件之一”。
  
   “蚂蚁搬家”搞审批
  
   除医院、中学、影剧院各一座外,丰城新区的建筑大体只有党政部门办公楼和商品房两种。新区功能如此单一,因为其明确定位就是“形象性工程”。
  
   丰城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被列为全国十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而丰城新区规划用地处于商品粮基地的腹心地带,所占耕地绝大部分是旱涝保收的良田。
  
   土地法明确规定,征用基本农田、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征用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接受记者采访时,任桃英一口咬定他们的报批手续是合法的。在记者反复要求下,当地国土资源局终于拿出了新区用地报批的记录。记录显示,丰城新区使用的上万亩土地绝大多数没有经过国务院审批,他们采用的是“蚂蚁搬家”的报批方式,就是将新区用地化整为零,分批次报批,每次上报的土地控制在土地法要求的70公顷以下,耕地控制在35公顷以下。这样就“规避”了国务院审批。从2001年至2003年7月,他们用这样的手段报批了约7000亩地,仅2003年前7个月就报批了16批。
  
   记者提出,根据土地法,即使征用一亩基本农田也要报国务院审批。冷新生的答复是,基层工作有实际困难,国务院审批耗时太长,如果都报国务院审批,就抢不到项目了。“不可能都那么规范。”他说。
  
  


转载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