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素养,像一座完美的雕塑,被人们坚坚实实地打造出来。
我的心在跟随着他的脚步旅行,我只能用他说的一句话表达心情。在这个旅途中,我不只是去追随和品味,我思考了,我试图想把他的一种思想和精神融贮在心底。
每个人活着都是有目的的,这是任何行为根本的动机,而我们的目的仅仅轻描淡写地成为生存的意识,并不是目标。余秋雨先生为什么会走出光彩人生?他把意识转化成了一种意愿。这是他生存的起点与终点——对中国文化走路时代的一种仰慕;他需要离开中华文明去看中华文明。这是作为他人格的一
面,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人生,人生之中的追求是靠行动来证明的。
放弃校长职位而去走路,这是他对中华文明的馈赠,是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面对着他的言论,我不时地感到他的内心就是一片汪洋,装满了悠悠征途中文学的声音,文明的呻吟。这使我懂得自己只是迈步,而不是行走。
三个钟头耐心而深刻的报告,让我感到余老师的亲切。他的文化底蕴令人钦佩。他所讲的语言已凝练出一种思想,这其实是很清晰的。他不像是在看书上的文字,而是通过一种语言去看这个人的思想,去看整个文明史。我们不仅仅开始思索自己,而是去思索别人眼中的自己。
行走的后面不是一堵墙,而是广场;不是桥洞,而是隧道。我们青年一代热爱文学的朋友们,该起程了。
------------------------ 本文选自我在http://spicebook.nease.net/yuanchuang/wenzhang/fangzhou/index.htm的《方舟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