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安徽般若九华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木秋 收藏:0 回复:0 点击:4254 发表时间: 2004.11.10 22:47:08

月下孤松


  读《庄子》,总感到几千年前一个孤独的身影从眼前悄悄滑过,庄子有他的哲学困境。他把心放到了九万里的高空,像一只闲云野鹤,却又不禁掀起了红尘的一角,给世人打开了另一片天地,然后又跳到了生活之外,冷眼看着世人新奇的眼神。
  所以,吴文英说:“庄子眼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终不能忘情”。
  
  文化对于人来说,便是可以为人营造一种超然的境界,所谓境界,不过就是从一个地方突然升腾起来,俯视地面的一种感觉,这是立体的,也是虚幻的,如果说还有什么现实的意义,我想,应该是充实。
  
  苏轼也同样是借着卷卷的书籍,走进了这片历代文人必入之谷,于是,那块文化的平台也在渐渐构建,在这平台不断升高的过程中,难免要走进一个孤独的角落,正如那濮水边垂钓的庄子,对着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庄子是孤独的,也是充实的。
  
  宋朝的积弱磨尽了大唐的雄风,在五代萎靡的词中继续着它的苟延残喘。苏轼便是生于这样的时期,他一生宦海沉沉浮浮。林雨堂的《苏东坡传》,前后看了有三四遍,当用心去审视的时候,才隐约感到了一代文学大师的豁达与超然。苏轼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可以说是缘于他的这种性情,这和庄子不羁有相似的感觉。
  然而,他不同于庄子,他更加的趋于现实,庄子更像是梦中的蝴蝶,是世人翩翩的彩梦。读着苏轼的那些“一蓑烟雨任平生”,“几时归支,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词句,又会忘记了现实。
  
  苏轼在蝇营狗苟的现实中,做了庄子的蝴蝶梦,在物欲横流,尔虞我诈中,为自己留下了一份空间,那里面藏了一轮孤月,月下,一棵孤松在清风鹤唳中默默守望。
  

------------------------
总想以一种优雅的姿态生活, 然而,却一直未能做到.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